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混凝土拌合站成本控制
摘要:混凝土拌合站负责对混凝土的原材料、生产设备、生产流程等进行管理,作为构成工程主体的主要材料,混凝土的成本管理显然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成本控制,因此只有切实提高混凝土拌合站成本管理的有效性,才能合理控制混凝土材料的成本,从而实现控制成本的目标。
关键词:混凝土;成本控制;原则
在成本核算工作中,拌合站之所以是项目在成本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原因在于混凝土在工程项目中数量巨大、标号多、质量要求高,是项目工程质量控制及成本核算的重点。混凝土拌合站作为项目施工中所有混凝土工程的供应单位,其管理工作涉及部门多、投入大、程序复杂,对其成本的控制必然有助于对成本的管理。而混凝土拌合站是将原材料经过拌合制成混凝土的场所,其责任是对涉及混凝土制备的各种原材料、机械设备、人员等进行管理,用以保证施工用混凝土的数量与质量。因此将成本管理思想融入到拌合站的过程管理中,并采取合理有效的策略才能达到控制成本的目标,这是拌合站管理的重要内容。
1、混凝土拌合站前期规划
1.1拌合站选址原则
1)拌合站的场地规模应根据拌合站生产数量来确定,一般不应小于20亩,生产的混凝土其运输距离不宜大于10公里。
2)拌合站选址应优先选择在建设项目用地界内。有条件时宜选择在需要转变功能或闲
置的既有铁路用地范围内。
3)拌合站宜设在地势比较平坦,具有良好施工水源的地带。应有排水、排污良好,避开积水和严重的不良地质的地点,并远离生态敏感区。
1.2设计原则
1)拌合站设计应体现节约用地,节约投资、节能环保、永临结合、合理实用的原则。
2)拌合站设计应综合考虑施工生产情况,合理划分生产作业区、材料计量区、材料堆放区及运输车辆停放区、清洗区等。生活设施和办公设施应与生产区分离。
3)拌合站的位置和规模应根据运输和工程条件、混凝土最大月施工任务量和高峰强度、拌合物实用时间要求(供应半径不宜大于10km),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4)拌合站设计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统筹考虑,根据地形条件提出规划设计方案。用地应考虑最大月施工量与堆放能力等因素,设计生产能力应根据混凝土最大月施工任务量和高峰强度确定,并考虑备用。
2、材料管理
2.1从源头上做好原材料采购工作,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目前我们在材料源头方面采取了以下控制措施,一是让供应商协助控制材料质量,在产地进行检测、过筛、冲洗,确保材料合格;二是保证实验人员不定期的对材料产地进行原材料的检测实验;三是采取料源地车辆抽检,确保所供料满足规范要求。进场材料做到车车过磅、车车回皮,并采用统
一标准计量单位,避免因计量单位不统一而造成核算的亏损。四是做好技术方案控制,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如在贵开线项目,采取以机制砂代替原设计中的河沙,通过对混凝土配合比方案进行优化,并经设计部门和业主的审核批准,允许在辖区内桥、隧、涵项目在孔桩、桩帽、墩身、承台、喷射、二衬、水沟、电缆槽等部位使用机制砂,这样一来,不仅保证了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也降低了混凝土的生产成本,仅此一项节省成本近2千万元。
2.2加强生产流程中原材料管理工作,设专人定期检查存储罐的完好程度,避免受潮或洒落。砂石料堆放场尽量设置封闭料棚,避免露天砂石料堆放场风损或材料污染。材料喂料设专门司机,避免喂料错误,或将料场底部污染砂石送进喂料斗。混凝土配合比不得擅自修改,如使用露天砂石料,由于雨水改变含水量需变动配合比,应派专人专职负责。加强输送带等设备的检查与维修,对运输过程中泄漏的材料要专人回收。
2.3加强原材料制度化管理,制定原材料进退场制度,制定原材料现场标识制度,制定原材料质量巡查制度。
3、混凝土生产供应控制
混凝土的生产与供应关系到混凝土拌合站的成本,要做好生产供应控制,应抓好生产与供应两个环节。首先制定工程项目供应网络图,根据《混凝土供应申请单》上每个分项工程不同标号混凝土的需求量、需求时间、供应路线制定出合理的供应网络图,合理安排生产, 合理安排调配路线与车辆,尽量缩短成品混凝土出站后到进入施工现场的时间,通过调整配合比外加剂数量,保证混凝土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降低成品混凝土的损耗率和废料率。其次就是充分发挥混凝土拌合机械效能,要提前与各施工队进行沟通,合理安排调配每天混凝土的需求量,调整安排各施工队用混凝土工序的施工间隔,尽量达到混凝
土设备的满负荷运转,避免需求混凝土的施工单位扎堆使用混凝土,人为造成混凝土供应紧张,同时也要避免混凝土生产设备的间隙性停产、闲置。同时配置有混凝土拌合机械维修经验的人员对混凝土拌合机械的各个部件,进行检查、保养,只有混凝土拌合机械的良好运行,才能保证各项工序的顺利进行,只有做好各工序的衔接,才能最大的发挥混凝土设备的效能,才能降低混凝土的生产成本。
