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校园音乐竹竿舞竞赛规则与组织实施

校园音乐竹竿舞竞赛规则与组织实施

来源:锐游网
校园音乐竹竿舞竞赛规则与组织实施

音乐竹竿舞将跳竹竿运动与音乐、舞蹈有效统一和高度融合,让人们在音乐旋律和竹竿分合瞬间连续进退跳跃,自然潇洒地做出各种优美动作。笔者根据运动竞赛的特征和基本要求进行了音乐竹竿舞竞赛规则和裁判方法系统研制,使音乐竹竿舞成为深受大众欢迎的新兴运动竞赛项目。并且通过浙江省第一届和第二届音乐竹竿舞竞赛实践和全国裁判培训应用,音乐竹竿舞竞赛规则和裁判方法已成为国内首部比较完善的音乐竹竿舞竞賽规则。在此,笔者基于现代学校教育目标和体育运动竞赛特点,从推动我国校园运动竞赛创新角度,开展了校园音乐竹竿舞竞赛规则的研制工作,并对校园音乐竹竿舞竞赛的组织形式和实施途径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校园音乐竹竿舞比赛分组和项目设置

根据我国现行的学校类别和层次,学校音乐竹竿舞比赛可设幼儿组、小学组、初中组及高中组。比赛项目可根据组织规模、时间和经费具体设置。一般比赛设单副竹竿男、女单人跳,男女双人混合跳;双副竹竿男、女单人跳,男女双人或男女4人混合跳(2男2女);三副竹竿男女6人或12人花样跳(3男3女或6男6女);四副竹竿男女8人或16人花样跳(4男4女或8男8女)。其比赛形式可根据组织规模而定,如果组织校园体育文化艺术节或学校运动会大型展演比赛,可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组织比赛,同时可让师生共同参赛,促进师生融合和校园和谐发展。

二、校园音乐竹竿舞比赛套路与动作难度设计

竹竿舞竞赛规则规定比赛套路时间为2min5s,计时由第一个可听到的音乐声音开始(包括提示音),到最后一个可听到的音乐声音结束。成套动作必须配合音乐节奏进行表演,任何适合表现项目特点的音乐和舞蹈动作均可被采用或作为动作设计创编的音乐背景元素和运动组合。同时,可选配飘带、亮片、彩帽、扇子、绳子、彩球等作为比赛套路创编的辅助器材,穿各民族服装等。 (一)校园音乐竹竿舞比赛套路动作难度的类别

A类:自选音乐。自编参赛套路,适用于幼儿和小学参赛组别。 B类:规定音乐。按音乐旋律设计创编参赛套路。

1

C类:规定跳法和动作难度,设计创编参赛套路,适用于初中生和高中生参赛组别。

D类:规定竹竿交叉转换和跳法动作难度变化,设计创编参赛套路,适用于高中参赛组别。

(二)校园音乐竹竿舞比赛套路设计要求

1.套路特色。成套动作要借助音乐和竹竿敲击节奏,利用地面、空间环境及服饰用品等进行创编,达到体育运动与音乐、舞蹈有效统一与融合。

2.套路艺术性。成套动作的创编必须体现出艺术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体现音乐节奏、技术动作和运动员表现力的统一。身体姿态与关节形态的控制要正确,肢体动作要清晰顺畅、优美大方,技术节奏自然明快。

3.套路安全性。套路动作要符合参赛者的年龄特点、身体能力和运动水平,杜绝对参赛者造成身体伤害的技术动作,及佩戴任何影响比赛安全的物品,如,首饰等。

三、校园音乐竹竿舞比赛场地与器械标准 (一)比赛场地

比赛区:10m10m,木质地板或平整水泥地面(不宜用地毯),四周用0.05m宽的白(黑)色标记带框定,标记带为比赛场地的一部分。

运动员等候和检录区:20m20m,设在比赛区附近且不影响比赛的区域。 裁判区:沿比赛区域的四边向外1m设置裁判席(见图1)。 (二)比赛器械

竹竿长为3m~4m,直径为0.03m~0.04m;支架高(地面与横杆上沿水平面)为0.08m~0.1m,支架内沿宽为0.5m~0.6m,支架横杆直径为0.05m~0.06m(见图2)。

