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美学的历史的观点"在中国的阐释与发展
"美学的历史的观点"在中国的阐释与发展
来源:锐游网
文学与艺术 第二卷第六期 “美学的历史的观点”在中国的阐释与发展 林容宇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62) 859年恩格斯在至拉萨尔的关于 【摘要】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美学的历史的观点” 大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1的总原则,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提 出来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在中国的阐释与发展同中 国的革命紧密相关,其文学批评的“美学的历史的观点”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发展中经历了萌芽、探索、徘 徊、突破等阶段,“美学的历史的观点”的内涵也经历着不 断的演变和发展,我们可以从鲁迅、瞿秋白、毛泽东、邓小 平等关于文艺的探讨中看出其内涵的中国化阐释和发展 过程。 评论《济金跟》的信中再一次重申:“我是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 点,以非常高的,即是最高的标准来衡量您的作品的。”[2】 (P586)[DXM1】。马克思也多次明确地表述过同恩格斯类似的 见解,他称赞巴尔扎克用“诗情画意的镜子”反映了整整一个时 代;劝告拉萨尔“能够在更高得多的程度上用最朴素的形式把 最现代的思想表现出来。”[3】(p574) 其实.最早提出“美学的历史的观点”的不是恩格斯。黑格 尔在《美学》中谈到了文学创作时曾提到。【DXM211842年,别 林斯基在《关于批评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历史的、美学的”批 【关键词】“美学的历史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 评,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对历史的批评和美学的批评者两者进行 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了重要的考察。别林斯基认为不涉及美学的历史的批评,以及 反之.不涉及历史的美学批评,都将是片面的,因而也是错误 “美学的历史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 的。 一、总原则 “我们绝不是从道德的、党派的观点来责备歌德,而只是从 美学和历史的观点来责备他;我们并不是用道德的、政治的、或 是‘人的’尺度来衡量他。”【1】(P257)。恩格斯认为,评论一个艺 术家应当以他的作品为依据,从他的作品中考察作品包含有多 恩格斯提出的“美学的历史的观点”的批评标准是在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提出来的。“美学的历史的 观点 是文学批评中具有宏观视野的一种原则,它科学地选择 和包容着各种批评形态的合理因素,凸出了文学批评的历史文 化和审美目标。综观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学(下转第1 12页) (上接第1 10页)动的场景空间强调悬念感。在场景的设计制 以用来推测出他的生活习惯和社会地位。因此。在对场景细节 对剧本角色的深入分析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当然.细 作上。应将场景处理的尽量的丰富些、多变些、信息量大些,使 设计之前.观众不会感到不真实.太单调。由于动漫场景制作手段多元化. 节在场景中同时要考虑到镜头的时间和大小的问题,并非是一 使用数字造型动画软件可以较方便的创造出超现实、幻想的内 味地追求复杂。 容。在场景设计方面有效的配合魔幻的效果.营造神秘感,但是 任何的艺术创作都需要把握尺度.丰富多变的场景空间,并不 是要求创作者一味的追求复杂.过于复杂也会造成繁琐眩目的 效果。最恰当的动画影片场景设计就是在丰富的场景空间中, 能最快地、最准确地传达出信息、突出主题、使参与者在丰富生 动的视觉效果中。沉浸其中,娱乐其中。 优秀的动画作品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造型形 式。特别是场景的造型形式,是体现影片整体形式风格、艺术追 求的重要因素。场景的造型形式直接体现出游戏的空间结构、 5结论 部优秀的动画影片.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特 别是场景的造型形式。无论是类似《白雪公主》中场景的‘圆弧 。造型风格.还是类似<埃及王子》中场景的。方角。造型风格. 这些影片都在世界上获得了成功.证明了不同主题内容动画作 品的设计必须采用不同的‘包装形式‘。因此只有把握主题.确 定基调、从剧情出发、搜集大量的素材、结合角色的造型特点, 一色彩搭配、绘画风格,设计者需要探求游戏整体与局部、局部与 局部之间的关系。形成游戏造型形式的基本风格。场景的造型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造型变得更复杂细致,实时渲染也变得 更快。游戏厂商不断的在过分追求游戏画面的写实性,将写实 做到极端.势必会带来负面的影响,游戏场景的造型风格应吸 因此,在动漫游戏的创作中应充分认识、充分利用场景对于情 纳全世界各地域文化的特点。 绪氛围的推动作用,在塑造声画合一的视听综合艺术形象的同 4场景设计的细节 时,营造出最佳的总体效果。 考虑场景的表达意图.才能制作出独特恰当的场景造型形式。 动漫游戏场景设计不仅仅是绘景,更是~门为展现故事情节、 完成戏剧冲突、刻画人物性格服务的时空造型艺术。在创作过 程中。经常只要场景一出现,整部作品的情绪基调就会立刻显 得更为突出。更为鲜明。场景运用得当。节奏就更加流畅,更加 富有韵律美感;反之。场景处理失误也会破坏影片的整体感觉。 细节在场景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有时甚至起到画龙点睛 的作用.在一部好的动画中.丰富、贴切的细节不仅能推动和辅 作者简介: 助情节发展,同时也能传达导演的表达意图与审美取向。 