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特殊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浅谈特殊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来源:锐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特殊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作者:白宝宏

来源:《新一代》2015年第01期

摘 要:特殊学生是指“特殊家庭”的学生:贫困家庭、离异家庭、单亲家庭、再婚重组家庭、寄宿寄养家庭、外来人口留守家庭、暴力家庭、溺爱娇惯家庭等家庭的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实质是教育过程,“教育是什么,往简单地方向说,只要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工作、生活夯实基础。 关键词:特殊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研究

特殊学生是指“特殊家庭”的学生:贫困家庭、离异家庭、单亲家庭、再婚重组家庭、寄宿寄养家庭、外来人口留守家庭、暴力家庭、溺爱娇惯家庭等家庭的学生。

我校作为一所独立初级中学,大部分学生的父母亲由于生活所逼,不得不外出务工,许多学生成了留守儿童,给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带来了许多问题。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统计,以留守儿童为主的特殊学生主要由以下几种:贫困家庭、离异家庭、单亲家庭、暴力家庭、溺爱娇惯家庭等家庭的学生。 一、特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

一是学习上的问题: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厌学)、多动或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压力、考试焦虑以及学习困难等;二是交往问题:问题表现为,不能正确地与异性、父母、和老师进行交往;三是情绪问题:问题表现为,不能合理地将自己的负面情绪进行宣泄;四是自我方面的问题:问题表现为,自我评价低(自卑或自负)、以自我为中心等;五是行为问题:行为问题包含的内容很多,厌学、多动、早恋、撒谎,打架、逃学、违反纪律、网络成瘾等。 怎样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革除这些不良行为,关系到他们的未来。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地方向说,只要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科夫实验教学论体系关于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中“保证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乃是促进他们的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实质就是培养学习能力,并由此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二、学校课题组采取的帮扶措施

(一)走进创伤的心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前提。走进这群孩子的心灵,给予他们真正的关爱和无私的帮助,让孩子们体验爱、感受爱带来的温暖。一是建立学生群体档案,引导他们正视自身的生存环境,尽快从阴影中走出来。二是帮助学生理解家庭与社会,家庭与人生。三是精神激励,使他们逆境奋起,自尊自强。四是真诚的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解、正确的评价学生,悉心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五是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关爱,弥合他们缺失的亲情。用爱的温情去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

(二)春风化雨,让爱生根。老师处处作示范,学生耳濡目染来模仿。奖励点滴进步,树立身边榜样,品尝成功之味……调动其积极性。

(三)花香弥漫,爱在传递。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办板报、贴橱窗、创设环境,营造氛围,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扶,这些学生养成最基本的学习习惯,达到学校最基本的行为要求。 经过一期的共同努力,现在,这些学生已经慢慢的融入了班级的正常学习生活。表现好了,能和同学合作完成很多的任务,学习态度大有好转,虽然偶尔还有轻微违纪行为,但是,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不知道的也愿意去请教老师和同学,虽然学习成绩还不是很理想,但最起码已经达到了正常的学生应该达到的一般标准。 三、取得的成效

一是养成了课前及时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预习是探索新知识的前奏,能为学好功课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能够认真书写(姿势正确、本子整洁、书写规范);三是养成了随手查阅字典、词典释疑的习惯。四是养成了课堂上大声答问、大胆质疑的习惯。五是养成了说的良好习惯——学会即席发言。六是从作业本不打卷、有错漏即改补的习惯,从点滴做起,循规蹈矩,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训练,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意志力及稳定性。七是熟读背诵(默写)、讲普通话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课题树立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视学生为朋友、为知己、为亲人,一切为了学生,真正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作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完善自身的人格魅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公正地对待学生,要与学生进行平等、民主、互动的情感沟通。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实际上是从这儿开始的。”

学校教育是培养良好品德、预防和矫正不良品行和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主要阵地。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受社会上普遍的“重智轻德”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学校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同时,仍存在教书与育人脱节的现象,忽视对特殊学生的理想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尤其容易忽视对弱势群体及特殊家庭学生教育。

关爱生活在特殊家庭、困难家庭的学生,使他们能够健康的成长,是“三结合”教育网络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既能够帮助身处困境的青少年走出家庭不幸的阴霾,又能给不幸家庭带来欢乐和希望,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