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6年秋《比较文学原理》导学

2016年秋《比较文学原理》导学

来源:锐游网
2016年秋《比较文学原理》导学

教材版本:陈惇、刘象愚著《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第2版 主讲教师:上官秋实

第一章 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能 ※ 比较文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问:什么是比较文学? 了解:比较文学的定义 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 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 注意: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比较文学研究的前提条件。 辨析:下面哪些比较研究属于比较文学研究? 李白与杜甫比较、歌德与席勒比较、《红字》与《白鲸》比较;0000 拜伦与普希金比较、《红楼梦》与《源氏物语》比较1111 文学关系包括:(材料)事实关系、(审美)价值关系、(学科)交叉关系。 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 开放性、宏观性 开放性是比较文学的最根本的特征。 比较文学的性质: 文学研究的一支。 比较文学不仅仅是一种研究方法,而是文学研究的一支。 辨析:比较文学属于文学史的一支。(错。法国学派的见解,限制了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 问:什么是定义之争? 定义之指是指发生在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之间的一场有关于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领域、研究范畴的讨论。定义之争扩大了比较文学研究的范畴、引入了新的研究方法,深化了人们对比较文学的思考,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了解: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各自的定义. 概念区分:比较文学、民族文学、国别文学、世界文学、总体文学

※ 可比性

可比性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中存在的一种内在价值,即借助于“同\"与

“异”的比较,为研究和认识文学规律提供可能。 意义:可比性的存在是保证比较文学研究能够有效进行的前提. ※ 可比性对平行研究尤为重要. 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和现状 ※ 国外(西方)比较文学发展的历程 史前史阶段(古罗马—17世纪) 注意:西方比较文学始于古罗马而非古希腊.为什么? 积累阶段(18世纪—19世纪初期) 重要人物: 伏尔泰、莱辛、歌德、斯达尔夫人、施莱格尔兄弟等.

了解以上人物各自代表作品或观点。 学科史(始于19世纪80年代) 标志事件: 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出版专著《比较文学》 1887年德国学者科赫创办了第一份《比较文学杂志》 1897年法国学者戴克斯特在里昂大学创办第一个比较文学常设讲座 1900年“各国文学的比较历史\"正式列入巴黎国际文学会议的议题 1900年贝茨编订了《比较文学书目》 比较文学发展史上出现的重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法国学派、美国学派、俄国学派、(中国学派) ※ 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历程 史前史阶段(西晋——鸦片战争前)

中国比较文学开始于西晋时期佛教的传入; 最早的比较文学研究是中印比较研究。 萌牙阶段(鸦片战争——五四) 重要人物:严复、林纾、梁启超、王国维、鲁迅等 走向成熟阶段(五四——1949) 代表人物:吴宓、茅盾、陈寅恪、朱光潜、钱钟书、季羡林等

1

吴宓开办了第一个中国比较文学讲座; 朱光潜、钱钟书等人的代表著作。 季羡林研究中印文学的大家。

学科史(台湾、香港60年代,大陆70年代末80年代初) “中国学派”要求的提出.

1985年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正式成立。

季羡林:比较文学在世界 已经成为一门“显学\".

了解:比较文学的危机

1958年教堂山会议 1993年伯恩海默报告

※ 文学性

文学性,是指比较文学研究的内容和重点都必须是有关文学的,而不是别的学科和领域的。这一点对跨学科的研究特别重要,唯其如此,才能把文学研究和别的人文学科的研究严格区分开来。

第三章 比较文学的类型与研究方法

了解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类型与方法。

什么是影响研究?

认识影响研究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了解重要的影响研究案例。

什么是平行研究?

认识平行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了解重要的平行研究个案例。

什么是阐发研究?

了解阐发研究的提出、演进过程:单向的“阐发法” 到双向阐发。 认识阐发研究的方向与方法。 了解重要的阐发研究案例。

什么是接受研究?