刘凤(1980.11一),女,江苏,学位硕士,助教,南京师范大 三维动画《最终幻想>在对动画场景的精心设计中,运用微 学美术学院动画系,现任正德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 妙的细节处理尽可能地反映出人物的个性和剧情的需要,通过 动漫专业教师。研究方向:动画 角色生活环境中的细节:卧室床单的颜色、地板的花纹等,均可 111 文学与艺术 第二卷第六期 艺术的论述,我们不难看出,他们考察人类艺术活动的规律有 秀的文学的,要充分尊重文学的特性,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创作, 两个基本着眼点:一方面,他们把人类的生产区分为物质生产 文学之所以不同于口号、标语等宣传工具,是由于文学本身的 和精神生产,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有其本质和规 特性决定的。通过鲁迅对文学与现实、文学与工具关系的论述, 律,即通常所说的艺术的审美本质和审美创造的规律;另一方 不难看出,鲁迅在强调文艺要反映现实的同时提出作家要充分 面,他们又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结构的理论分析了文学艺 尊重文学的特性,否则将无法区别文学与非文学。 术作为一种特殊社会意识形态的社会本质及其发展、演变的规 瞿秋白为建设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有重大贡 律。文学创造的客体是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同时,文学艺 献,他结合中国革命文学的发展过程和现状.运用马克思主义 术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在艺术作品中,美学因素和 文艺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现实主义观、大众文艺观和思想改 历史因素本来而且应该是密不可分的。 造观等重要理论命题。他的《普罗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一文最 二、“美学的历史的观点”在中国的阐释和发展 1919年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介绍了马克思文 艺理论的观点,可以说马克思文艺在中国的进程与中国的革命 紧密相关。左翼文学理论有目的地选择了马克思文艺理论的几 个关键词作为指导文学创作和批评的标准.其中包括“阶级 性”、“政治”、“现实主义”等等,对这些词语的强调在一定程度 上反映了左翼文学理论的史学观点和美学观点。这种关键词和 文学标准的选择一直影响到2O世纪7O年代。2O世纪7O年 代末期,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发展在总体上呈现出曲折迂回的 态势,淹没在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喧哗声中。“文革”开始以 后庸俗的、机械的文艺思想取得了绝对的领导地位,这时期的 文艺创作出现了公式化、概念化倾向,远离了现实生活的土壤, 在主观观念的支配下筹划人物形象,“高大全”的英雄形象被千 篇一律地塑造出来,人情被抹杀.人性被单独从历史中抽象出 来,抛弃了作家对人的看法和美学理想。可以说,这一时期是中 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遭到挫折的时期。进入8O年代.反思 成为这个时期的主旋律,“十七年”和“文革”期间的文艺理论得 到重新审视,第四次文代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 学春天的来临。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的历史的观点”在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发展中也经历了萌芽、探索、徘徊、突 破等阶段,“美学的历史的观点”的内涵也经历着不断的演变和 初发表于1932年3月,在左联刊物《文学》上,它全面总结了 文艺大众化讨论。“工人、农民,一切贫苦的民众.他们有自己的 私人生活,他们受着宗法社会和封建观念的束缚,他们也有恋 爱,他们也有家庭,他们要求生活,他们要求禳放。”『51(P474) 当时中国文艺界等级森严.仍然受着封建思想统治,几乎没有 普罗文艺的位置,白话文学不能满足工人、贫民、农民等劳动群 众的审美需求。瞿秋自号召创作一种属于大众的文艺.要求作 家深切地了解现实生活,用无产阶级的“感觉”描写他们的生活 和斗争,要对现实进行充分的描写和表现,要呈现出“活人”的 真实生存境遇和精神状况。他反对一切“没有失败,只有胜利” [5](P478)的团圆主义,反对好人很好。坏人很坏的主观主义和 “反革命的一定是只野兽”[5](P479)的脸谱主义。作家应该用 现实主义的手法去描绘工农本真的生活。现实主义的描写方法 是普罗文艺的一般创作方法。这要求普罗作家要从无产阶级的 观点出发来反映现实。通过具体的形象,用“描写”、“表现”的方 法揭示阶级斗争.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 2O世纪40年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进入到了一 个中国化时期,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标志。《在延 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毛泽东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 谈会上的发言。这是一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献。关于文艺 批评的标准,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一个重 要内容。“文艺批评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的标准,一个是艺 术的标准。”[6】(P56)同时他又指出:“我们不但否认抽象的绝 对不变的政治标准.也否认抽象的绝对不变的艺术标准.各个 阶级社会中的各个阶级都有不同的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6】 (P58)按政治标准来说,一切有利于抗曰团结的,就是好的。