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写作提纲
一、绪论
二、本论
(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
(二)实行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三)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四)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对策
三、结论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也在不断更新。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会计电算化理论体系,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培养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才能真正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健康发展,加快会计电算化实施进程。
1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现状 问题 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面对会计信息需求量大,时效性强,数据处理量多的形势,在企事业单位实现完善和推广会计电算化势在必行,在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能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财务信息,从而增强决策有用性,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使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比较晚,开始于20 世纪70 年代末、80年代初,经过20 多年的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发展了一批民族品牌的商品化财务会计软件,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建立了会计电算化系统,把会计人员从大量繁杂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也使我国步入了会计电算化的行列。但同时由于软件本身及电算化系统管理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不能适应信息网络化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电算化应用面不广和软件利用程度不高
从总体上看,目前应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主要是大中型企业,而还有一定比例的小型企业、商业、科研单位仍然是手工操作。在已应用计算机的单位中,对会计软件的使用情况又不大相同。现仅从各功能模块的使用情况、脱账率以及单位2
课题组曾就各功能模块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资料表明:账务处理、报表编制、工资核算等功能模块应用得较好,应用率分别为67,,85,,87,,其他功能模块应用不够理想。全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约有10,,完全脱账
率仅为3,,导致手工与计算机并行时间过长,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二)会计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不能适应信息网络化的要求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企业的信息系统正在由电子数据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向决策支持系统转化。由于基础工作薄弱,作为企业信息系统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数据传送时间长、资源不能共享、信息交换不畅、信息使用者查看数据资料不方便等,很难保证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安全性。网络会计的应用使原来封闭的局域会计系统面临开放的互联网世界,给财务系统的安全提出了挑战。
(三)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缺乏
会计电算化不仅需要具有应用技能的人员,更需要大批专业人员。如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程序设计员、系统维护员、系统管理员等,而企业现有的人员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求。目前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人员绝大多数是原来的会计人员,他们经过短期培训后上岗,虽然他们熟悉会计业务,但对计算机知识一知半解,在使用软件的过程中遇到一点问题就不知所措,需要软件维护人员来动手解决。
(四)会计电算化发挥应用层次浅
影响计算机优势的发挥就目前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现状来看,会计电算化的使用还停留在记账、算账层次上,并没有应用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经营活动分析的财务管理活动中,也就是说会计软件只是实现了它的会计功能,并没有实现它的管理预测和分析功能。由于现有的财务成本核算系统、财务账务和报表系统、资金管理系统等软件版本不一,软件之间没有接口以进行数据通讯和转换,特别是还需要通过手工录入编排报表,这样不仅加大了基层单位的工作量,而且极易使报表不能及时完成,同时也影响了会计数据的准确性。会计软件少且不规范优质商品化的会计软件少,性能不完善且较差,使用说明书不规范、不详尽,会计软件之间缺乏兼容性,致使重复开发过多,造成资源浪费。会计软件频繁升级,无法保证会计数据处理的相对稳定性。用账的企业单位因为会计软件的应用 3
单位逐渐增多而大幅增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会计电算化中未充分运用,商品化软件开发推广与实际应用存在差距。
二、实行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一)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及时性
电子计算机以极高的速度处理会计数据,手工方式要几个人几天完成几天的会计工作,采用电子计算机只需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
(二)保证会计核算的正确性
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计算精度高,按程序自行完成各项数据的计算与记
录,只要输入数据是正确的,很少引起错误。而在手工方式下,由于重复登录工作较多,难免发生各种错误。使用电子计算机可以确保会计信息的正确性。
(三)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主要包括对经济活动的计算和记录,记录是为了反映过去和保持记忆。使用电子计算机使这种记忆能力大大提高。电子计算机能以极密集的方式储存会计信息,这种储存能力,可以随时向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丰富的会计信息。
会计监督职能主要包括对有价值的经济活动进行指导、控制和检查。由于电算化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可以获得更为准确、及时、详尽的会计数据,将会计信息有
效地提供给有关部门,可以更好地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四)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会计核算采用电子计算机使会计处理程序发生了变化,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数据从计算机终端上输入,然后按既定程序进行各种各样的处理并加以贮存,避免了在手工处理时大量的重复抄录工作,而且可以较容易地完成各种复杂的运算过程,减少了工作环节,节省了时间、人力,使会计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使会计人员从传统的会计记录、计算工作中解脱出来,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对生产经营活动的观测、控制等管理活动,全面发挥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三、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4
更新知识结构。为了参与企业管理,要更多地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有关知识。目前,虽然有一部分会计人员通过了会计电算化的考试,也只是掌握一些基本应用,但不能灵活运用软件处理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软件操作系统也有质的变化,而现在的教材大多是几年前的,所介绍的知识陈旧,实用性不强,经过这样培训并通过考试的人员不能满足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高要求。目前,会计中心会计人员的会计、财务知识不系统、更新慢,只能对日常的会计核算进行处理,对如何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则比较欠缺。另外,会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十分薄弱,虽然财会人员都接受计算机培训,但年龄和知识老化,知识结构单一,学习会计电算化没有取得明显效果,一般只懂得简单使用计算机,谈不上对计算机和财务软件进行维护、开发和利用,缺乏对网络和软件的维护技能,因此不能灵活处理工作中的问题。
2、重视账务功能,忽视管理功能
长期以来,我国的会计工作主要从事事后的核算与监督,事前的分析预测和事中的控制,这些都因计算复杂而很难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和发展可以极大地发挥电子计算机卓越的计算功能,将财会人员从繁重的算账、报账工作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然而,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却存在着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的现象。采用软件的材料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5
短,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组成6
破坏数据,系统一旦瘫痪,或受病毒侵袭,恢复起来比较困难.
四、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对策
(一)加大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和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
1、加大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要针对单位会计人员的特点和工作要求,科学地确定培训7
为了形成良好的8
用。由于电算化系统的特殊性,为了防止非法进入财务管理系统和修改数据库行为的发生,可采取设置程序保密控制,文件密码存储控制,用户进入操作系统的口令控制等措施,以保证在电算化过程中会计程序数据的安全。要加强会计信
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也在不断更新。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会计电算化理论体系,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培养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才能真正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健康发展,加快会计电算化实施进程。
【参考文献】
,1,魏庆辉(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9)( ,2,杰 郭国梅.浅析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管理务实,2009(1). ,3,一千 李玉丰.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8). ,4,雪松.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经济师,2009(5).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