认识接受研究与接受理论的关系. 了解接受理论的重要理论观点。 区分接受研究与渊源学之间的异同。

第四章 文学范围内比较文学研究的若干领域

文类学

了解中西文类各自的划分方法与类别。 西方文类的划分始于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的分类方法(三分法):史诗、抒情诗、戏剧。 西方文体三分法:叙事、抒情、戏剧

中国文类的划分:

曹丕《典论·论文》四科八类 陆机《文赋》10类

刘勰《文心雕龙·定势》22类 挚虞、吴讷、徐师曾等。 中国三分、四分法

三分:叙事、抒情、戏剧

四分:诗歌、小说、戏剧、散文

文体流传演变研究:十四行诗、流浪汉小说等

缺类:什么是缺类现象?研究缺类现象的意义.

缺类”现象是指一种文体在某国或某民族文学中存在,但在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学中却没有的现象.

缺类现象是比较文学研究中文类学研究的一个特殊情况,它是从相反方面肯定不同文化、民族中独特文学形式存在的独特性与合理性,并且为了解潜藏在“缺类”现象之后的深层历史文化背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角.

中国有没有史诗?为什么? 中国有没有悲剧?为什么?

有还是没有的回答涉及文类划分的标准问题。

朱光潜认为从严格的意义上说,除了古希腊,其它民族都没有悲剧.(错)

中西悲剧的不同?

主题学

主题学是以作品的主题、母题、题材、人物四个层次为研究对象的。 什么是母题?主题和母题的关系?

母题是用最简洁的叙事句,对作品中能够独立存在的某一情节、事件、行动所进行的提炼总结,是作品中的最小叙事单元.这些最小的意义单元只有与主题构成了直接而密切的关联之时才被称为母题

关系:母题是对事件的最简归纳,主题则是一种价值判断;母题具有客观性,主题具有主观性,是在母题的归纳之上进行的价值判断。

一般说来,母题是一种常项,主题则是变量。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往往是通过不同的母题的组合表现出来的。

2

* 主题学涉及的主题、母题、题材、人物形象、情节、意象等的研究在涉及到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时可以进行影响研究,同时,无论存在影响关系与否,都可以在具有可比性的前提条件下进行平行研究。 媒介学(译介学) 什么是媒介学? 媒介的分类。

了解个人媒介、团体与环境媒介、文字与材料媒介各自可以包括哪些方面。 译介学研究的内容:

翻译的原则、态度、译者与译本的风格、译本的文化研究

形象学

形象学研究的对象:他者

什么是他者?研究“他者”的意义?

比较文学中的形象学研究的是“他者”,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异族形象。“他者”的存在形式丰富多样,可以是异族的人物形象,也可以是具有异国异族特色的事物、景物等,还可以是观念和言词。是存在于作品中的相关的主观情感、思想意识和客观物象的总和。

形象学研究“他者”的目的:

在于探索异国异族形象中所蕴含的社会心理背景和深层文化意蕴。

形象学中“套话”的使用:

套话是“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组。”套话历经时间的积淀,凝聚了强烈的感情色彩和丰富的历史内容,是了解异国异族形象的重要媒介。 “他者\"形象是自我形象的折射.

比较诗学

三大诗学体系:西方、中国、印度 掌握各自常用的术语。

辨析:中西诗学术语差异很大,无法进行比较。(错误)

中西诗学同为人类审美活动的结果,中西诗学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美学思想和美学原则。通过过同与异的比较,可以把握文学的共同规律,更清楚地认识各自的特殊规律.

中西诗学各自的特征:表现与再现;经验的、伦理的与哲学的、思辨的。 中国比较诗学研究的重要人物与作品.举要。

第五章 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了解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把握文学与其他学科比较研究的切入角度。 文学与艺术 文学与宗教

文学与哲学 文学与心理学 文学与语言学 文学与自然科学

2015年秋《比较文学原理》考前辅导

;题型:单选、多选、判断、名词解释、问答 出题范围:教材及课件上的知识点 重点考点: 第一章

定义之争、比较文学的四个跨越、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可比性、法国学派及美国学派(定义,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第二章

中西比较文学的起源、不同时期的成就及代表人物,学科建立的标志,教堂山会议、第三章

什么是影响研究(平行研究、接受研究、阐发研究 ),能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平行研究(具体判断哪些研究是平行研究)、文学性 阐发研究(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方法) 接受研究(接受理论) 第四章

主题学、文类学、形象学、译介学、比较诗学 主题与母题

缺类现象 中国是否有史诗?中国是否有悲剧? 形象学研究的对象:他者

辨析: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研究是否就是形象学研究的对象?