竹竿是学校开展音乐竹竿舞的必需器材,而且消耗数量较大,学校教师可根据比赛需要自制简陋方便器材,尤其是广大乡村学校可将新鲜圆滑的竹子劈成对开,平放在地面,将跳杆按间距0.5m依次横向摆放解决器材不足的问题。另外,可用破旧水管制作成跳竹竿器材,比天然毛竹更方便耐用,条件允许可以定制或购买轻便灵活的拆卸式仿真竹竿产品,以保证校园音乐竹竿舞比赛有效开展。 四、校园音乐竹竿舞比赛裁判与评分标准

2

(一)裁判人员

比赛裁判组由6~8人组成,其中裁判长1人、裁判6人(艺术裁判2人)、计时与报分裁判1人。

(二)裁判员职责与评分标准

1.完成裁判职责与评分标准。完成裁判分别对套路创编难度(4分)、动作整齐度(3分)和身体姿态(3分)等进行综合评分,满分为10分。具体扣分标准见表1。

2.艺术裁判职责与评分标准。艺术裁判分别对动作设计与技术风格(4分)、音乐与动作融合度(3分)和艺术表现力(3分)等进行综合评价,满分为10分。具体扣分标准见表2。

3.裁判长职责与减分。在比赛过程中,对出现在比赛场地上有关违反规则的行为与情形进行减分(见表3)。 (三)记分方法

比赛采取公开示分的方法,裁判员评分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运动员最后得分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预赛最后得分=套路完成总分+艺术总分-裁判长减分。 决赛最后得分=套路完成总分+艺术总分-裁判长减分。 五、校园音乐竹竿舞比赛名次确定与奖励 (一)比赛最后名次确定

按决赛最后得分从高分至低分排参赛名次,最后综合得分如果相等,则按艺术总分的高低决定最后名次。 (二)比赛奖励

校园音乐竹竿舞比赛可设单项奖和团体奖、个人奖和集体奖,取前6~8名给予奖励,如果参赛队(或队员)未达到6~8队(名),则按实际参加队递减一队(名)颁发证书。为鼓励比赛创新,推动校园音乐竹竿舞比赛有续开展,可设立套路动作创新奖、优秀表演奖、最佳运动员和优秀教练员奖等。 六、校园音乐竹竿舞竞赛组织实施办法

音乐竹竿舞是一项融体育、音乐和舞蹈有机结合的新兴运动竞赛项目,各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由学校分管、校长负责,全校各部门分工协作,体育专业教师具

3

体负责,联合音乐和舞蹈教师共同参与音乐竹竿舞竞赛套路设计创编,音乐教师根据音乐竹竿舞竞赛特点、参赛对象和比赛形式选配和制作好合适的音乐,针对音乐旋律确定敲竿节拍、跳竿节奏和竞赛套路模块,由体育教师和舞蹈教师确定竞赛套路技术组合和动作难度、设计优美舞蹈步法、合理的队形变化、竹竿交换形式,选用适合衬托套路审美艺术的辅助器材和饰品等,完成统一竞赛套路创编。由体育专业教师总体负责,音乐和舞蹈专业教师进行技术动作指导,班主任组织实施。全校师生完成统一竞赛套路培训和比赛后,学校应根据竞赛套路动作难度系数类别进行有序实施,由班主任负责,班级学生参与自选音乐、自编参赛套路参加比赛,然后确定音乐和跳法动作难度系数和竹竿交叉转换形式,由班主任和学生自主创编套路参加比赛,以此提高全校师生参与音乐竹竿舞套路创编热情,激发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培养参与体育运动实践创新能力的习惯,提高运动素养,丰富校园音乐竹竿舞竞赛内容和形式,提高校园音乐竹竿舞活动效果。

另外,校园音乐竹竿舞竞赛形式可采用:单项赛、多项赛、组合赛;参赛形式可采用:男或女单人赛、男女双人或多人混合赛、男女集体花样赛、集体大型表演赛;组织形式可采用:班级单人、多人或集体对抗赛,年级多人或集体对抗赛,师生对抗或混合赛和全校教职工对抗赛;校园音乐竹竿舞竞赛实施途经可采用:课外音乐竹竿舞系列赛,校园文化音乐竹竿舞专项赛,校园文化艺术节音乐竹竿舞特色赛,校运动会开、闭幕式大型音乐竹竿舞展演赛,五四青年节音乐竹竿舞友谊赛,开学或毕业典礼音乐竹竿舞汇演赛等。通过形式多样、精彩纷呈、青春活力的音乐竹竿舞赛事,打造现代校园体育竞赛特色,提升校园人文艺术环境,推动校园健康、文明、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