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商贸工业No.24,2009ModernBusinessTradeIndustry2009年第24期土木工程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薛中武(重庆海联学院土木工程系,重庆400000)摘要:系统分析了当前土木工程在设计理论、技术和材料应用、结构形式等方面的研究与发展现状,对土木工程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点见解,提出了土木工程在信息化背景下的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了土木工程信息化发展的各个方面。关键词:土木工程;信息化;虚拟技术;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U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4—0029—01l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业和物业管理、物流监控、设备维护、工程维护和保养等土目前土木工程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木工程的全过程。在土木工程中的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首先是高层建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随着的传统控制方式下一些较难实现的高难度项目成为可能,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施工方法的出现,特别是自动化比如高层建筑垂直度的控制,大体积大质量的混凝土结构程度的不断提高,人类更有可能从事更大规模的土木工程的质量控制,对于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同步吊装,整体大修建,高层建筑不仅在数量上越来越多,而且在高度上也越型脚手架的提升和安装控制,整体模具的爬升,大型桥梁悬来越高。中国上海的浦东金茂大厦和上海金融中心高度已索受力的控制,幕墙的生产和加工控制,高温高压的焊接质经排列在世界前列,标志着我国在高层建筑方面的水平已量控制,建筑物的爆破,整体搬迁,以及沉降观测和数据采经达到世界较前进水平。集,大型工业设施的三维空间管线布局的计算机模拟等等。另外,随着超高层、超大跨桥梁和大跨结构等大型复杂信息化技术将全面革新设计技术和施工技术,其应用领域结构的兴建,结构设计呈现更长、更高、更柔的发展趋势。将越来越广。应用程度将越来越广。许多情况下风荷载和地震荷载已成为结构设计的控制因首先,“三S”系统,即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素,因此大型复杂结构体系抗风抗震的设计理论及其相关(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集成综合,构成整体,实时,问题正在被极大的关注。相关的研究课题将包括设计地震动态的对地观测,判别,分析应用,在土木工程界已发挥了动及灾害性风荷载的作用机理,特大跨度桥梁的结构体系巨大的作用,并具有广阔的前景。近年来提出的“数字城及抗风抗震。同时,“以柔克刚”的抗震思想在结构振动控市”的要领就是在“三s”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综合制技术中将进一步得到体现,现代振动问题正在向着自适应用GIS、遥感、遥测、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对城市的基应控制、智能控制、吸震减震技术研究方向发展,土木工程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结构健康检测、灾害结构相应控制等基础性的研究将会进服务,显然,“数字城市”是以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的网络通一步加强。信技术为背景的技术服务系统。这一系统的使用和全国推地下工程的建设与开发也是土木工程当前关注的一个广,必将把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重点,随着人口的增长,空问资源越来越紧张,开发地下空平。间是解决当前空间和土地资源紧张的一个有效途径,目前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工程设计世界上最大的地下街是日本东京八重洲地下街,建筑面积的传统的单机顺序方式逐渐过渡到基于网络的并行设计和70km2,最深的地下街是莫斯科切尔坦沃住宅小区地下商业协同控制。对于一个大型的复杂工程项目。可能需要多个街,深度在i00米左右,我国也已有约Zo个城市进行了地铁成员甚至多个设计部门的参与,也需要其他的在线咨询与系统的规划和具体实施阶段,先后提出了25项地铁和轻轨协同工作,或由分布在不同的地域的设计人员,设计分支机项目,同时地下空间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提高。目构.,协作单位或部门使用不同的软硬件平台和不同的设计前我国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主要施工方法有明挖法、暗挖法、手段在同一规定的时间段完成。解决这一复杂设计系统的益挖法、盾构法、沉管法、冻结法及注浆法等,这些技术已经管理与协调需要开发和应用工程设计的并行协同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也为地下空间开发提供了宝贵的智能建筑与结构检测也是信息化背景下土木工程发展经验。的一个倾向,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为只能建筑的兴起提供了2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信息化发展更为广阔的空间,只能建筑把现代最新技术——智能型计加快信息化建设,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这是我们的国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智能保安、环境监控等和建筑艺术家提出的新时代的奋斗目标。