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教材)课时分层作业13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2020-2021学年中图版(2019)地理必修1

(新教材)课时分层作业13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2020-2021学年中图版(2019)地理必修1

来源:锐游网
课时分层作业(十三)

(建议用时:45分钟)

1.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有很大流动性,它们的运动和比例的变化对土壤肥力起很大作用。当土壤中水分过多时( )

①空气受排挤 ②土壤温度上升 ③土壤缺氧 ④影响植物生长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C [土壤孔隙总体积是一定的,而占据这部分体积的是水分和空气。当水分过多时,空气所占的比例就小,导致植物根系有氧呼吸减弱,植物根系被迫转向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毒害植物根部,导致烂根,严重时可导致植物死亡。同时,土壤因水分过多导致比热容增大而使土壤温度难以上升。]

读某地成土母质分布剖面示意图,完成2~4题。

2.关于图示成土母质的来源,分析正确的是( ) A.残积物是风化基岩①风化残留的碎屑物 B.坡积物是风化基岩②风化而成的堆积物 C.洪积物主要来自风化基岩②的风化 D.坡积物主要由山洪携带的残积物堆积而成 3.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成土母质决定了( ) A.岩石的风化产物

B.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 C.土壤的质地 D.腐殖质的含量

1

4.甲、乙、丙、丁中土壤发育程度最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A 3.B 4.D [第2题,残积物是风化基岩①风化后残留的碎屑物质,A对;坡积物是较高处岩石风化后沿斜坡向下移动,堆积在坡脚形成的,B、D错;洪积物主要是山洪携带的在山前谷口一带堆积的砂粒、泥沙,C错。第3题,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物;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质地;腐殖质属于土壤有机质。第4题,受地形影响,甲、乙两地地势较高,有一定坡度,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丙地地势平坦,洪积物在稳定的生物、气候条件下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丁地为基岩,缺少成土母质,土壤发育程度最差。]

土壤凋萎湿度是指土壤水分减少到使植物叶片开始呈现萎蔫状态时的土壤湿度,被认为是植物能够吸收的土壤水的最低值。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不同树种(苗木)凋萎湿度测量结果。读图,完成5~6题。

5.对土壤凋萎湿度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气温高低 C.基岩性质

B.土质颗粒 D.降水多少

6.图中树种抗旱能力最强的是( ) A.富士苹果 C.久保桃

B.山丁子 D.山桃

5.C 6.D [第5题,根据材料,土壤凋萎湿度是一种特殊的土壤湿度,所以此题的实质是判断对土壤湿度影响最小的因素,气温高低影响土壤水分的蒸发,从而影响土壤湿度,A项错误;土质颗粒影响土壤含蓄水源的能力,影响土

2

壤湿度,B项错误;基岩性质对土壤的属性没有影响,不会影响土壤的含水量,故C项正确;降水越多,土壤湿度越大,D项错误。第6题,根据材料,土壤凋萎湿度越低,树种抗旱能力越强,读图可知,图中四种树种中山桃的土壤凋萎湿度最低,抗旱能力最强。]

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图1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2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图1

图2

7.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 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 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 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

8.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 ) A.免耕直播 C.大棚温室

B.深耕改土 D.砾石压土

7.C 8.B [第7题,从图2可以看出,该地土壤表层(0厘米附近)有机质含量低于5%,说明地表有机质含量较少;如果人工增施有机肥一般会分布在表层附近;表层土壤有机质较低,说明受外力作用影响,肥力流失较多;我国东部

3

地区降水丰富,多流水侵蚀作用。第8题,免耕直播即不耕情况下直接在土地上种植,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特别是在气候较为干旱地区作用显著,而我国东部地区降水较多;从图2中可以看出土层较深地区土壤有机质较丰富,深耕改土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肥力;大棚温室是改变热量条件,不会影响有机质含量;砾石压土主要改变土壤水热条件,不能改变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1m2)中一定厚度的土层中有机碳储量,是反映土壤特性的重要指标,下表示意我国某地区草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变化情况,该地区自东北到西南依次分布有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读表,完成9~10题。

