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抗震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与策略

论抗震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与策略

来源:锐游网
科技l:{:(锄纨疆.

论抗震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与策略

宫玲君

(吉林省磐石市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吉林磐石

1

32300)

脯要]一个优良的建筑抗震设计,必须是在建筑没汁与结构设计相互配合协作共同考虑抗震的设计基础上完成。为此,要充分重视建筑

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挂。在建筑抗震设计中更好地发挥建筑设计应有的作用。

日;键词]建筑设计;抗震设计;策略

绡苎舡程抗震设防分类标我国在抗震法律法规、国家标准上做得比较充分>莳、倒耐c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忘≥等国家

。我国发布有标准,对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责任划归、防灾规划均有具体划分。这

就要求建筑师能在建筑方案、初步设计阶段中较好地考虑抗震的要求,使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抗震承载力得到较大的改善和提高,设计是否考虑抗震要求,对整个建筑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1切实提高对抗震设计意义的理解

汶川地震表明,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建筑,

在遭遇比当地设防烈度高—度的地震作用下,没有出现囝』塌破坏,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说明我国在1976年唐山地震后,建设部做出房屋从6度开始抗震设防和按高于设防烈度—度的“大震”不倒塌的设防目标进行抗震设计的决策,是正确的。

根据建设部落实锹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要求,

依据地震局修编的灾区地震动参数的第1号修改单,相应变更了灾区的

设防烈度,并拟增加部分条文的修订,合计改动28-29条,这些变动

对建筑的抗震设计至关重要。

变更内容主要涉及:

1)划分不同的抗震设防类别并采取不同的设计要求,是在现有技

术和经济条件下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对策之一。2)对在危险地段建造房

屋建筑的要求,作了局部的调整。针对山区房屋选址和地基基础设计,

提出明确的抗震要求。3)对建筑方案的各种不规则性,分别给出处理对策,以提高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的协调性。4)对预制混疑土板在强烈地震中容易脱落导致人员伤亡的震害,增加了推荐采用现浇楼、屋盖,特别强调装配式楼、屋盖需加强整体性的基本要求。考虑到楼梯的梯板等具有斜撑的受力状态,对结构的整体刚度有较明显的影响。建议在结构

计算中予以适当考虑。5)新增疏散通道的楼梯间墙体的抗震安全性要

求,提高对生命的保护。6)新增强制性条文,以加强围护墙、隔墙等建筑非结构构件的抗震安全性,提高对生命的保护,对施工质量的监督和控制,实现预期的抗震设防目标。文字有所修改,将构造要求等具体化,

对施工质量的监督和控制,实现预期的抗震设防目标,加强山区建筑的

抗震能力。7)考虑到产品标准翎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

钢角移GBl4992—2007增#n7抗震钢筋的性能指标(强熏等级编号加字母E),条文作了相应改动。8)补充了对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砌

体房屋的楼、屋盖体系的要求,以加强横墙较少、跨度较大房屋的楼、

屋盖的整体性。强调生土房屋墙体之间加强拉接,提高结构整体性,强调了木结构房屋的围护墙与主体的拉结,以醴免土坯等倒塌伤人o

2新规范下抗震设计过程中应注重的若干问题

1)选择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场地。宜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不应在危险地段建造甲、乙、丙类建筑。对于不利地段,结构工程师应提出避开要求,实在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要充分考虑地震因场地条件间接引起结构破坏的可能,诸如地基土的不均匀沉陷、地震引起的地表错动与地裂。

2)建筑的平立面布置应符合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

则的方案。建筑平面布置设计对建筑抗震关系很大,从概念上要解决的

—个核心问题是:建筑平面布置设计上要尽可能做到使结构的质量和刚

度分布均匀,对称协调,避免突变,防止产生扭转效应。在建筑平面布置的总体设计上要尽可能为结构抗侧力构件的合理布置创造条件,使建

筑使用功能要求与建筑结构抗震要求融合成—体,充分发挥建筑设计在

2009年8月rn

建筑抗震中的作用。

3)结构材料选择与结构体系确定均应符合抗震结构的要求。采用哪一种结构材料,什么样的结构体系,由技术、经济条件比较后综台确定。同时力求结构的延性好、强度与重力比值大、匀质性好、正交各向

同性,尽量刚氐房屋重心,充分发挥材料的强度,并提出了结构两个主

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周期和振型)相近的抗震概念。

4)尽可能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地震有一定的持续时间,而且可能

多次往复作用,根据地震后倒塌的建筑物的分析,地震的往复作用使建

筑结构遭到严重破坏,而最后倒塌则是因结构破坷而丧失了承受重力荷

载的能力。适当处理构件的强弱关系,使其形成多道防线,是增加结构抗震能力的重要措施。例如单一的框架结构,框架就成为唯一的抗侧力

构件,采用“强柱弱梁”型延性框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梁的屈服先

于柱的屈服,就可以做到利用梁的变形消耗地震能量,使框架{主i屋居到第二道防线的位置。

5)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以及与此匹配的延性。提高结构

的抗侧移刚度,往往是以提高工程造价及刚匠结构延性指标为代价。要

使建筑物在遭受强震时,具有很强的抗倒塌能力,最理想的是使结构中

很的所有构件及构件中的所有怦件都具有较高的延性。但是,实际工程中

难做到。选择性燃结构中的重要构件以及关键杆作的延性是比较

经济有效的办法。例如上刚下柔的框支墙结构,应重点提高转换层以下

各层的构件延’l‰对框架和框架简体,应优先提高柱的延性。另一种提

高结构延性的办法是在结构承载力无明显刚氏的前提下,控制构件的破

坏形态,减小受压构件的轴压比(同时还应注意适当降低剪压比),提

高柱的延性。

6)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各构件之间的连接必须可靠,符合下列要

求:构件节点的承载力不应1氏于其连接构件的承载力,当构件屈服、刚度退化时,节点应保持承载力和刚度不变。予埋件的锚固承载力不应1氏于连接件的承载力。装配式的连接应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各抗侧力构件

必须有可靠的措施以确保空间协同工作。结构应具有连续性,注重施工

质量,避免施工不当使结构的连续性遭到削弱甚至破坏。

7)建筑上应满足的设计限值控制。根据大量震害的经验总结,现

行健筑抗震设计规;苛

(GBJII一)对房屋建筑在建筑设计中应考

虑的一些沆震要求的限值控制提出了规定。这些规定,建筑设计应予遵

守:一是房屋的建筑总高度和层数:二是对J褪抗震横墙问题和局部墙

体尺寸的限值控制。

总之,除了适当提高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外,应该总结地震的经验教训,对抗震等有关规范作必要的修改,另外还应加强对抗震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但总的来说,—个优良的建筑抗震设计,必须是在建筑

设计与结构设计相互配合协作共同考虑抗震的设计基础上完成。为此,

要充分重视建筑溺寸.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在建筑抗震设计中更

好地发挥建筑设计应有的作用。

|。j’j

1|?j。。。。。。j

?|:“1‘”■j

j1l“、i

。j

【参考文献3

11j薛钊锋。林建华高屡建筑设计中建筑师与结构师的协作仃l重庆建筑大I

学学报魁会科学版),2000

【2】陆昀建筑抗震规范完备关键须要全面落实fN】.中华工商时报.20()8.

i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