信息化建设是利用计算机技融汇在一起,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和对使用术、网络通信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使人们获得投资合现代化手段对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和手段进行改造,改造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的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灵的目的是有效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过程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活的建筑空间。通过信息化建设,使信息化覆盖规划、勘测、设计、施工、企电子数据与项目管理也是土木工程信息化发展的一个一29—万方数据现代商贸工业No.24,2009ModernBusinessTradeIndustry2009年第24期论单壳油船的淘汰及其对我国的影响赫碌(上海海洋大学,上海201306)摘要:在倡导海洋环境保护的今天,石油运输的带来的巨大油污事故越来越引起全球关注。国际海事组织在一些国家的压力下,不断提高对油船构造的要求。发达国家不断提前单壳油轮的淘汰时间,这些被淘汰的油轮必然会驶入我国海域。立足于我国未来更加严峻的防污局势,倡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当立即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关键词:单壳油船I油污损害;油船构造中图分类号:F407.4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4—0030+02近百年来,由于单壳油船构造缺陷和设备老化等原因,油船泄露原油的事故频频发生。给区域海洋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损失。为了减少各种事故,国际组织制定了关于油船构造的国际公约。然而,发达国家不满足于国际社会的规定,纷纷通过国内法提前了单壳油船淘汰的时间。面对这样的局势,我国应该如何保护本国的海域安全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1石油运输引发油污事故造成巨大的损害石油作为现代能源之首,在全球经济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就其数量,在国际贸易中一直位于榜首。在能源的开采和利用中,由于石油的主要产地和消费地的不一致,每年都有数以万吨的石油需要经过从产地到消费地的运输。但是在另一个方面,海上运输过程中难以避免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件常常会诱发各种海难事故。运输石油的油通过虚拟技术的应用,将设计时间和施工时间相对缩短,空问相对缩小,通过计算机计算和人机交互,对最佳方案的选择使得获得最佳工期、最低费用和对资源的最有效合理利用成为可能,对工程施工的质量把握的更为准确、科学。另外,随着土木工程耐久性的问题的日益突出和深入研究以及土木工程往地下、海洋、和太空领域的拓展,环境作用及其结构反应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但环境作用的模拟技术以及相应的实验设备是目前土木工程耐久性研究的瓶颈。通过虚拟技术的实现来解决这些问题是未来最可能的发展方向之一。方向。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中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由于施工时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投标报价、工程预算到合同签定、合同管理、质量评定与分析、竣工验收等都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数据,整个施工企业管理和辅助施工项目管理,都将被纳入计算机辅助施工技术系统之中。针对电子数据与数据管理系统的方便应用,目前国外以开发出系列化的双向无线电通讯设备,用于工地的联络,以及利用GPS技术的人机通讯设备。信息技术的发展,已使得国际承包商可以克服地域的壁垒。另外,随着土木工程环境和工程的复杂性日益提高,虚拟现实技术也必将在土木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传统的土木工程中,人们不得不用一些平面图纸,用特定的符号传递大量的信息,这种方法受到信息接收者的行业、知识结构和经验等的限制,而且随着新时代土木工程的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使用这种方法交流起来比较困难。虚拟现实技术为土木工程中的交流提供了一种新的前景和手段。虚拟现实技术是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的一种综合高新科技手段。它把抽象的图纸和符号等转化成人的直观的感受。它是一种新的人机交互技术,能为人提供一种身临奇境的虚拟环境,让人仿佛置身于现实世界中。因为这种技术的特征和优势,在未来的土木工程中,它一方面会广泛的应用于工程项目的招标投标,这是可视化技术的一个应用,借助虚拟仿真环境,可以将施工过程和方法很好的变现出来,另一方面,它在结构设计中的计算、施工过程的模拟等复杂计算过程中更有其独特的优势。通过计算机三维图形技术实现可视化计算,可以将设计参数变化以后的结果直观的显示出来,在结构的优化设计等方面也会出现一个很大的飞跃。3结语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土木工程的发展也是影响我国基本建设的行业,本文分析了信息化背景下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从这些现象我们已经感受到高新技术对土木工程这一传统专业的改造及影响。面对高新技术和信息化浪潮的冲击,如何迎接挑战,如何顺应这一科技革命与创新的潮流,是我们从事土木工程专业的各界人士值得认真思考和必须回答的。参考文献[1]沈金良.虚拟现实技术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口].科技交流.2004.(03).[2]朱晓蛛,彭曙光.建筑施工安全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J].安徽科技,2004,(11).[3]王海燕。岳祖润.土木工程信息网站的设计与实现[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3,(2).[4]吕志涛.新世纪的土木工程与可持续发展口].江苏建筑,2000,(4).[5]李磊.二十一世纪土木工程发展探索[J].当代建设.2002,(2).基金项目:上海市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B8101—08—0031)。作者简介:赫碌(1979一),女,上海海洋大学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海商法、海洋法、渔业法。一30—万方数据土木工程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薛中武