媒介学、译介学 翻译史上重要的译者、翻译思想,翻译中的文化现象 比较诗学(名词)诗学概念的含义、中西诗学是否可比? 第五章

宗教、心理学

复习题

一、单选题

1、 比较文学的故乡是A; A、法国; B、美国; C、俄国; D、中国

2、 教堂山会议召开于哪一年C; A、1954; B、1957; C、1958; D、1968

3、比较文学的安身立命之本是B; A、可比性; B、文学性; C、宏观性; D、开放性

4、 法国学派第一位代表人物A; A、巴尔登斯伯格; B、卡雷; C、基亚; D、梵•第根

5、 最早使用“比较文学”一词的是A; A、法国人; B、英国人; C、美国人; D、中国人

3

6、 第一个系统地、全面地阐述法国学派观点的学者是D; A、巴尔登斯伯格;B、卡雷; C、基亚;D、梵•第根

7、 西方比较文学的史前史可以追溯到B; A、古希腊; B、古罗马; C、文艺复兴; D、十八世纪 8、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D; A、西汉; B、东汉; C、唐代; D、西晋

9、 在中国开设了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的学者是B; A、乐黛云; B、吴宓; C、陈寅恪; D、季羡林

10、 最早出现的比较文学基本类型是A; A、影响研究; B、平行研究; C、接受研究; D、阐发研究

11、 1978年,撰文明确提出“阐发法\"这一概念的学者是A; A、古添洪; B、陈鹏飞; C、余国藩; D、李达三

12、( )把中国丰富的文学资源引入了世界文学的宏大视野,是中国比较文学进入国际比较文学的桥梁。D; A、平行研究; B、影响研究; C、接受研究; D、阐发研究

13、 接受研究的兴起与西方批评界开始重视( )的作用有关C; A、作家; B、作品; C、读者; D、批评

14、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实现”,这是( )的观点A; A、接受理论; B、形式主义批评; C、存在主义批评; D、马克思主义批评

15、 下列学者中从事中印文学研究的大家是C; A、吴宓; B、鲁迅; C、季羡林; D、乐黛云

16、 《伯恩海默报告》发表于哪一年?D; A、1954; B、1958; C、1988; D、1993

17、 日尔蒙斯基将比较文学称作C; A、比较文学; B、比较诗学; C、历史比较文艺学; D、文学的比较研究

18、 1827年,提出“世界文学的时代即将来临”的是C; A、伏尔泰; B、斯达尔夫人; C、歌德; D、雨果

19、 于1907年创作了《摩罗诗力说》,对欧洲各国浪漫主义作家进行了比较的是A; A、鲁迅; B、周作人; C、吴宓; D、冰心

20、 “摹仿、表现、象征、典型”等术语是( )诗学体系常用术语A; A、西方; B、中国传统; C、印度; D、日本 21、 最早传入欧洲的中国剧作是B; A、《好逑传》; B、《赵氏孤儿》; C、《灰栏记》; D、《西厢记》 22、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于哪一年B; A、1982; B、1985; C、1986; D、1988

23、 各民族文学中大洪水题材的研究属于A; A、主题学的研究; B、形象学的研究; C、比较诗学的研究; D、文类学的研究 24、 流浪汉小说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B; A、意大利; B、西班牙; C、德国; D、法国

25、 渊源学和接受研究都是从( )的角度出发展开研究D; A、放送者; B、媒介; C、传递者; D、接受者

26、 中国翻译史上,明确提出“信、达、雅”三原则的是D; A、玄奘;

B、慧远; C、真谛; D、严复

27、 明确提出翻译要使读者有类似反应的翻译理论家是C; A、严复; B、塔特勒; C、奈达; D、费道罗夫 28、 《论德国》的作者是C; A、歌德; B、施莱格尔兄弟; C、斯达尔夫人; D、伏尔泰

