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绘画艺术浅析
刘宏伟、杨国柱
2012-10-25 18:46:11
来源:美术报
八大山人画风豪迈沉郁,笔墨简朴雄浑,书法线条狂放不羁,恣纵奇古,以 其简约、概括、夸张、变形的水墨大写意,为中国绘画艺术进一步向前发展打下 了良好的基础,
既体现了明末清初的时代风貌, 又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高 度。
八大山人的传承
八大山人早期的笔墨,主要继承沈周、陈淳、徐渭的水墨传统。画风也比较 规矩严整,且收敛有度。董其昌大力提倡“南宗”文人画,极力反对画作中恣意 挥洒、笔墨纵横之气。而只有徐渭、八大山人和石涛反其道而行之,彻底冲破小 写意花鸟画温尔文雅、 柔美秀润的枷锁, 用热情豪放、
奔肆不羁的画风取而代之。
由此,花鸟画由着重刻画“意境”的小写意,逐渐向着重推崇“格调”的大写意 转变。
八大山人由于明朝遗民的身份, 心中的苦痛和压抑无处发泄, 徐谓的画风使
其情有独钟,备感亲切、对路,因此,渐渐转变自己原有的画风而向徐渭的风格 靠拢。徐渭绘画用笔变化多端:线条的粗细、笔力的轻重,速度的快慢等方面都 出手不凡,笔随墨走、墨由笔生;还将作书的笔法参入其间,形成自己充满个性
的独特风格。
基于徐渭的风格特点, 加上自己的领悟和消化, 八大山人的绘画风
格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虽然画作中尚有沈周、 陈淳的东西, 但极大
部分都来自于徐渭。构图惊险、笔法狂草、情思涌动、笔墨酣畅、气势豪迈等特 点,都属徐渭法度优游这一派别。 画家 60
岁后,是其绘画艺术较为成熟的阶段,并以“八大山人”署款者为 代表。
八大山人在临写法书碑帖的过程中, 参悟出落一个道理, 若一味使用尖笔
硬毫,侧锋笔势表达刚斫、棱角的手法有所不妥,就逐渐以软毫中锋进行调整, 使之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八大山人后期的创作, 随着世俗干扰的彻底排除, 长
期压抑的心灵得到放松, 因此原先绘画中狂怪、 生硬的气势有了收敛, 笔墨意韵
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八大山人以其孤傲的性格、 奇奥的画境、 近乎怪诞的笔墨,
对诸家花鸟画派兼容并蓄的前提下,大力发扬了徐渭大写意花鸟画的整体风格, 并为清以降大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八大山人的创新
徐渭纵放泼辣、气完韵足、古朴淡雅、丰姿卓约的大写意花鸟画新风,八大 山人既十分欣赏又手临心摹。 因两人在个性、 癫狂、
悲剧性的一生等方面有着许 多相同之处,
所以他们的绘画语言也十分近似。 八大山人的绘画风格和特点在内 容上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 以嘻笑怒骂的形式来警世喻人、 寓意深刻。 在表现
手法上冲破规律不拘一格, 喜欢标新立异、 别出心裁。
在笔墨运用上机动灵活变
化多端,形成纵横驰骋、狂放不羁、酣畅淋漓的个人风格。
八大山人在传承诸家风格的基础上(特别是徐渭),根据自己的领悟、审美 趣向和个人喜好,
在其特别擅长的大写意花鸟画方面展现了多方面的创新。 首先,
在画作中融入了文人画风。集诗、书、画、印为一体,来展示事物的内在精神和 画家本人的个性、气质和人格。经常画一些在凄风苦雨中拼命挣扎的花卉草木, 以表达其人生的凄凉苦痛, 以事物的自然性格,
来寄托其内心的情感和本性。 这
恰好是文人画的典型表现手法。其次,在画家所绘的鱼、鸟图中,所有眼睛不是 白眼向天、就是紧闭双目,仿佛告诉观者,世道如此黑暗,真是惨不忍睹,不如 抬眼望青天。
画家用此种方式来画眼睛, 到目前为止,
真可谓前无古人而后无来
者。所以,我们不得不佩服八大山人别出机杼、大胆创新的勇敢精神。再则,虽 然明末徐渭开创了豪放纵逸的大写意笔法, 但从整个明末画坛来看, 山水画仍然 是主流现象,
大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尚未达到相对繁荣和自主的格局,
陈淳的小写
意画风和徐渭的大写意画风处于相互依存的关系当中。 直至清初八大山人出, 徐
渭的大写意花鸟画风才得于传承和发扬光大。
八大山人根据自己对大写意笔墨的理解, 在徐渭的基础上, 又加入了大量的
艺术元素,呈现出凝重、洗练、雄浑、静谧、含蓄、朗润等新风格,同时更为完 善地控制了水墨渗透效果, 既淋漓潇洒, 又浑圆厚朴,
使徐渭的大a意画风得到 进一步的提升。
八大山人和石涛大写意花鸟画风的诞生, 标志着清代大写意花鸟
画风第一次高潮的到来,同时为引领清中期扬州画派写意花鸟画风的蓬勃兴起, 开创了先河。 a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