重庆海联学院土木工程系,重庆,400000现代商贸工业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09,21(24)0次
参考文献(5条)
1.沈金良.虚拟现实技术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交流,2004,(03).2.朱晓蛛,彭曙光.建筑施工安全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J].安徽科技,2004,(11).3.王海燕,岳祖润.土木工程信息网站的设计与实现[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3,(2).4.吕志涛.新世纪的土木工程与可持续发展[J].江苏建筑,2000,(4).5.李磊.二十一世纪土木工程发展探索[J].当代建设,2002,(2).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杨敏.任红林 土木工程信息化战略及其实施构架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3)
土木工程信息化是信息时代土木工程的发展战略之一,对其内涵、特点、战略目标、实施框架、实施对策、示范工程建设、意义等进行了阐述,试图勾勒土木工程信息化的总体战略构架,认为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实施必将整体提高土木工程建设的科技与管理水平,并将导致土木工程信息化这一新型产业的形成.
2.会议论文 姚兵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 2002
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西部大开发和国家能源交通原材料基础设施项目,以北京奥运工程为代表的各大中城市的基础设施项目,还有量大面广的城乡住宅建设项目正处在建设高潮之中,再加上我国已加入WTO,进入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实施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大战略,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这重要的发展机遇中肩负重任,必须把握住大课题.即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更高层次的技术创新和素质提升.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用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等信息汇集处理高新技术对传统土木工程技术手段及施工方式进行改造与提升,促进土木工程技术及施工手段不断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将引起建筑业企业管理方式的深刻革命,必然推动企业团队的重组及施工流程的优化,促使企业管理理念和手段的革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土木工程市场发展的高级阶段,必定融入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业和信息产业,从而实现土木工程的高效益、高效率.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须致力建设三大系统.一、建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的技术和控制信息系统.二、建立土木工程标准、行业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三、建立土木工程基于互联网的方案优选、施工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人才招聘的企业商务贸易信息系统.
3.期刊论文 曹燕 浅析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 -网络财富2009,\"\"(17)
全文界定了木工程信息化的深刻内涵,提出了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管理者首先要构建土木工程信息化框架,打破传统观念,只有观念改变了,思想转变了,才能带动整个行业的改变.提出了建好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的一些策略.
4.会议论文 马成松 信息化背景下的新世纪土木工程 2002
以IT、BT、NT为代表的信息化大背景,为土木工程发展构筑了新的平台.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科技创新理念的指导下,传统的土木工程正在酝酿着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本文评述了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规划、设计、施工项目管理和智能建筑方面的应用.
5.期刊论文 姚兵 论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 -土木工程学报2003,36(9)
针对当前我国基础设施和城乡住宅建设迅猛发展的要求,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肩负重任,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则是建筑业发展必须把握的重要课题,它包括建筑管理的信息化和建筑技术开发的信息化.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须致力建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的技术和控制信息系统;建立土木工程标准、行业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建立土木工程基于互联网的方案优选、施工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人才招聘的企业商务贸易信息系统.以实现更高层次的技术创新和能力提高.