29、 古希腊悲剧属于A; A、命运悲剧; B、性格悲剧; C、社会悲剧; D、形而上的悲剧

30、 中国的悲剧多属于C; A、命运悲剧; B、性格悲剧; C、社会悲剧; D、形而上的悲剧

31、 西方“诗学”的概念起源于A; A、古希腊; B、古罗马; C、中世纪; D、文艺复兴

32、 与渊源学不同,接受研究的关注重心在于C; A、作家; B、作品; C、读者; D、译者

33、 对某一人物在不同民族、不同作家创作中的流传演变的历史进行研究,属于( )的研究C; A、文类学; B、形象学; C、主题学; D、媒介学

34、 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学中对异族人或物的描写,属于B; A、主题学的研究; B、形象学的研究; C、比较诗学的研究; D、文类学的研究 35、 在佛经汉译过程中,持意译见解的是B; A、支谦; B、鸠摩罗什; C、真谛; D、道安

36、 日尔蒙斯基将比较文学称作C; A、比较文学; B、比较诗学; C、历史比较文艺学; D、文学的比较研究

第18题 (1。0) 分 《吉诃德原则》的作者是A; A、列文; B、秦家琪; C、陆协新; D、韦斯坦因

37、 中国最早的比较文学研究是B; A、中日文学比较; B、中印文学比较; C、中越文学比较; D、中俄文学比较 38、 《典论•论文》的作者是A; A、曹丕A; B、陆机; C、曹丕; D、挚虞

39、 ( )在《典论•论文》中把文体分为四科八类.B; A、陆机; B、曹丕; C、刘勰; D、钟嵘

40、 最早把文体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科八类的论著是A; A、《典论•论文》; B、《文心雕龙》; C、《文章流别论》; D、《文赋》 41、《文心雕龙》的作者是C; A、曹丕; B、陆机; C、刘勰; D、挚虞

42、 《常事不书:用“陌生化原则看<红楼梦>的形式结构”》 一文属于B; A、平行研究; B、阐发研究; C、接受研究; D、影响研究

43、 《刘勰的譬喻说与歌德的意蕴说》一文的作者是A; A、王元化; B、叶维廉; C、钱仲联; D、刘向愚

44、 《李渔论戏剧结构》的作者是A; A、王国维; B、钱钟书; C、杨绛; D、乐黛云

4

45、 《论俗语》对照研究了南意大利、普照罗旺斯和西班牙俗语,是比较文学史前史时代的重要成果,它的作者是A; A、但丁; B、斯达尔夫人; C、施莱格尔兄弟; D、伏尔泰

46、 《拉奥孔——论绘画和诗歌的界限》的作者是D; A、拉辛; B、歌德; C、席勒; D、莱辛 47、 《通感》的作者是A; A、钱钟书; B、杨绛; C、朱光潜; D、陈寅恪

48、 《红楼梦评论》中运用了谁的悲剧思想?C;A、亚里士多德B、弗洛伊德C、叔本华D、尼采

49、《刘勰的譬喻说与歌德的意蕴说》一文的作者是A; A、王元化; B、叶维廉; C、钱仲联; D、刘向愚

50、 杨贵妃和“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两个文学形象可作( )研究B; A、影响研究; B、平行研究; C、阐发研究; D、接受研究; 二、多选题

1、比较文学研究的四个跨越包括(A|B|C|D); A、跨民族; B、跨语言; C、跨文化; D、跨学科; E、跨理论

2、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是具有四个跨越性质的文学关系,其中包括(A|B|C); A、事实联系; B、价值关系; C、交叉关系; D、理论关系; E、比较关系

3、 比较文学必须以文学为本体的含义是(B|C|D); A、没有必要引入文化批评; B、从文学出发; C、以文学为中心; D、回归文学; E、只能在文学领域中进行研究

4、标志着比较文学学科正式建立的重要事件有(A|B|C|D|E); A、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出版专著《比较文学》; B、1887年德国学者科赫创办了第一份《比较文学杂志》; C、1897年法国学者戴克斯特在里昂大学创办第一个比较文学常设讲座; D、1900年“各国文学的比较历史”正式列入巴黎国际文学会议的议题; E、1900年贝茨编订了《比较文学书目》

5、比较文学发展史上先后出现的重要学派有(A|B|C|D); A、法国学派; B、中国学派; C、美国学派; D、俄国学派; E、英国学派 6、 比较文学两种最基本的研究类型是(A|B); A、影响研究; B、平行研究; C、阐发研究; D、接受研究; E、审美研究;7、 平行研究的方法主要是(A|B|D) A、哲学的; B、批评的; C、实证的; D、审美的; E、考据的

