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阅读与写作(十)配答案
一、古诗词赏析。
《关睢》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莱,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请概括本诗表现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诗中的“流”、“采”、“芼”释义有何相同,说明这样使用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运用了____的艺术手法,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______,诗中还大量运用了______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感情。 4、请就诗中你是喜欢的诗句写一段赏析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9~23题。(18分) 长江共此“食”
①2009年7月22日,北京时间8时53分,出现了一场500年一遇的日全食“盛宴”。此次日全食从日食初亏到复圆长达2个多小时,日全食的持续时间最长达6分39秒,全食带宽度两百五十公里左右,横扫长江流域,先后经过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等12个省、市和自治区,大约3亿多人分享了这次“盛宴”。这是从1814年到2309年间中国境内可观测到的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活动,也是世界历史上覆盖人口最多的一次日全食。
②日食,又作日蚀,是一种天文现象,当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的时候,月球遮挡了地球上人们看太阳的视线,使得人们看到的太阳不完整,就称之为日食。遮挡的位置在旁边的叫日偏食,遮挡位置在中间而露出外围一圈的叫日环食,全部遮挡的叫日全食。一次日全食的过程可以包括以下五个时期: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日全食是一种相当壮丽的自然景象。
③中国观测日食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948年就有人观测到了日食。中国在公元前2300多年前就有了当时最先进的天文观象台。中国历来重视日食的预报,据说夏代一位天文官因沉湎酒色,漏报日食,被砍首以警示玩忽职守者。中国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最丰富的日食记录。光是古书(至清代)的史料(不包括甲骨文),就有1000多次日食记录。最早是《尚书》记载的发生地公元前1948年的一次日食。《诗经》中更是详细记载了发生在公元前776年9月6日的日食:“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世界天文学家普遍承认中国古代日食记录的可信程度最高,为世人留下珍贵的科学文化遗产。 ④日食之所以受重视,更主要的是它的天文观测价值巨大。科学史上有许多重大的天文学和物理学发现是利用日全食的机会做出的,而且只有通过这种机会才行。最著名的例子是1919年发生在非洲普林西比岛的一次日全食,英国皇家天文学会远征队利用此次日全食发生的时机,第一次精确地验证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那条大胆的推论:受引力的影响,经过太阳边缘的星光不再是一条直线。从引相对论得到世人的承认。日全食之类的天文现象,要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吃喝拉撒,确实是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是,它代表了一种终极的从文关怀,代表了一种对大自然的极度热爱,代表了对支配万事万物的自然规律的一种永恒的好奇和敬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缺少这些关怀、这些热爱、这些好奇和这些敬畏。当日冕之光横穿数亿人的心灵,它所带来的震撼,将引领人们迈出庸常的生活,在穿越星空
的追问中唤起探索的勇气和科学的力量。
1、结合文章第②段的内容,请你给日全食下一个定义。(3分)
2、本文主要采用什么顺序说明?为什么日食会如此受人们重视?(3分) 3、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最”能否换为“较”,为什么?(4分)
中国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最丰富的日食记录。光是古书(至清代)的史料(不包括甲骨文),就有1000多次日食记录。
5、在古代,出现类似的现象,人们往往惊慌失措,认为是天狗吃月亮,于敲锣打鼓,要千方百计地赶走天狗。结合你所学的知识,谈谈你是怎样认识这种现象的。(4分)
(二)悠长的铃声
毕淑敏
雨天,是城市的忌日。
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
“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是有本·约翰速度再加了兴奋剂,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有一瞬,几乎想席地坐下,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
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然而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
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我对自己说。终于,到了。 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的完结。
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时间那么长吗?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者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 “老师傅,您贵姓?”
“免贵”,然后,他告诉我姓氏。
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这法子秘不传人,却是百试百灵的。
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
当我伸直双腿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拽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
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 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从学院毕业。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样的老人说:“师傅好!”他瞅瞅四周无人,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你不要放在心上……”他又踌躇了,“我只是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到底是什么事呢?”我的好奇心发作了。
“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
“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忙不迭地追问。 “你千万别介意……我不是姓侯,我姓孙……”
(选文有改动)
15.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本文标题“悠长的铃声”的理解。(4分)
16.本文语言形象、传神,按要求赏析。(3分)
(1)“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文中加点的字“抽”,原意是“用细长的,软的东西打”,在文中具体指什么?(1分)
(2)“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这个画线的句子很有表现力,请你结合上下文,对它作简要赏析。(2分)
17.读了文章,你一定会喜欢文中的那位老师傅,请你对他作点评价。(4分)
18.在听到打铃的老师傅说“我不是姓侯,我姓孙”之后,“我”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呢?请你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
答案:
三、(一)1、本诗主要描写青年男子对漂亮姑娘的恋慕与追求。2、流:捞取;采:采择;芼:挑选。这几个词都是用来描写淑女采摘荇菜时的动作,本质没有什么区别,这样的变换避免单调重复,使文章富于变化。3、对偶、重章叠句 4、如“琴瑟友之”,“友”亲密相爱,以弹琴奏瑟,喻其相会相处时的和谐愉快。“钟鼓乐之”则是结婚时热闹场面,这两句写出了抒情主人公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他简直已陶醉在预想的成功之中了。
19.当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的时候,月球全部遮挡了地球上人们看太阳的视线,使得人们看不到太阳的一种天文现象。 20.逻辑顺序。日食之所以受重视,主要是它的天文价值巨大。
21.采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引用《诗经》里的语言,有力地说明了中国观测日食的历史悠久。
22.不能,“最”说明了是世界上对日食的记录,中国是第一个,删去后就不能说明这一点,不删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3.当时人们的这种行为,反映了人们认识水平的低下,对天文现象不了解,其实,我们不必担心害怕,这只是一种很正常的自然现象,完全可以做出科学的合理的解释。 毕淑敏:
15.打铃老师傅为不让“我”迟到而长时间打铃。“悠长的铃声”传递的是一份善意(温情),串起的是一生的记忆。
16.(1)打铃的师傅用铃声催促我快跑,不要迟到。
(2)这个句子通过细腻的神态和外貌描写,表现了孙师傅想对我说明真相又怕我介意而欲言又止的窘迫之态。(或: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孙师傅想对我说明真相又怕我介意而欲言又止的窘迫之态)
17.关键词:善良,宽厚
18.(1)①最后揭示真相,出人意料,给人震撼性的效果;②揭示真相后便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③彰显了作品的主题;④结局即高潮,如此巧合又合情合理。
(2)①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②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③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