6.期刊论文 牛红凯.黄守刚.王志臣.NIU Hong-kai.HUANG Shou-gang.WANG Zhi-chen 土木工程项目施工信息化内容与发展评述 -交通标准化2008,\"\"(2)
通过信息化施工,将原来分割的、相互孤立的各项管理工作,有机地、动态地、规范地联系在一起,实现量化的施工全过程控制和科学管理,是土木工程施工企业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只有抓住信息化建设的机遇,实行管理创新,才能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伟大变革中,提高竞争力,求得生存和发展.
7.学位论文 池春生 浅埋土质隧道信息化施工技术及其在天恒山隧道中的应用 2008
论文以哈尔滨市绕城高速公路天恒山隧道施工为工程背景,在跟踪隧道动态施工基础上,详细讨论了隧道“信息化”反馈施工技术;提出了基于现场监测分析的隧道结构稳定性评价方法;在以上基础上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隧道的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分析。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论文在系统总结既有隧道信息化施工技术资料基础上,针对哈尔滨地区浅埋土质隧道的施工,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现场信息化监测实施方案,指导了在建天恒山浅埋土质隧道的施工,取得了良好效果;
(2)论文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采用土体极限应变、规范推荐位移比值方法相结合,提出了在建天恒山浅埋土质隧道施工监测预警值的控制标准,对天恒山隧道施工期稳定性的评价和判定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3)采用隧道洞外预埋多点位移计方法对隧道施工位移空间动态效应进行了跟踪监测;建立了天恒山隧道二维平面弹塑性模型,根据隧道典型断面多点位移监测资料进行了天恒山隧道施工动态反分析,推荐天恒山隧道土体宏观力学参数中内聚力C取400kPa、内摩擦角Φ取30°,为隧道稳定性计算提供必要的技术参数;
(4)利用反演分析的较为合理的隧道土层力学参数,对天恒山隧道不同施工方式引起的隧道变形特征进行了仿真数值分析,数值分析和监测资料分析表明天恒山隧道采用台阶法和中隔壁墙法施工,隧道典型断面最大位移比均小于规范要求的0.4%~1.2%,因此,天恒山隧道重点监测洞段按既定方案施工是合理、可行的。
(5)天恒山浅埋土质隧道采用中隔壁墙法施工时,围岩位移值小,塑性区小,但中隔壁墙法衬砌最终应力值大,因此建议天恒山隧道V级围岩段和隧道加宽段采用中隔壁法进行施工,但同时应增加初期支护的强度。
(6)天恒山隧道采用台阶法施工中隧道两拱角处应力出现显著集中现象,建议天恒山隧道Ⅳ级围岩段采用台阶法施工时采用型钢或方木垫实拱架底部,并进行锁脚锚管施工,以确保拱架下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8.期刊论文 王齐仁.贺成斌.舒小娟.唐旭光.郑艳.WANG Qi-ren.HE Cheng-bin.SHU Xiao-juan.TANG Xu-guang.ZHENG Yan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信息化探讨 -中国地质教育2006,15(4)
利用现代数字影像技术记录不同类型工程的施工过程,结合多媒体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编制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信息化教学课件,实现\"实践教学信息化\,确保实践教学效果.介绍了构建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思路、依据及其基本内涵、主要特点和构建方法.
9.期刊论文 徐正华.庞军伟 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研究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0)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是建筑业发展必须把握的重要课题,它包括建筑管理的信息化和建筑技术开发的信息化.它的建设须致力建立土木工程设计、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土木工程基于互联网的方案优选、施工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人才招聘的企业商务贸易信息系统,以实现更高层次的技术创新和能力提高.
10.期刊论文 宣云干.李巧生.徐永红.唐进.XUAN Yun-gan.LI Qiao-sheng.XU Yong-hong.TANG Jin 基于CIM的信息化土木工程设计应用研究 -江苏建筑2007,\"\"(6)
文章在分析传统CAD弊端后,介绍了土木工程信息模型(CIM)和基于土木工程信息模型的信息化土木工程设计,并结合土方工程实例,介绍了土木工程设计平台Civil 3D的应用,总结了信息化土木工程设计的重要的意义.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dsmgy200924015.aspx
授权使用:上海交通大学(shjtdxip),授权号:952a4755-6eb7-4db6-8469-9db601625cf1
下载时间:2010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