按 艺术标准来说,文艺作品要有较高的艺术性。“文学作品作为观 念形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脑中的反映的产物”【6】 (P48),所以革命作家要投入到水深火热的斗争当中去。作品 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应当是。比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 发展.我们可以从鲁迅、瞿秋白、毛泽东、邓小平等关于文艺的 探讨中理出其内涵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2O世纪2O一4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迅猛发展。 中国由于革命发展需要,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进行了有选择 地译介和引进。1928年.创造社留日学生发起了“革命文学”论 争,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由此形成。在论争中.鲁迅接触到了几种 文艺论,在文学阶级性的问题上,他写下了《“硬译”与“文学的 阶级性”》、《文学的阶级性》、《文学与出汗》等一系列杂文。鲁迅 在《“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一文里对梁实秋的《文学是有阶 级性的吗?》做了回答,反驳了梁实秋的“文学没有阶级性”的观 点。在这篇文章里,鲁迅运用马列基本原理的阶级分析法证明 了文学作品作为社会生活的反映,不可避免地要带有阶级性。 针对粱实秋所谓文学就是对“最基本的人性”的描写。在梁实秋 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有普遍性。”【6】(P49六个“更” 字实际上指的就是典型化原则。文学创作典型化的过程就是把 生活提升为艺术的过程.典型化是把平淡无奇的生活提高为艺 术美,是艺术美表现出生活美索不能显示出来的境界。值得注 的眼里,真正伟大的作家是可以超越阶级去描写人性的。“穷人 意的是,在典型化过程中,不能脱离对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的 毛泽东要求革命的政治内容与 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烦恼,煤油大王那会知道北京煤渣老婆子 描绘和人物性格的塑造。同时,身上受的辛酸,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的老太 艺术形式要完美地统一起来,一部作品的思想政治倾向总是通 爷一样,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4](P204)鲁迅认识 过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表现出来。毛泽东所说的政治和艺术, 到,人是活生生的具体存在,阶级的形成是不可避免的,抽象的 有着史学和美学的内涵。1948年3月,《大众文艺众刊》问世,这是继1945年之后 “人性”是不能概括社会存在的复杂性的。他把人历史化具体 化,突出人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并从中捕捉美。在《文学是有阶 对胡风发起的又一次批判,胡风对这一切的反应就是写了《论 级性的吗?》中.梁实秋批判无产阶级文学仅仅是把文学当作阶 现实主义之路》。胡风从理论上对文艺进展的探讨。对文艺、现 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参考意义。他指出 级斗争的宣传工具,否认了其本身的价值。鲁迅对此观点进行 实与人民的关系的论述,从“具体历史或现实”出发.才能回到 了驳斥,同时,鲁迅又尽力去纠正注重文学文学的宣传功效而 作家必须要从实际出发,中淡了文学应有的 忽略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审美价值倾向,他认为一味地注入阶 现实并指导现实。他认为抽象的“爱国主义”;呼吁作家们在创作方法上,应当以坚实的爱憎真切地反 级意识,把政治意志和意识形态投射到作品中,是创造不出优 任务,112 文学与艺术 第二卷第六期 映生活形象,表现真实的历史动向,和人民负担、潜力、觉醒、与 文学编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6】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M】毛泽东毛泽东论文 愿望.防止空洞的叫喊和冷淡的描写。胡风在《关于田问的诗》 [中写道:“作家的诗心要从‘感觉、意象、场景的色彩和情绪的跳 动’更前进到对象(生活)的深处,那是完整的思想性的把握.同 时也是完整的情绪世界的拥抱”[DXM3】【7](P600 o胡风还提 倡“向人民学习。和人民结合”[DXM4]【8】(P557)要汲取“真是 但却沉重的、活的、具体的、各种各样的担负生活的永生力量。 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 【7】胡风.关于田间的诗[M】.胡风胡风全集:评论I武汉:湖北 人民出版社.1999. [8】胡风.论现实主义的路[MJ.胡风胡风全集:评论1I武汉:湖 北人民出版社,1999. 各种各样的夺取生路的求生愿望,以及怎样把这些力量这些愿 【9]邓小平.在中国文艺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M J 望禁锢着,玩弄着.麻痹着,甚至闷死着的各种各样的精神奴役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版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的创伤,甚至在你自己身上也用着另外的或相反的色度沾上的 创伤.不能是憧憬里的清一色的优美”【8](P557 o也就是说和 人民结合意味着深入现实生活。感受人民生活的辛酸,人民的 真实的欲求,因为他们的处境和精神是历史进程的浓缩体现。 