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脱敏法应用案例分析
系统脱敏法应用案例分析
一、正用
(一)治疗恐高症的案例分析
1.案例呈现
病人,男,26岁,中学教师,怕上高楼,上楼后有一种想从高楼上跳下去的恐惧感。患者平时个性较内向,不善言笑,工作负责。起因在于给学生补课较疲劳,某日在四楼办公室工作 ,偶然抬头向窗外望去,突然感到身处高楼之上,从窗口跳出去,则后果不堪设想。自此后 ,这一瞬间的想法长期影响着他,好像老是要从窗口跳出去一般,以致无意识地把自己的从椅挪离窗口。这种欲跳下去的恐惧心理常使他心情不能平复,时常惊恐不已,不敢登高上楼 。曾经多方求医、服药,均无效果。
治疗家诊断该病人患的是高空恐惧症,采用系统脱敏法予以治疗,并设计了一定的家庭登楼训练活动。第一周,要求每天至少有一次爬上二层楼,并站着向窗外看,此时他必定会产生大量的惊恐反应,心跳、出汗等,但不允许逃避,并指导其用深呼吸来放松自己,直到心情平静下来。下楼后即写治疗日记,记录上楼后所经历的自我放松的时间和情况以及平复心情。 经过一周的治疗后,病人上楼已不再害怕,但再高(即高于二楼)就不行了。
第二周起治疗家重新规定病人活动,要求每天上三层楼一次,以后每隔三四天再加一层楼。 同样运用松弛疗法来克服紧张情绪,如此逐渐提高高度。经八周后,终于成功地消除了病人的高空恐惧症,使之恢复正常生活。
2.分析
①应用系统脱敏疗法在现实中实践的方式治疗这位高空恐惧患者时,循序渐进,从低刺激开始训练,即从低层楼开始训练,等适应前一段高度后在适应更高的楼层,符合系统统脱敏疗法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②每次登楼后都要下来写治疗日记,记录上楼后所经历的自我放松的时间和情况以及平复心情,这样有利于患者通过自省对每一阶段自身问题有深刻理解,有助于强化治疗的效果。
(二)治疗乘机恐怖症的案例分析
1.案例呈现
某一大公司的推销员经常乘飞机来往于国内外各大城市,由于近来飞机失事较多而对乘坐飞机产生了恐怖,患了乘机恐怖症,每逢要乘机外出就表现严重的焦虑,有时需要赶时间,所以不可能每次都提前出发去坐火车。现将病人的焦虑从可以引起最轻的焦虑到引起最强烈的恐惧情景按层次顺序排列如下:
①乘汽车去机场,看到一前往机场方向的大指路牌
②进入候机大厅
③办理去某地航班的登机手续
④进入安全检查口
⑤进入机场检票大门口准备登机
⑥进入飞机舱内
⑦坐上靠窗口的座位从窗口望见机翼与机场
⑧飞机开始启动进入跑道
⑨飞机升空,望见地面房屋逐渐变小远离自己
⑩飞机进入天空白云之中
将上述情景制成幻灯片,按顺序放在幻灯机内。病人坐在舒适的靠背椅子上,并使自己全身肌肉放松。对面墙上挂一银幕,病人手握幻灯机开关,先放映第一张幻灯片,令病人注视并进行放松训练。如果这一情景不再引起焦虑,也就是在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即转入注视第二张幻灯片,依次训练,循序渐进。当看到某一张幻灯片,例如第6张,进入飞机舱内突然感到焦虑恐慌,肌肉紧张,则可退回到第5张纪灯片,重新进行肌肉放松。确信看到第5张进入机场检票大门口准备登机的情景已无焦虑,再重放第6张,依次反复直至看到进入飞机舱内时不再焦虑,肌肉放松,再注视下一层次的幻灯片。如病人通过了全部情景,不再出现焦虑,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即可以从模拟情境向现实情境中转移,即陪伴病人乘车去机场,在现场中重复上述情景。
——整理自http://www.zgxl.net/xlzl/xlzlff/xttmlf.htm
2.分析
①如果未将焦虑层次制成幻灯片,需要病人记住焦虑层次,或由训练者按顺序下指令,要病人按指令想象这一焦虑情景,如果在想象时肌肉保持松弛,未曾引起焦虑,则要病人进行高一层次的焦虑情景的想象。
②一般说来在模拟情景中能够做到全身处于松弛状态,不再出现焦虑情绪,则绝大多数病人也能成功地在现实情景中做到,这时治疗即告完成。
(三)治疗异性社交恐怖症的案例分析
1.案例呈现
小南,15岁,性格较内向,每次和女生交往时就面红耳赤,表情和举止都表现的很不自在和尴尬,张口结舌,有时甚至不敢正视对方,感觉一直在被人盯着,有时与女生走在一起都尽量与女生保持很大的一段距离,。他对此非常的苦恼,内心非常希望自己也像其它男生一样能与女生非常轻松自如的交往。
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发现他对自己有点不自信,先从他的认知方面进行矫正,要求他对自己有一个新的自我评价,完善个性,暗示自己不要任何事情都要求全,自己和其它人一样都是社会集体中的一员,并教会了他一些基本的社交技巧。之后,在心理老师的指导下运用系统脱敏疗法来逐渐消除他的社交恐怖心理。先坐在躺椅上,保持舒适的坐姿,进行放松训练,每次大概20分钟左右;要求他每天都要主动和女生说话5次,说话的内容由自己来定;和邻座的女同学进行学习讨论,每次5分钟;以后逐渐增加说话的次数和时间,直到完全消除恐怖心理为止。
2.分析
