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哲学史相关资料

中国哲学史相关资料

来源:锐游网
一、“疾虚妄”而“归实诚” 1、对“九虚”、“三增”的批评。 2、重效验、实证。

3、批评“圣人生而知之”之说。 二、自然元气论 1、元气本根论。 2、天道自然论。

3、对天人感应说的批判。 三、人性论

1、气性基础上的人性论:人性有善有恶。

2、对前人人性论的批评总结:孟子、荀子、董仲舒、刘向等。 3、命定论。

第五章 通论玄学

一、玄学的主要论题和方法

1、主要论题:有无之辨,名教与自然的关系,言意之辨,圣人有情无情辨。 2、基本方法:得意忘言,寄言出意,辩名析理。 二、玄学的主要流派和发展阶段

1、主要流派:崇有派(裴頠),贵无派(何晏、王弼),无无派(郭象)。 2、发展阶段:正始玄学、竹林玄学、中朝(元康)玄学。 三、 玄学主要的著作

“三玄”(《周易》,《老子》,《庄子》),《论语集解》,《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微旨略例》,《庄子注》,《释私论》,《达庄论》,《崇有论》,《 言尽意论》等。

第六章 王弼

一、主要著作

《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论语释疑》。 二、“以无为本”的本体论

1、“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反于无也。” 2、“一”以统“多”,“寡”以治“众”。

3、体用不二论:“无”和“有”是本体与现象的关系,不可偏废,“守母以存其子, 崇本以举其末”。 三、得意忘象

1、《周易·系辞》关于言与象、意关系的论述题: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 2、王弼的观点:(1) “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强调得意。(2)“尽意莫如象,尽象莫如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不否定言与象的作用。 四、圣人有情

1、何晏认为:圣人“无情而有性”,圣人“无喜怒哀乐”。

2、王弼:“圣人茂于人者神明也,同于人者五情也。”但圣人能“物物而不物于物”。 五、“大衍义”

《周易·系辞》说的“ 大衍义 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王弼的新解 :“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也。其用四十有九,则其一不用也。不用而用以通,非数而数以之成,斯易之太极也。四十有九,数之极也。夫无不可以无明,必因于有。故常于有物之极而必明其所由之宗也。” 充分发挥了他“以无为本”的观点。

第七章 郭象

一、 重要篇章

《庄子序》——对庄子思想的概括与评价:“夫庄子者可谓知本矣”。 “庄生虽未体之,言则至矣。通天地之统,序万物之性,达死生之变,而明内圣外王之道,上知造物无物,下知有物之自造也。”

另,注意《庄子序》与《庄子注序》的区别。 二、万物 独化 论

1、“有”、“无”之辨:“有之不能为有,而自尔耳。”“非唯无不得化而为有也,有亦不得化而为无矣。”

2、万物自然独化:“块然而 独化”, “生物者无物,而物自生耳”。

3、 玄冥之境: “万物独化于玄冥之境”。 “ 玄冥者,所以名无而非无也也。” 三、性分说

1、 “物各有性”,是“性”;“性各有极”,是“分”。 2、“各安其分”,“各适其性”。

3、名教即自然:自然是万事万象的本性,名教是现实社会中的伦理规范,也即名份,本身即是天理自然。

四、圣人境界:“宏内游外”

1、有无的玄通:“圣人常游外以冥内,无心以顺有。”

2、儒道的会通:“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