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建 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其中包含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文艺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 是1979年10月3O日邓小平在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上所作的 祝辞.是阐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著作。邓小 平在《祝辞》中对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进行了历史的具体的 评价,提出要尊重文艺特性,广泛吸收营养.实现为人民服务和 百花齐放的统一。邓小平指出:我们不是要求“文学从属于临时 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9】(P255)。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文 艺要完全脱离政治,“文艺不可以脱离政治。任何进步的、革命 的文艺工作者都不能不考虑作品的社会影响.不能不考虑人民 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党的利益。”【9](P255)同时邓小平强调文 艺要以人民为对象、创作要以生活和思想为源泉。人民需要艺 术,艺术也要满足人民的审美需求。艺术家要自觉在人民的生 活中汲取素材、主题、情节、语言和诗情画意,用人民创造历史 的奋发精神来哺育自己,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兴旺发 达的根本道路。邓小平认为在尊重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 的同时.文艺工作者还要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能 力.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艺术形式。邓小平深化 了“美学的历史的观点”的中国内涵,并对新时期的文艺创作提 出了新的设想。 三、结语 恩格斯对歌德的评述为我们今后的分析[DXM5]提供了一 个很好的典范,其美学的历史的文学批评观点奠定了马克思主 义文学批评的基础,“美学的历史的观点”对后来产生的影响是 无法bE拟的,直到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和研究价值。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发展既与中国本土 的现实有关,也与中国革命的进程密切联系。马克思主义文学 批评的实践从上世纪2O年代开始.走过了它萌芽、发展、曲折 前进、突破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恩格斯.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M】.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8. 【2】恩格斯.致斐迪南拉萨尔[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 全集:第29卷-中央编译局译 E京:人民出版社.1958. [3]马克思.致斐迪南拉萨尔[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 全集:第29卷.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4】鲁迅.“硬译”与“文学阶级性”【M】.鲁迅.鲁迅全集:第四卷.北 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5】瞿秋白.普罗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M】.瞿秋白.瞿秋白文集: “Views of History and Aesthetics”:the Interpret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Abstract】 Marxist literary criticism ”History and Aesthetics. the general principles,jS under the guidance Of dialectica1 materialism and historicaI materialism put for- ward.The process of Marxist literature and art in China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China S revolution,his literary criticism Of the。aesthetic point Of view Of histo ry in MarxisI Literary Theory in China the development has gone through the bud,exploring,wandering,the phases of a breakthrough. ”the history of aesthetics point of view. the connotation Of undergoing continuous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we can frOm Lu Xun Qu Qiubai,Mac Zedong.Deng Xiaoping,be seen on the art of the Chinese explanation Of jts meaning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J Views of History and Aesthetics;Marxist Iiterary criticism:Marxist Literary Theow in China 作者简介: 林容宇(1987.11-),女,海南海口人,陕西师范大学硕士 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1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