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氮肥不同用量对玉米的影响研究
氮肥不同用量对玉米的影响研究
来源:锐游网
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13期 农艺学 氮肥不同用量对玉米的影响研究 梁发坤 (湖南省吉首市农业局,湖南吉首416000) 摘要氮肥不同用量对玉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合理施用氮肥能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当化肥施纯N 225 kg/hm 时。产量最 高;当化肥施纯N 150 kg/hm 时,效益最好。 关键词 玉米:氮肥用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4)13—0017—02 吉首市地处武陵山区,玉米作为吉首市的主要粮食作 重复,共18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40inz。 物之一,面积与产量仅次于水稻,在粮食生产上有举足轻重 1.3试验方法 的地位。但是当地农民在肥料使用上比较随意,不利于肥料 试验于2010年4月10日播种,播种规格80 cmx30 cm, 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为实现玉米生产节本增效,并减 密度为41 670穴/hm2o肥料分3次施【 :底肥:4月10日施 少玉米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在湖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的统 全部的有机肥、磷肥,氮肥、钾肥施20%;苗肥:5月3日施, 一安排下,笔者在进行“3415”l式验的同时进行了该试验。 氮肥、钾肥施30%;穗肥:6月8日施,施剩下的50%氮肥、 1材料与方法 50%钾肥;8月15日分小区收获、晒干、称重得小区产量 。 1.1试验概况 2结果与分析 试验设在吉首市社塘坡乡某农户承包的稻田内。供试 2.1不同处理对玉米经济性状的影响 土壤:土种为河砂泥田,试验前取土样化验,pH值为8.14, 由表1可知,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株高、穗长、穗粒 有机质29.3 g/kg,碱解氮122 mg/kg,有效磷19.8 mg/kg,速效 数、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都随之增加,株高CK 最低, 钾100 mg/kg,缓效钾494 mg/kg。供试玉米品种为渝优19 为234.2 cm,处理B最高,为284.0 cm;穗长CKl最低,为 号。供试肥料品种:菜枯、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 17.1 cm,处理B最长,为20.9 cm,随后随施氮量增加而缩 1.2试验设计 短;穗粒数CK 最低,为464.5粒,处理C最高,为647.4粒; 试验设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任何肥料(CK );施菜枯 穗行数以CK,最低,为15.8,以处理B最高,为16.8;行粒数 2 475 kg/hm (CK2);有机肥按CK2、化肥施纯N 75 kg/hm 、 以CK 最低,以处理C最高。 P205 75 kg/hm2,K20 90 kg/hm (A);有机肥按CK2,化肥施纯N 2.2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150 kg/hm2、P205 75 kg/hm2、K20 90 kg/hm (B);有机肥按CK2, 由表2可知,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玉米产量随之增加, 化肥施纯N 225 kg/hm2,P205 75 kg/hm2,K20 90 kg/hm (C);化 处理C产量最高,达9 274.5 kg/hm ,但随施肥量的增加,玉 肥施纯N 300 kg/hm2,P205 75 kg/hm2 K2O 90 kg/hm (D)。3次 米产量反而减少,产量从高到低顺序为:处理C、处理B、处 表1不同处理对玉米经济性状的影响 理D、处理A、CK2、CK1。 表3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方差分析 F检测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 变异来源DF SS MS F ‰ Fn0。 水平。SSR测验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处理C除比处理B 处理间 5 89 136 17 827.2 29.22” 3.33 5.64 增产不显著外,比其他处理增产均达显著水平,比处理A、 重复间 2 3 321 1 660.5 2.72 4.1 7.56 误差 10 6 102 610.2 CK:、CK 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处理B比处理D、处理A、CK 、 总和 17 98 559 CK 增产达显著水平,比CI(2、CK。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处 理A比CK:、CK 增产达极显著水平。CK2与CK。产量差异不 收稿日期2014—05—09 显著。 17 农艺学 表4施肥效果的显著性(SSR测验) 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13期 了一定的施肥水平后,效益反而降低。