①异性社交恐怖症是神经症中的一种,比较容易发生在青少年身上,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大都比较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最好的一面,在这种心理作用下,而一些性格内向,缺少自信的青少年比较喜欢过多关注对方是否在注意自己的言行,害怕对方会给自己不好的评价,从而在言行上表现出避开与他人交往。
②在治疗时,系统脱敏疗法与认知疗法的联合应用比单一的应用系统脱敏疗法能更有效的治疗异性社交恐怖症。如果恐怖症还伴随其它症状例如由焦虑而产生的抑郁情绪,应考虑药物治疗,具体需遵医嘱。
二、误用
(一)治疗儿童强迫行为的案例分析
1.案例呈现
小毅,男,小学三年级,自述这段时间脑海里一直有同样反复的画面出现:即无论是闭上眼睛还是睁开眼睛都感觉有很多并排的电线杆在自己眼前晃动,自己控制不住的想去数电线杆,如果不数的话就觉得内心焦虑不安、呼吸困难,头晕目眩。在他上学的路途中有一段路上有很多电线杆,这使得他每次无论是在放学还是上学的路途中都要数着走过,有一次因为少数了一根,既然又重新返回去重新数一遍,这样的情况已经严重影响了小毅的生活和学习。心理咨询师认为只对其症状采取“思维中止法”治疗就可以消除,并告诉小毅,当脑子里出现“强迫想法”和看到电线杆想数的冲动时,就弹手腕上的皮筋,并说指导语:“这是我的强迫症,是自己强迫自己,应当马上终止!”可以反复做这个作业,但不要“迁就”自己的症状。但是两个星期过后,小毅的症状并没有明显的改善,反而手上的勒痕越来越明显。
2.分析
①儿童强迫症是一种心理障碍,心理矫正是最有效的疗法。主要从改善心理环境,提高认知水平,阻断强迫思维,纠正强迫行为入手,进行心理治疗。如果在治疗强迫症的过程中仅仅只是阻断强迫思维,那么对于一个就读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意志力的坚强性很难界定,其治疗的效果就不明显,症状也得不到有效的根除。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应配合多种治疗方法的同时进行,最好同时采取系统脱敏疗法。
②首先要深入了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是由什么样的刺激情境引起的,找出各种条件和相应的焦虑反应,由弱到强按次序排列成\"焦虑层级\";其次是训练患者学会一种与焦虑对抗的松弛反应;三是在想象中把松弛反应逐步地有系统地和那些不同焦虑层次的反应由弱到强地配对呈现,形成交互抑制情境。当给患者在想象中能适应这种不同焦虑层次之后,训练者将患者引导到害怕事件刺激情境中,让患者体验这种焦虑,反复多次之后,使其逐渐适应这种情境,最终重新建立一种习惯于接触有害刺激而不再敏感的正常行为。
(二)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案例分析
1.案例呈现
张先生,35岁,某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自述平时工作节奏快,压力大,近段时间总感觉常有恐慌的预感,终日心烦意乱,坐卧不宁,忧心忡忡,注意力难以集中,整日担心不幸和死亡将降临在自己或亲人的头上,害怕看到或听到有关死的报道和谈论,对其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失去兴趣,以至生活、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初步诊断张先生患有广泛性焦虑症,心理咨询师决定采取认知疗法对张先生的广泛性焦虑症进行治疗,帮助他认识焦虑症的本质,主要是功能性的,而非器质性的,鼓励他减轻心理负担,消除顾虑,重建自信,
恢复对现实的正确认知。经过一段时间后,效果并不显著,张先生还是不能控制自己去想这些引起他焦虑的事件。试问:除了采取认知疗法以外还可以采取哪些疗法来治疗?
2.分析
①广泛性焦虑症是以持续性的紧张不安,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焦虑障碍。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只是通过在认知方面的改变患者对外界刺激的“危险”评价和教会患者的应对技巧,效果比较缓慢。目前,人们倾向与把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结合起来是使用,这既可提高疗效,同时可缩短疗程。
②建议同时采用系统脱敏疗法和放松训练,使患者渐进地暴露在引发焦虑的情境,逐渐减轻焦虑。焦虑系统脱敏:首先,想象或现场诱发焦虑,进行胸腹呼吸交替的放松训练,减轻紧张和焦虑时的躯体症状。其次是自我检测:记录焦虑发作的次数,持续的时间、程度并逐日对比。放松训练:教给患者放松训练的方法,通过自我放松,锻炼身体,逐渐恢复对身体的控制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