混凝土生产与供应的协调是控制混凝土拌合站成本的重要环节,抓住了生产与供应环节,就抓住了混凝土生产的命脉。
4、设备维护与保养
拌合站成本控制中机械设备管理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油料的消耗,机械设备使用的效率等等直接关系到人工和各项费用等一系列的成本,此外机械运转是否正常直接关系到施工工地混凝土的供应和施工进度,所以加强拌合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做好定期、定量、动态化的管理,即做到定期检查、定量检查、随时检查搅拌机和其它各种机械设备,发现问题及时修理,并对机械定期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转,将设备维护做到全面,确保机械设备完好;其次实行定人定机定岗,一人一机负责制,杜绝机械设备随意被操作,确保机械有人操作有人管有人保养修理。再次严格外租设备的管理,目前施工单位的外租设备比较多,如机械设备运转不正常,会严重影响拌合站的正常运转和工程施工,为确保拌合站的正常运行,必须加强外租设备的管理,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如:单机核算制度、费用结算制度、奖惩制度等,促使外租设备加强日常维护保养,使外租设备状态达到良好的运转状态,确保拌合站混凝土的正常生产、运输和供应,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工程成本。
5、核算管理
混凝土拌合站成本核算主要是原材料的节超分析,简言之就是混凝土的使用量坚决杜绝超过设计量。供应商把砂石料、各标号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等材料运到拌合站,拌合站根据各分项工程所需不同混凝土标号的数量情况,将混凝土分别发放到相应分项工程,从而使原材料进入工程现场,而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完成程度都有一个相应理论消耗混凝土量,根据该分项工程的进度计算出混凝土实际需要量,拌合站统计人员能统计出各分项工程混凝土的理论消耗数量及相应的实际消耗混凝土量。通过理论消耗数量及相应的实际消耗混凝土量的比较,得出分项工程混凝土的节超。根据混凝土的节超量和混凝土的配合比推算出原材料的消耗量。材料节超分析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混凝土使用量与设计量节超对应的原材料分析,如钻孔桩要求在理论桩长的基础上超灌100cm,超灌部分是不予计量的,这就造成超方的一个因素,查明节超原因后,就要采取整改措施,再灌注桩时采取技术指导,控制超灌;二是拌合站内的材料节超分析,混凝土生产量所对应的材料消耗量与期初库存+本月进料-月末库存推算出的消耗量,两个消耗量进行对比分析,查找节超原因,如原材料的过筛、冲洗造成的损耗,或者是材料丢失造成的损耗;三是对收料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必免出现各种意外材料损耗现象,严把材料进场关,使进场材料质量放心,数量满意,对责任心不强的收料人员造成的损耗,查找分析原因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
6、奖惩管理
针对拌合站的管理和核算,必须有一定的措施来强化监督,加强奖惩制度更有利于控制成本,主要体现在:(1)有利于促进原材料的节约;(2)有利于减少混凝土的浪费;(3)有利于提高机械运转的效率和减少机械的油耗。所以针对拌合站的成本控制管理,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奖惩措施,并且将制度落实到日常的管理中,如:对材料的核算,节约给予节约金额一定比例的奖励,超耗视情况轻重给予一定经济处罚;对混凝土的核算,分析具体原因,由于施工单位的施工准备工作未到位等造成混凝土报废和其他损失的,将由施工单位赔偿,因运输车辆原因,造成混凝土报废浪费的,损失由运输车辆负责承担;对在月底
单机单车核算中油耗高的机械,予以退租等等。
7、结语
混凝土拌合站的成本控制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因素,是由多方面共同合作而达成的,而从实践上看,影响成本控制效果的直接影响因素就是制度的规范和执行力,良好的制度化管理和执行力的提高是保证成本控制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波.如何降低混凝土拌合成本啊.广东建材2008(5)
[2]阎军涛.混凝土拌合过程中的成本问题.交通世界.2008,(13).
[3]聂奇聆.提高混凝土拌合质量及降低成本的途径{J}高速公路施工,2008,(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