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娟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妈妈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的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涌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故事虽然短小,但字里行间却表达着爱心的永恒。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来的学习,已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能抓住文章的关键词,体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气氛渲染,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引导了学生感知童话故事丰富的想象力。 【设计理念及特色】:
《课程标准》中对童话的教学要求是:学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位,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能受到一定的感染和启迪。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了先以兴趣情景作为渲染,把学生引进文本,然后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走近文中角色,体会角色内心世界,从而去挖掘文本的内涵。感悟出爱的伟大。让浓浓的爱意充斥了整个课堂。
以人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读自悟、引导
学生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的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 1、 教学目标:
会写11个字,正确理解凋谢、泉眼、小心翼翼、有气无力4个词语。
抓住重点词句,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而神奇力量。 懂得要有爱心,爱能创造奇迹。
2、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理清脉络。 3、教学难点:懂得要有爱心,爱能创造奇迹。 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见过钻石吗?出示钻石图片,板书七颗钻石。质疑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的神奇情景,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使其身临其境,“言又尽而意无穷”。 二、初读课文,认识学习新字新词,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完了没有,下面老师来考考你。来看大屏幕:出示七个句子:这节课的生字词都在这七个句子里面,读好了他们,文章的内容就能基本掌握了。(自己先读一读)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生读:(评价:一字不差,正确流利) 你是怎来理解“凋谢”,演“小心翼翼”。 “有气无力”你可以给他换一个词吗? “泉眼”老师讲解。
3展示生字,齐读。注意书写“缝”,“嘴”。并课件展示。 4 再次齐读句子。 【设计意图】
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文章的一些相关的重点词语巧妙地结合起来,扎实了词语教学,并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学习意识。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PPT图片使学生理解故事背景,小姑娘在这种情况下找水,水罐发生了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
“未成曲调先有情”,在语言、图片的渲染下,一幅灾难图就深深地印在孩子心灵,为下文的阅读做了好的情感铺垫。激发了学习的欲望。
2、交流汇报:
PPT 展示 木---银 体会小女孩对小狗的善良,这样的爱心创造的奇迹。
PPT 展示 银---金 体会小女孩对母亲孝顺这样的爱心创造的奇迹。
PPT 展示 金---钻石 体会小女孩对过路人这样的爱心创造的奇迹。
3、老师为小女孩的爱心而感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关于爱的故事,出示PPT图片视频。 4、说说你身边关于爱的故事。
5、感受了爱让我们唱起爱的奉献 设计理念: 【设计意图】
时时处处让学生在感受爱:人对动物的爱,女儿对母亲的爱,人与人之间的爱。这是一部爱的协奏曲,让学生懂得“爱能创造奇迹”,感受爱的温暖、伟大。激发他们学会去关爱他人。 四、课外拓展作业
愿爱心这颗种子,在我们心中慢慢发芽、长大。看着你们专注的眼神,老师知道,此刻你们的心中早已充满了感动,课后让我们把爱继续延续,让爱在我们心中再一次荡漾。 (1)爱读书的你:读一篇有关爱的故事。 (2)爱唱歌的你:为小女孩唱一首赞歌。
(3)爱制作的你:设计爱心卡送给周围有爱心的人。
【设计意图】:
这样的课后作业设计使得与主题呼应,不仅陶冶了孩子的情操,还可以提升了孩子的情感。
五、 板书设计
17七颗钻石 木—银---金---钻石
爱心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形象直观地概括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理解,进而辅助教学,提高了效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