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二章第2讲 滑轮 知识点练习
【知识点1】
1.初步认识滑轮
介绍滑轮的结构:主要部分是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观察使用时的情景:a.使用时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这种滑轮称为定滑轮; b.使用时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这种滑轮称为动滑轮。
c.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 2.定滑轮:
1.回忆杠杆的五个要素,找出定滑轮支点,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 2.请学生根据以上分析,解释为什么斜着拉动重物时,拉力的大小不变。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 = 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l2 l1 l2 F2 F1
F2 F1
l1
3.动滑轮:
1.找出动滑轮的支点,强调这是一个瞬时支点,拉力的方向一定要竖直向上,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并比较其的大小关系(动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
2.请学生进一步分析,解释为什么斜着拉动重物时,拉力的大小会变大(动力臂变小)。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1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 1 2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2(G
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典例归纳】
【例1】如图所示,健身员向下摆动脚踝使细绳拉着物体缓慢提升时,图中的滑轮是( ) A.定滑轮,可省力 B.动滑轮,可省力 C.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D.动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例2】如图是滑轮的两种用法,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是动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 B.乙是动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C.甲是定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D.乙是定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
A A.30N B.25N C.35N D.10N
F B 【例3】如图1滑轮重10N,货物重50N。不计摩擦,匀速提起货物时,F应为( )
【变式1】某人用如图所示的定滑轮将重为G的重物匀速提起,若作用在绳的自由端的力
分别为F1、F2、F3,则( )
A. F1>F2>F3 B. F1<F2<F3 C. F1=F2=F3 D. F1=F3<F2
图1 【变式2】(多选)如图所示,用三种方法拉动同一物体在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
运动,使物体以相等速度移动相同的距离.所用拉力分别是F1、F2、F3,这三个力的作用点移动距离分别是S1、S2、S3,移动速度分别为V1、V2、V3,不计滑轮摩擦,则( ) A. F1:F2:F3=2:1:4 S1:S2:S3=2:1:4 B. F1:F2:F3=2:1:4 S1:S2:S3=2:4:1 C. F1:F2:F3=2:4:1 V1:V2:V3=2:1:4 D. F1:F2:F3=2:1:4 V1:V2:V3=2:4:1
【归纳总结】
动滑轮不一定省一半力。只有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拉(即当拉力力臂为滑轮直径时),才能省一半力。
【知识点二】
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简单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按照要求组装下列滑轮组。(动滑轮自重不计)
(1) G/2的力提起重物; (2) 用G/3的力提起重物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1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 n G 。则拉力F= 1 n (G物+G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物+G动) / F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滑轮组的组装方法:按照“奇动偶定”原则:当承重绳数n为奇数时,绳子固定端应拴在动滑轮上(即“奇动”),若不改变力的方向,则需要的动滑轮数=定滑轮数=n-1/2,若要改变力的方向,则需要添加一个定滑轮;当承重绳数n为偶数时,绳子的固定端应拴在定滑轮上(即“偶定”),如不改变力的方向则动滑轮数位n/2个,定滑轮比动滑轮少一个,若要改变力的方向,则定滑轮数应等于动滑轮数。
【典例分析】
1、一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450N的物体,若每个滑轮重50N,人重600N,则人对地面的压力是________N.(不计摩擦力)
2、如图所示,滑轮自身重力和摩擦不计,请按题中所给的F与G的关系要求,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绳子将滑轮组绕好。
【变式1】如图所示,不考虑滑轮重及摩擦力,物B重20N,A为一动滑轮,绳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当滑轮在力F的作用下匀速上升时1m时,则所用拉力F大小和物B上升高度分别为( )
A. 15N、1m B. 40N、2m C. 30N、2m D. 60N、1m
【变式2】如图所示的装置,滑轮自重20N,其下端挂重280N的物体G,杠杆可绕水平轴无摩擦地转动, 绳和杠杆都是轻质的,杠杆上标度的间距相等.要在图示水平位置平衡,在杠杆的A点所加的竖直向上的力F应是 ( ) A.150N B.200N C.300N D.400N
【变式3】弹簧秤A和B及滑轮组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4所示),F=10N,若不考虑秤重,滑轮重及摩擦,弹簧秤A和B的示数分别为( ) A.30N和30N B.30N和20N
C.20N和20N D.20N和30N
【归纳总结】
重物和动滑轮的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课后巩固训练
1.下图的滑轮中,哪些是动滑轮?哪些是定滑轮?
