毕 业 论 文
题 目 动画片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
系 别
专 业 学前教育
学生姓名 陈晨 学号 010110135254
指导教师 高雁
2013 年 4 月 日
动画片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
作 者 陈晨
指导老师 高雁
摘要:学前期是幼儿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6岁前是幼儿养成良好社会行为的重要时期,影响着幼儿将来的社会性发展。良好的社会性发展有助于幼儿积极地适应环境和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幼儿健康成长和成材。动画片以它鲜艳的色彩,夸张的人物形象,动听的音乐而深受幼儿的喜爱,它是幼儿必不可少的成长伙伴,对幼儿的心理及社会性发展存在
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关键词:动画片; 幼儿亲社会行为; 影响研究
动画片作为最容易被幼儿接受的形式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一部好的动画片中、幼儿可以获得新的知识、行为规范甚至是更高一层次的道德准则;但若不适当的引导或者不去引导幼儿观看动画片的话,幼儿也会习得很多不好的行为,如攻击性行为等等。当今的动画片内容繁多,有积极健康的,也有一些暴力言情的。动画片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带来如下影响:
一、动画片对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
现如今,动画片已成为幼儿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家庭里、幼儿园里时时都能出现动画片的身影。再调皮的孩子只要出现他们感兴趣的动画片就能马上安静下来,静静地观看动画片,全身心的融入到动画世界里。动画片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关键在于我们要正确理解幼儿喜欢动画片的原因,并积极地加以引导。一般认为,幼儿喜欢动画片,是因为动画片具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及快节奏的动感等特点。其实幼儿对动画片的理解会影响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看法。积极健康的动画片就是一种生活,一个美丽的传说,一幅动人的画,这样纯净的动画世界给孩子的就是美得享受。让幼儿学会怎样去关心帮助他人,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懂得谦让,富有同情心。总之,美妙健康的动画片有利于促进幼儿良好社会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态度。
通过对大班幼儿的观察可以看出,幼儿能够清楚的理解动画片的内容并能够把他们在动画片中学习到的内容运用到现实中。当大班连续播放了内容积极的动画片如《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和《葫芦兄弟》以后,大多数的孩子都能模仿大头儿子的谦让和乐于助人的行
为,能够明白与小朋友团结能把事情做得更好。例如孩子们遇到小班孩子有困难时总是会主动帮助他们,他们会说:“我们是大班的哥哥姐姐,我们应该帮助弟弟妹妹。”在游戏时,他们也学会了团结合作:“我们要像葫芦兄弟那样团结起来一起搭积木,就能搭的更漂亮了。”
二、动画片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近些年,由于动画片市场的迅猛发展,动画片的内容、质量参差不齐,让人眼花缭乱,难以选择。有的动画片把主人公塑造成自私、懒惰等有着性格弱点的形象,有的由国外引进的动画片更是加大了对成人恋爱情景的渲染,极易对幼儿产生误导。有些孩子接受了动画片中“强者为王”的观念,在日常的生活和在与小朋友的相处中总是企图用武力争霸。
男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时候也总是模拟动画片中的情景,玩着玩着就真打了起来。在孩子们的头脑中争斗就是游戏,游戏就就是争斗。例如一个小男孩总是欺负其他小朋友,他一边念着:“我是奥特曼,你们都是怪兽。我要把你们都消灭。”一边就冲到小朋友面前来一拳。为什么奥特曼对孩子有如此大的影响呢?