剔除肥料开支后收 入,CK2最低,为16 772.4元/hm2,其次是处理D、A、C,处理 B最高,为20 580.6元/hm ;较CK2增收以处理B最高,为 3 808.2元/hm ,处理D最低,为1 509.6元/hm ,从高到低顺 序为:处理B>处理C>处理A>处理D:增幅最少为处理D, 也达9.00%,最高为处理B,达22.7l%;投入产出比以处理B 最高,为1.00:2.55,处理D最低,为L00:0.70,其顺序为:处 理B>处理C>处理A>处理D 2.3不同处理对玉米经济效益的影响 3结论与讨论 由表5可知,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经济效益增加,但到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产量 表5不同处理对玉米经济效益的影响 注:玉米单价为2.4元/kg。 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当施纯N 225 kg/hm2、P205 75 kg/hm 、 【2]张颖.玉米高产效益施肥技术研究[J].土壤肥料,1996(4):13—17. K20 90 kg/hm 时,产量最高,达9 274.5 k m2,施氮量再增加, 【3]王友德.农艺工~玉米种植【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1_ 产量反而下降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施纯N 150 kg/hm2、 【4]张建青,于立芝,刘少杰,等.控释氮肥在玉米上应用效果研究[J].山 P205 75 kg/hm2..K20 90 kg/}lm 经济效益最好,增加收入最多, 东农业科学,2014.46(2):92—94. 为3 808.2元/hm ,增收22.71%,投入产出比达1.00:2.55。 【5】魏艳军,崔莉.脲铵氮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J.现代农业科技, 4参考文献 2014(1):42. 【6]黎玉兰,李秀云,阿丽亚.玉米肥料施用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1】朱孝达.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2014(4):231. — -— 一一—。+一・+-+-+-+-+-+-+一+-+-+-+-+-+-+一+-+-+-+-+-+・ (上接第15页) 利用的基因型差异比较【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6,.12(5):616— 水稻贪青晚熟、分蘖过多、茎秆柔弱致使倒伏减产[6-7]。 621. 4参考文献 【4]张上都,伍祥,石邦志,等_五l丰优569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 与高产栽培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9):83—86. [1】陈恺林,刘功朋,张玉烛,等.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干物质、产量及其 【5]陈盈,隋国民,张满利,等.不同氮肥水平对辽星1号和辽优5238产 植株中氮、磷、钾含量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4(4):l一5. 量的影响叨.辽宁农业科学,2010(1):10—13. [2】邹长明,秦道珠,陈福兴.水稻氮肥施用技术[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6]杨和川.不同氮肥水平对水稻,生理生态及产量的影响【D].合肥:安徽 自然科学版,2000,26(6):467—470. 农业大学.2012. [’十3】 耀鸿:”—卜”—十一。— 张l— 亚丽,—’一”—’ 黄启为.—’ —’一 —+- +不同氮肥水平下水稻产量以及氮素吸收、。+。十。十一+一+”+w+-+-+-+-+-+ 一+-+【7]朱艳萍.・+・+-+脲胺氮肥在水稻上应用试验总结叨.-+-+-+-+-+一+一+-+-+--t----+--+北方水稻,-+-+201-+-+4(2):-+41.-+42.-+ . (上接第16页) 表2茶叶施用通丰植物营养液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分析 达显著水平,比对照平均增加茶叶(鲜叶)174.6k#hm2.增产 中喷施通丰植物营养液既可保证达到该目的,也可改变茶 达10.53%。新增纯收入达8 355元/hm ,增长10.08%.投入 区只注重施化肥,轻视施有机肥,不施叶面肥现象。建议在 产出比1.00:22.28。通丰植物营养液可全面改善茶叶农艺性 多种作物上进行通丰植物营养液试验示范,以进一步校验 状和提高茶叶产量,其营养全面,含量均衡,对提高茶叶内 其在大田中的应用肥效和经济效益,为该肥料的推广应用 在品质也有一定的效果,可以在茶叶生产上大面积使用。 提供科学依据。 采摘茶园喷施通丰植物营养液的液肥量一般为每次 4参考文献 900-1 000 kg/hm2,密度大或覆盖宽的可增加液量.反之应减 【1]1徐玉琴.“致富泉”茶叶特效营养液在茶树上的效应[J].中国农学通 少液量,以喷湿茶丛叶片为度,以喷洒在叶背为主。通常应 报,1998,14(1):57. [2】凌光汉,孙孟选.茶叶特效营养液和生根营养液的试验【J].福建茶叶, 于茶叶采摘前30 d喷施第1次,间隔15 d后喷施第2次 2000(4):21—22. 喷施具体时间因早上有露水,中午有烈日,喷洒时易使浓 【3]陈玲英.棵特湃植物营养液对茶叶增产的效应[J].茶叶科学技术, 度改变,应安排在傍晚喷施.阴天则不限。下雨天和刮大风 2008(3):51-53. [4】彭海峰,严学成.植物多功能营养液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J]. 时不能喷施,喷后6 h遇雨应及时进行补喷。 耕作与栽培,2003(1):53—54. 由于目前多数茶叶企业和规模种植户以生产名优茶为 [5]闽法.台农宝作物营养液在茶树上应用的试验初报[J] 茶叶科学技 主,对茶树鲜叶的要求很高.,芽叶肥壮、发芽早、白毫多、育 术,2006(1):27. 【6]林敏灵.茶叶喷施台农宝作物营养液的试验初报【JJ.福建茶叶,2007 芽能力强、持嫩性好是普遍标准。实践证明坚持长期在茶园 (2):27. 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