8、 下列哪些领域的研究既可以使用影响研究,又可以使用平行研究的方法?(A|B|C|D|E); A、主题; B、题材; C、人物; D、意象; E、情节

9、 接受研究的兴起与哪些批评理论的出现有关?(C|E); A、新批评; B、形式主义批评; C、读者反应批评; D、结构主义; E、接受理论

10、 “接受理论”的代表人物有(B|D); A、伊格尔顿; B、尧斯; C、胡塞尔; D、伊塞尔; E、索绪尔

11、 主题学以作品的哪四个层次为研究对象?(A|B|C|D); A、主题;

B、母题; C、题材; D、人物; E、情节 12、 流浪汉小说产生或影响所及的国家有(B|C|D); A、俄国; B、西班牙; C、德国; D、法国; E、中国

13、 古代文论中涉及了文类的划分的著作有(A|B|C|D|E); A、《典论•论文》; B、《文赋》; C、《文心雕龙》; D、《文章流别论》; E、《文体明辨序说》

14、 亚理士多德在《诗学》中把文学分为哪三类?(B|C|D); A、小说; B、史诗; C、抒情诗; D、戏剧; E、诗歌

15、 西方学界多沿用亚理士多德的三分法,把文类分为哪三种?(A|B|C); A、叙事文学; B、抒情文学; C、戏剧文学; D、小说; E、叙事诗

16、 下面对中国现行的文类划分方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B|D); A、小说、诗歌、戏剧三分法; B、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四分法; C、叙事类、 抒情类、散文类三分法; D、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三分法; E、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散文类四分法

17、 中西方悲剧尽管有很大的差异,但作为悲剧又有共同特征,如(A|B|C|D|E); A、与民间活动、宗教关系紧密; B、富有悲剧冲突; C、具有悲剧精神; D、主人公都是典型的悲剧人物; E、充满悲剧气氛 18、 下列研究著作中属于钱钟书创作的是(A|D); A、《谈艺录》; B、《美学散步》; C、《红楼梦评论》; D、《管锥编》; E、《诗论》 19、 文字与材料媒介可以是(A|B|C|E); A、译本; B、游记; C、访谈; D、原著; E、译介文章

20、 英国翻译家塔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包括(A|B|C); A、译文应该完全复写出原著的思想; B、译文应该在风格、笔调上和原著一样; C、译文要像原著一样流畅; D、读者反应要类似; E、译文要经过原著作者的认可 21、 下列作品,将心理学中所说的意识流手法运用在创作的有(A|B|C|D); A、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B、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C、伍尔芙《到灯塔去》; D、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E、莎士比亚《李尔王》

22、 鲁迅接受的外来影响很多,对他产生过影响的作家有(A|B|C|D|E); A、果戈理; B、裴多菲; C、尼采; D、易卜生; E、夏目潄石

23、 下列作品中取材于《圣经》有(A|B|C|D|E); A、《神曲》; B、《失乐园》; C、《天路历程》; D、《力士参孙》; E、《复乐园》 24、下列作家研究中可以运用影响研究的方法的是(A|B|E); A、鲁迅与果戈理; B、托尔斯泰与罗曼•罗兰; C、歌德与席勒; D、拜伦与雪莱; E、拜伦与普希金

25、 下面作家中,可以进行影响研究的是(A|B|C|D|E); A、鲁迅和果戈理; B、易卜生和曹禺; C、托尔斯泰和罗曼•罗兰; D、拜伦和莱蒙托夫; E、拜伦与普希金

三、判断题

5

1、比较文学的性质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正确 )

2、教堂山会议是比较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正确) 3、总体文学是文学理论的别称。(正确) 4、相似性就是可比性.(错误 )

5、比较文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从属于于文艺学研究。(错误) 6、台湾地区建立比较文学学科比大陆早十年左右.(正确 ) 7、蒙古族文学中缺少史诗。(错误)

8、汉民族文学中缺少史诗这种文类.(正确 )

9、形象学研究中“他者\"既可以指异族人的形象,也可以是与异族有关的事物或观念。(正确 )

10、《红字》与《白鲸》的比较属于比较文学范畴。(错误)

四、名词解释 1、 可比性

可比性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中存在的一种内在价值,即借助于“同”与“异”的比较,为研究和认识文学规律提供可能。 可比性的存在是保证比较文学研究能够有效进行的前提. 2、 美国学派