孩子压抑的情绪缺乏合理的宣泄。现在不少孩子的生活世界里有令人羡慕的“三多”即保护多、玩具多、食品多,然而他们并不快乐。父母过多的保护和照顾,导致孩子的自由活动时间少,伙伴也少,孩子往往有一种孤独和压抑感。在幼儿园,虽然他们有较多的伙伴,但是不少教师为了确保安全,过多的限制了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孩子渴望自由活动、自主交往的需求也就得不到满足。而孩子在看奥特曼碟片时,他们会觉得自己被带到奇妙的世界中去,再加上动画片中出现较多的厮杀镜头,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他们情绪的发泄。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缺少阳刚之气的熏陶。现在孩子接受的几乎是“女性化”的教育。在家中,被父母小心翼翼的呵护着,一般母亲与孩子接触的时间更多一点,幼儿园又是个“女儿国”,教师组织的活动显得“阳不足而阴有余”,大多是唱歌、跳舞等柔和型的活动,缺乏跑、跳、滚、扔等力量型、爆发性的运动项目。而奥特曼高大、勇敢、坚强,富有阳刚之美,所以称为孩子心目中的英雄也就不足为奇了。
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驱使。幼儿求知欲强,富有想象力。孩子的想象力十分丰富,他们可以想象到星月以上的世界,想到地下的情形,想到昆虫的语言......这种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好奇心,是儿童特殊思维的直接体现。而奥特曼神通广大,行走于星球之间,为保卫兴趣与怪兽展开激烈的战斗,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孩子对宇宙的这一神秘领域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他们在观赏一幕幕扣人心弦的争斗画面时,强烈的感受到地球以外的那个神秘的世界。
三、措施及方法
(一)扩大动画片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健康的动画片以其形象性、娱乐性、教育性等独特魅力,带给幼儿动感十足的视听享受,使他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能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因此,幼儿喜欢动画片很自然、很正常,作为家长和教师应该理解孩子们的喜好。家长可以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有效的控制孩子看动画片的时间,在孩子看动画片的时候家长能够陪同,这样,就可以帮孩子把不健康的内容过滤掉,在陪同的过程中,家长和幼儿又有了交流,还促进了亲子关系和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例如一位妈妈常和女儿一起看一些健康的动画片,里面没有打打杀杀,没有血腥暴力,不管过程有多艰难,善良总是能够战胜邪恶,真是和美好最终必定属于我们这个实实在在的世界。她看到女儿与动画片所表现的纯真很好的结合起来不禁感
到欣慰。她的女儿还从动画片中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懂得了许多知识。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女儿像“一休哥”那样在头上画圈,忙着出主意:在与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时,她会劝导小朋友,我们要像动画片里的人一样团结;看到小朋友有困难的时候她会主动去帮助,嘴里还说着:“我是小精灵灰豆,谁有困难我就帮助谁。”
家长和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一个健康的动画片世界,在选择动画片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把关,内容积极健康,让动画片成为幼儿成长中的好伙伴,伴随他们健康成长。
(二)避免动画片对幼儿产生的消极影响
不少孩子迷恋动画片节目,长时间收看动画片会形成'“动画片迷综合症”,影响孩子的视力,还会出现失眠、记忆力下降、头晕眼花、学习效率降低、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等状况,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动画片的内容对于幼儿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幼儿喜欢动画片,所以会频繁接触,如果动画片是暴力血腥的,那么对于是非辨别能力较弱的幼儿来说,他们就能模仿其中的种种不良行为,形成好争斗、霸道的性格,从而导致他们攻击性行为的频繁发生。许多家长为制止孩子观看奥特曼,采取软硬兼施的办法,仍无济于事。其实,奥特曼也并非家长们所想象的那么可怕,仔细观看碟片,我们会发现奥特曼与怪兽搏斗时的那种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和保护地球的强烈意识,可以让孩子获得有益的教育。问题的关键是家长如何做好积极的引导工作,利用其中积极的因素,如借助奥特曼的勇敢,正直、富有正义感,来促进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一位家长说:“我的孩子刚入幼儿园时,胆子小,遇到困难就会哭,我曾为此伤透了脑筋。后来,我发现孩子也是奥特曼迷,一提起奥特曼,他就会眉飞色舞,两眼发光,每天缠着我讲有关奥特曼的故事。我灵机一动,把孩子生活中的内容编入奥特曼的故事中。如奥特曼上课时大胆发言,遇到困难动脑筋,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把玩具分给别的小朋友玩。这些故事孩子听的津津有味,奥特曼成了他渴望有可及的朋友。渐渐地,孩子改掉了爱哭,胆怯的缺点。我想,这还得归功于奥特曼呢。”
当然,如果孩子过于迷恋奥特曼,花大量的时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势必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且片中暴力的镜头较多,过多地宣扬个人英雄主义,这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引导:
转移儿童的注意力。如果孩子崇拜奥特曼,家长切不可急于禁止,否则只能适得其反。家长要有耐心,对孩子做细致的工作。我们可以向孩子推荐其他的优秀动画片。如《海尔兄弟》、《西游记》、《蓝猫淘气三千问》等。这些动画片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且画面图案鲜明、语言幽默、情节生动,让这些片子进入孩子的生活,可以冲淡他们对奥特曼对他们造成的负面影响。