C E
D F A 其中属于动滑轮的是: ,是一个变形的 杠杆。 B 属于定滑轮的是: ,它是一个 的杠杆。
2.某公司要搬运一台笨重的机器进车间,为了省力,某工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 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其中不省力的是( )
3.如图所示,每个钩码的质量是50g,滑块A在钩码的作用下恰能沿水平面匀速滑动,那么滑块A受到的摩擦力是 ( ) A.2.94 N B.1.96 N C.0.98 N D.0.49 N
4.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甲物重5 N,乙物重3 N。甲、乙均保持静止状态,不计弹簧测力计自重。则甲受到的合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
A.0 N,3 N C.2 N,5 N 的重为
A.20N,18N C.18N,10N
6.在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的情况下,能用10N的拉力不能提起重20N物体的简单机械是
A.一个动滑轮 C.杠杆
B.一个定滑轮
D.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B.10N,18N D.20N,20N
B.0 N,5 N D.2 N,3 N
5.如图所示,动滑轮重2 N,弹簧秤的示数为10N,则拉力F和物体
7.如图13是小海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他按图示提起钩码时注意保持测力计匀速移动,分别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分析:
(1)比较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可知: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 ; (2)比较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可知: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 ; (3)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乙和丙实验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可知:使用动滑
轮 ; (4)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如果要同时兼顾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则应选择 ; (5)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你还发现什么规律?(说明分析或计算什么,得到什么结论。写出一个即可) ;
甲 乙 丙
钩码重G/N 0.98 0.98 0.98 钩码升高高度h/m 0.2 0.2 0.2 测力计示数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0.98 1.02 0.55 0.2 0.2 0.4 8. 用如图所示滑轮组匀速拉动重1000N的物体A,所用拉力F=100N.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2m/s.求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f和2秒内物体移动的距离.(不计滑轮重和轮和轴之间的摩擦)
9.如图所示,重力不计的一木板可绕O点无摩擦转动,在A端挂一边长为50cm的正方体P,一个体重为500N的中学生站在B点时,P对地面的压强刚好为零,且OA=1m,OB=3m,则物体P的重力为 _________ N,当人向左走1m时,P对地面的压强为 _________ Pa.
10. 一辆小汽车陷进了泥潭,司机按图9所示的甲、乙两种方式安装滑轮,均可能将小汽车从泥潭中拉出. 你认为甲方式中滑轮的的作用是 ;设两种方式将汽车拉出的最小力的大小分别是F1、F2 ;则
F1 F2(填“>”“<”或“=”);如按乙方式,人拉绳头移动了0.5m,那么小汽车被拉动了 m.
11.如图12所示,物体A 的重力为10N ,滑轮重力为2N,弹簧测力计示数20N,求:
(1)物体B的重力。
(2)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
12.右图是2008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最后一棒火炬手侯斌,靠自己双手的力量,攀爬到火炬台底部并最终点燃圣火的照片。已知他和轮椅总质量为80kg,攀爬高度39m,历时约3min20s.
(1)他在上升的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多大?
(2)小明同学想到物理课上学过利用滑轮组可以省力.小明同学如果站在地面上,用如图所示的 滑轮组拉起火炬手侯斌最合适,理由是什么?求小明同学的拉力至少要多大?(不计滑轮和绳重及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g取10N/kg)
图12
F F F F A B C 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