美国学派是指二战之后在美国形成的一个比较文学研究流派,是继法国学派之后比较文学最有影响的一个学派,主要成员包括韦勒克、雷马克、马隆、列文、韦斯坦因等人.美国学派提出了平行研究的方法,并把比较文学的研究扩大到无事实关系的跨民族文学研究及跨学科研究领域,大大地拓展了比较文学研究的范畴. 3、 定义之争

定义是指发生在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之间的一场有关于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领域、研究范畴的讨论。定义之争扩大了比较文学研究的范畴、引入了新的研究方法,深化了人们对比较文学的思考,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4、 影响研究

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最基本、最主要的类型之一。它可以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学或者一种思潮和运动给另一个民族文学带来的影响,也可以研究一个民族的作家和和作品对另一个民族的作家和作品的影响。影响研究还可以从影响的放送、接受、传播途径这三个方面来研究。 5、 媒介学

媒介学主要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语言文学之间产生影响联系的具体途径、方法手段及其原因与规律,是对把一国文学作品和该国文学思潮传播给另一国的中间环节的研究。

6、 比较诗学

自古希腊始,广义的诗在西方就泛指文学,所谓的“诗学”,则是指一般的文学理论。比较诗学是比较文学的一个比较年轻的研究领域,是近20年来比较文学发展过程中新提出的名称,专指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 7、 缺类现象

“缺类\"现象是指一种文体在某国或某民族文学中存在,但在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学中却没有的现象。 缺类现象是比较文学研究中文类学研究的一个特殊情况,它是从

相反方面肯定不同文化、民族中独特文学形式存在的独特性与合理性,并且为了解潜藏在“缺类\"现象之后的深层历史文化背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角。” 8、 他者

“他者\"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异族形象。是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的对象。“他者\"的存在形式丰富多样,可以是异族的人物形象,也可以是具有异国异族特色的事物、景物等,还可以是观念和言词,是存在于作品中的相关的主观情感、思想意识和客观物象的总和。 9、 《管锥编》

中国比较文学界大师钱钟书的重要著作.本书旁征博引,自觉地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打破时空、民族与学科界限,探寻艺术规律.尤其是在中西文学和中西文论的阐发研究方面,更是有独到的见解,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五、问答题

1、什么是文学性?如何在比较文学研究中把握文学性?

所谓文学性,是指比较文学研究的内容和重点都必须是有关文学的,而不是别的学科和领域的.这一点对跨学科的研究特别重要,唯其如此,才能把文学研究和别的人文学科的研究严格区分开来。把握文学性要遵循二大原则,即:第一,研究者的目的和重心必须在文学上,而不是在别的学科上;第二,研究的全过程必须始终围绕“文学”这个中心。

2、 什么是母题?母题与主题的关系?

主题与母题都是主题学研究中的核心概念.母题是对事件的最简归纳,主题则是一种价值判断;母题具有客观性,主题具有主观性,是在母题的归纳之上进行的价值判断。母题是一种常项,主题则是变量。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往往是通过不同的母题的组合表现出来的。

3、什么是缺类现象?研究缺类现象的意义是什么?

缺类”现象是指一种文体在某国或某民族文学中存在,但在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学中却没有的现象。缺类现象是比较文学研究中文类学研究的一个特殊情况,它是从相反方面肯定不同文化、民族中独特文学形式存在的独特性与合理性,并且为了解潜藏在“缺类”现象之后的深层历史文化背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角。 4、 中国是否存在史诗这一文类?为什么?

中西学者对于中国文学中是否存在史诗这一文类多有争议.这个问题涉及到文类的划分的标准。史诗是在一个民族发展的早期出现并流传下来的,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史诗的基本特征是崇高的风格和较强的叙事性。以此标准来判断,中国汉民族文学的确缺少史诗这一文类,但中国其它民族,如蒙古族,藏族文学当中,我们可以找到这种大型的史诗形式,如《格萨尔王传》。 5、 形象学研究对象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比较文学中的形象学研究的是“他者”,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异族形象。“他者”的存在形式丰富多样,可以是异族的人物形象,也可以是具有异国异族特色的事物、景物等,还可以是观念和言词。是存在于作品中的相关的主观情感、思想意识和客观物象的总和。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