土壤有机碳储量(1982~面积草地类型 /104 km2 草甸草原 典型草原 荒漠草原 总计 17.25 28.96 12.56 58.77 1988年) 土壤有机碳密度/kg C·m-2 5.80 3.31 0.70 3.48 碳储量/PgC 1.00 0.96 0.09 2.05 土壤有机碳储量(2011~2012年) 土壤有机碳密度/kg C·m-2 6.65 3.41 0.27 3.69 碳储量/PgC 1.15 0.99 0.03 2.17 9.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内蒙古 C.贵州

B.新疆 D.西藏

10.草甸草原的土壤有机碳密度最高是因为( ) A.年均温相对较高 C.植被覆盖率低

B.降水量最少 D.有机质分解慢

9.A 10.D [第9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区自东北到西南依次分布有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结合中国区域地理判断,该地应位于内蒙古地区。第10题,读材料结合上题分析,草甸草原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纬度较高,

4

气温相对较低,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速度慢,所以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碳密度高。]

11.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数码①②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①表示绿色植物的________作用,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________。

(2)气候对土壤的形成主要是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来实现的。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很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答成土母质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直接得出正确结论。第(2)题,气候是通过气温和降水对土壤的形成产生作用的;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主要从纬度高、气温低、有机质分解少的角度来分析。第(3)题,成土母质的作用可从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来源,以及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等方面来分析;而生物作用可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等方面来分析。

答案:(1)光合 矿物质

(2)气温 降水 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有机质积累较多

(3)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在长期积水和滞水的情况下,土壤处于嫌气状态,有机质分解十分缓慢,从

5

而使有机层的积累超过有机质的分解,即形成有机土。下图为某湖泊沼泽地的有机土壤物质等厚度线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该湖泊沼泽地( ) A.有机土厚度甲大于乙 B.有机土厚度甲乙可能相同 C.有机土厚度甲小于乙

D.有机土厚度与水域的深度无关 13.影响有机土成土的主要因素是( ) ①气温 ②湿度 ③成土母质 ④人类活动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②④

12.C 13.A [第12题,结合图中有机土壤物质等厚度线可读出,甲处厚度为2.0~2.5 m,乙处厚度为2.5~3.0 m,有机土厚度甲小于乙,C正确。第13题,由材料可知,有机土是在长期积水和滞水的情况下形成的,说明影响因素是湿度;由材料可知因有机质分解十分缓慢,使有机层的积累超过有机质的分解,即形成有机土,影响有机质分解速度的因素是气温,A正确。]

下表示意甘肃省南部某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单位:g·kg-1)变化。据此完成14~15题。

半阴坡 半阳坡 阴坡 阳坡 2 420 m处 41 23 2 640 m处 24 20 3 580 m处 62 181 4 050 m处 120 90 6

14.(易错题)海拔4 050 m半阳坡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最有可能为( ) A.130 C.105

B.155 D.125

15.(易错题)与阳坡相比,阴坡( ) A.温度高、降水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B.温度低、降水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C.温度高、蒸发强,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强 D.温度低、蒸发弱,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弱

14.C 15.D [不能正确分析表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不同方位的变化是错答的主要原因。第14题,比较表中各个海拔不同坡向土壤有机质含量可推断,半阴坡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半阳坡,从而判断海拔4 050 m半阳坡土壤有机质含量最有可能小于120 g·kg-1,C正确。第15题,与阳坡相比,阴坡温度低、蒸发弱,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弱,土壤有机质含量高,D正确。]

16.土壤是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其形成和发展受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中,具有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中的土壤层是________层和________层。

7

(2)不同的土壤质地存在差异。决定土壤质地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 (3)分析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中A层的成因及影响其厚度的因素。 解析:第(1)题,根据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可推断出答案。第(2)题,成土母质是形成土壤的基础。第(3)题,枯枝落叶和动物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形成腐殖质层。其影响因素主要与动植物的数量、气候和人类活动有关。

答案:(1)腐殖质 淋溶 (2)成土母质

(3)枯枝落叶和动物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影响厚度的因素:枯枝落叶的数量;气温高低对微生物活跃程度的影响;降水量所形成的淋溶强度;坡度大小和人类活动。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