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泰安市教育云平台功能,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创新教研方式,发挥教研工作的专业引领作用,实现区域优质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经研究,决定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基于云平台·同步大教研”活动项目。为搞好此项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此项活动,实现三个目标:(1)创新教研形式,引领教研员及学科教师适应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改革要求,建立中小学教研新常态,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构建起开放的、丰富的教学教研资源库,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异,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2)打破传统教研活动的时空限制,突显教研员作为“学科首席信息员”的职责与责任,加强教研员、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与研讨,以泰安市云平台的广泛应用促进广大教研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3)加快我市云平台应用进程,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促进全市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推动全市基础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为好“学生快乐、教师乐业、家长满意、社会公认”的幸福教育。
二、活动主体
建立市县校三级学科核心组,形成由市、县、学校三级教
1
研教学管理部门构成的网络教研队伍,集中全市教研力量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科学、健康、和谐发展。
1.市级学科核心组
市级学科核心组由市、县教研员和部分名师组成,市教研员担任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科核心组开展工作。学科核心组下设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核心组,负责本学段学科核心组工作。
2.县(市区)级学科核心组
县(市区)级学科核心组由县教研员和区域内名师组成,县教研员担任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科核心组开展工作。学科核心组下设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核心组,负责本区域本学段学科核心组工作。
3.学校学科核心组
学校学科核心组由学校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教研组长担任组长,在教务部门统筹管理下负责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科核心组开展工作,带动全体教师具体参与网络教研工作,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
三、活动任务
按照“研究、研发、研讨、应用”的“三研一用”的工作思路开展活动,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1.课程资源开发
建立资源数据库,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教案、学案)、微
2
课程(视频)、课件、试题试卷、实验设计、学法指导等,以及素材性资源和原创性资料,如个人搜集整理的教育教学资料以及图片、音频、视频等学科教学资源。
按照“全员参与、学校开发、县级审核、市级推荐”的原则,在市基础教研室统筹规划下,按照以下流程开展活动:
第一步,市级学科核心组分配“基于学时的课程资源”开发任务至县(市区)级学科核心组;
第二步,县(市区)级学科核心组分配“基于学时的课程资源”开发任务至学校各年级学科核心组;
第三步,学校各年级学科核心组在组长领导下,根据分配的任务进行“基于学时的课程资源”开发,填写“资源清单表”(见附件),形成“基于学时的课程资源包”;
第四步,学校各年级学科核心组组长将完成的“基于学时的课程资源包”上传至县(市区)级学科核心组;
第五步,县(市区)学科核心组学科教研员将各学校各年级上传的“基于学时的课程资源包”汇总后上传至市级学科核心组学科教研员;
第六步,市级学科教研员将各县(市区)学科教研员上传的“基于学时的课程资源包”传至泰安市云平台技术员,由云平台技术员提前一周公开发布,供全市中小学教师教学应用。
2.在线交流研讨
加强对名师工作室的管理,以名师工作室为阵地,开展教
3
研论坛,组织对教学中的有关现象、问题、困惑、以及自己或同行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案例进行交流研讨;同时,由市、县两级学科核心组推荐教学热点前沿问题和有价值的教师日志,组织大家进行专题式、主题式、论坛式交流研讨。
3.资源推广应用
“基于学时的课堂资源包”在云平台发布后,各学校要作为集体备课和教学二次设计的重要参考资料进行学习研讨。同时要对资源包中的“同课异构”课例进行评价与分析,并推选出优秀课例,学期结束时汇总上报各县市区教研员。
4.打造区域特色
以“基于学时的课堂资源包”的创建,为师生“学习空间”推送资源,推动我市“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和“学校共同体”建设向纵深推进,探索形成我市“协同开发、三研一用、六步操作、以评促建”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机制,全面展示泰安市教育云平台建设与应用的经验与成果,打造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特色品牌。
四、组织领导
成立泰安市中小学“基于云平台·同步大教研”活动领导小组,由市教育局分工局长任组长,由市基础教研室主任任副组长,下设活动办公室,由市基础教研室副主任担任值周组长,学科教研员为活动办公室成员,具体负责该项活动的组织管理、统筹协调、具体实施、专业指导、评价激励,确保该项工作正常有
4
序开展。各县(市区)教育局及学校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五、制度保障
1.市、县级学科核心组值周制度
为确保“基于云平台·同步大教研”活动正常开展,保证“基于学时的课程资源包”有效开发和同步应用,建立市级学科核心组值周制度,建立完善“提前两周分配任务、学校周内开发完成、提前一周审核上传应用”的运行机制,做好学时开发任务分配、集体攻关、资源打包、审核上传、推广应用等工作。
2.学校学科核心组研发制度
为提高“基于学时的课程资源包”研发质量,建立学校学科核心组研发制度,学校在市、县(市区)学科核心组统一组织下,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各年级学科研发团队,明确主创人员及职责要求,深入开展集体备课,研发形成种类齐全、内容详实、图文并茂、质量一流的“基于学时的课程资源包”,展示学校的教研水平和群体智慧。
3.“基于学时的课程资源包”评价制度
为调动各学科“基于云平台·同步大教研”活动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基于学时的课程资源包”评价制度。(1)开展“基于学时的课程资源包”网上展评活动,评选表彰“泰安市‘基于学时的课程资源包’优质课例”,与相应级别的优质课享受同等待遇,并作为评优树先的重要依据。(2)将“基于云平台·同步大教研”活动纳入教育督导和教学视导之中,作为各级各类名师、
5
教学能手、“课程与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等评选的重要指标。(3)实行定期通报和负面清单制度,对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月调度通报。(4)市教育局每学年末开展一次“基于云平台·同步大教研”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评选,对积极参与活动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附件一:泰安市“基于云平台·同步大教研”活动值周主任安排表 附件二:泰安市“基于云平台·同步大教研”活动学科周任务清单
附件三:泰安市“基于云平台·同步大教研”活动学科周任务分年级分学科审报表
附件四:泰安市“基于云平台·同步大教研”活动学科资源清单 附件五:泰安市“基于云平台·同步大教研”活动技术标准 附件六:泰安市“基于云平台·同步大教研”活动工作流程
附件七:泰安市“基于云平台·同步大教研”活动周任务负面清单
泰安市基础教研室
2015年11月20日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