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儿童对于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实物的需要更强烈。”因此,家长要经常带孩子到户外进行各种体育锻炼,如跑、跳、滚、爬等运动,这样不仅有助于孩子骨骼的生长,同时也是孩子发泄压抑情绪的最佳途径;还可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让孩子观察日月星辰;也可以让孩子采集树叶,捉昆虫,制作标本,舒展孩子的心灵。
鼓励孩子出门寻找伙伴。家长应为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要知道孩子只有在与伙伴的交往中才能健康成长。在交往中,他们可以互通信息,增强性别角色,加强自我意识。
四、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的研究
世界上的第一部动画片是由法国人艾米尔·柯尔于一九零四年制作的。一九二八年沃尔特·迪斯尼制作了世界第一部有声卡通《汽船威利号》,他又在一九三二年推出了世界第一
部彩色卡通片《花与树》。随着科技的进步,逐步又诞生了世界第一部动画电影《白雪公主》,世界第一部三位动画片《玩具总动员》。现在,国际上的动画发展的更为发达,并且逐渐的分化除了欧美动画与日本动画的两种动画风格。动画片对幼儿的影响方面,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对幼儿的认知、社会性发展以及健康三方面影响方面进行。在动画片对幼儿健康的影响方面,国外的研究认为动画片有益于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其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动画片中所塑造的角色可以有助于幼儿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够鼓励幼儿听从动画中主人公的建议,养成和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动画片对幼儿认知发展方面的影响,研究认为动画片可以作为幼儿的一种学习策略,其为发展一定时期幼儿的想象力而言,动画片的作用是很大的,幼儿可在收看动画片的同时获得更易接受的知识。在动画片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的影响方面,国外的研究针对动画对幼儿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做了阐述。动画片对幼儿社会性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上,国外对动画片的亲社会行为的研究是从动画片对幼儿侵犯性行为的研究中发展出来的。研究者鲁西顿将电视中的亲社会行为分成四类:利他行为,包括慷慨、帮助以及合作等;有好行为;自我控制行为,包括抗拒诱惑和接受延迟奖励的精神等;克服害怕行为。动画片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消极影响,毋庸置疑的消极影响首先就是体现在了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发展方面,在这一方面国外有大量的研究。动画片对儿童的消极影响还体现在刻板印象上。KellyEIck 的研究指出了动画片中出现的刻板印象会阻碍幼儿性别角色的认同。
(二)国内的研究
动画片在我国的发展。我国的动画片创作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一九二六年万氏三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创作的我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天宫》。在战争时期,万氏兄弟与一九四一年完成了动画片《铁扇公主》;建国后,我国的动画片制作水平又进一步的得到了提高。
中国国内对动画片与幼儿发展关系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其对幼儿健康的发展、认知的发展以及社会性的发展以及如何正确引导儿童收看动画片四个方面来展开的。
在动画片对幼儿健康影响的方面,与国际上研究出的结果不同的是,我国的主要研究结果证明长时间看动画片不仅对幼儿的视力造成影响,而且长时间的坐在电视机前,也会阻碍儿童正常新陈代谢的速率。另一方面,长时间的观看动画片,势必要对应的削减了儿童从事户外活动的时间,间接的减少了幼儿接触大自然,认识大自然并且发展自身各个组织器官功能的机会。[4]还应注意的是,长时间的观看动画片,眼睛长时间的盯着电视屏幕看,眼球在电视的高频辐射下,缺少活动的机会,会导致儿童的视力下降。尤其是很多幼儿选择在吃饭的时间观看动画片,这种习惯会导致幼儿的肠胃消化功能降低,导致身体健康状况下降。在动画片对幼儿社会性的影响方面,对儿童社会性的影响分为两个方面。
1、动画片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积极影响的研究
在方丰娟、吴昊的研究中,他们明确的指出动画片可以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幽默感,带给孩子快乐,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净化儿童的心灵。这些都是幼儿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的基础,对幼儿各方面发展尤其是社会性发展有巨大的作用。
2、动画片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不良影响
这方面的研究,很多学者都不约而同的集中在了动画片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上。很多研究者的研究中都提出了日美等外国动画片中的暴力场景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国内对动画片暴力镜头对儿童影响的研究比较系统的有任频捷以八至十五岁儿童为被试所做的研究。通过研究,他指出:犯罪率的升高与暴力性动画片播放比率的升高呈正相关;男孩子喜欢模仿动画人物的暴力动作,易造成游戏中的危险因素增加。同时,对于中
国儿童而言,造成幼儿攻击性行为增多的原因中与动画片有关的有:暴力的“形象化”;动画片的传播和影响渠道的多样性;同伴群体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大部分孩子成为动画片的观众;接受与理解的偏差使得儿童极易受到动画片中暴力镜头的负面影响。还有研究结果表明团伙化和模仿化的青少年犯罪趋势越来越明显,犯罪人员有些盲目的模仿各种媒体中出现的犯罪手法。低龄儿童在这方面最易受到不良内容的影响,因为八岁以下儿童都很难描述现实和幻想之间的区别,他们更容易学习和接受周围环境中的内容,当然也包括娱乐媒体中描写的暴力态度和行为。儿童会通过观察和尝试学习产生“行为印刻”,这会让他们长期保持其最初得到的经验,这是早期经验所产生的特殊的学习效果。反复处于暴力行为的印刻过程中还会导致敌对感的产生,在今后的社交行为中,他们会对他人怀有敌意和戒备心,而且产生暴力性反应的可能性也增加了,对暴力给别人带来的痛苦则无动于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