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来源:锐游网
八年级上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1.联军司令瓦德西说:“中国群众尚有蓬勃生气………故瓜分中国实属下策。”材料反映的是哪一事件的影响?

A.太平天国运 B.黄海大战 C.抗日战争胜利 D.义和团运动 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B.纲领性文件带有空想色彩 C.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3.南京,这座城市不仅见证了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还目睹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关于这场农民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前期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B.失败的标志是天京陷落 C.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是永安建制 D.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4.如图所示,Y轴表示的是( )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B.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程度 C.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探索历程 D.近代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历程

5.鸦片战争,也叫第一次鸦片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这场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反映了 A.中国人民开始向西方学习 B.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C.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D.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6.“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这句话说明中国进入近代社会开始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不同史籍对同文馆的记述有所不同。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据下表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同文馆( ) 记述 出处 “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2)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 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 “同文馆的学生并不多,1862年入学仅10人……学生不仅学外语……其开风气之先的拓荒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八年级历史试卷第1页,共4页

李喜所:《中国最早的外语学校——同文馆》 A.1862年成立时招不到学生 B.在英国的强迫下设立 C.开设了外语课程 D.文化学习开始全面与世界接轨 8.《天朝田亩制度》主张绝对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多余财富要收归国库;《资政新篇》却主张学 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这种改变主要是为了 A.改变战争的不利局面 B.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 C.体现时代发展潮流 D.促进中国社会的改良

9.构建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根据下列思维导图,我们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

A.战前的中国是一个在政治上主权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国家 B.战后议税使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关税主权不再完整 C.战前的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

D.战后中国的市场被逐步打开,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10.恩格斯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材料中的“这次战争”中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虎门条约》 D.《黄埔条约》

11.英国历史学家马士指出:“它(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自自主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以下史实最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

A.鸦片战争清政府首次战败 B.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北京条约》 C.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 D.1901年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12.近代以来,腐败的清政府多次被西方列强“惩罚”。观察下图漫画《“惩罚”中国》,此次“惩罚”导致清王朝( )

A.开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B.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C.自然经济最终彻底瓦解 D.完全沦为列强的代理人 13.1839年林则徐带领广州人民英勇反抗外来侵略,与之相关的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抗击太平军 C.抗击英法联军 D.抵抗八国联军 14.“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下列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A.《天津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B.《北京条约》增开汉口、南京为通商口岸

C.通过《瑷珲条约》割占的中国领土达44万平方千米 D.《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16.下列年代尺反映了①②之间的联系,①②处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

A.自强求富 B.商品输出门户开放 C.求富自强 D.扶清灭洋有田同耕

17.义和团运动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在某种意义上是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出现的各种矛盾的一次总爆发。义和团运动斗争矛头直接指向的是( ) A.英法联军 B.帝国主义列强 C.侵华日军 D.清政府

18.中英《南京条约》第10条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 ) A.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B.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 C.维护了中英两国的正常贸易 D.反映了英国的本质要求 19. 率军收复新疆,巩固了西北边疆的清政府官员是( ) A.张之洞 B.左宗棠 C.李鸿章 D.曾国藩

20.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死于1902年,他这一生里中国发生了哪些事情(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⑤林则徐虎门禁烟 ⑥义和团运动

A.①③④⑥ B.②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⑥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材料一:“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然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摘编自[法]雨果《致巴特力尔上尉》

材料二: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清政府忙于庆祝活动。1894-1895年,外敌入侵,清军在战争中惨败。针对此事,有人在北京城门上写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指谁?夏宫是指的哪个地方?(2分)

(2)材料二中“三军败绩”指的是中国在哪次战争中失败?在这场战争中,率领致远舰英勇抗敌而牺牲的民族英雄是谁?(2分)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指出横线处条约的名称。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条约的内容(不得抄原句)。(3分)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悟?(2分) 2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1分)

八年级历史试卷第3页,共4页

【反抗之路】

材料一:天国虽以平等为号召,但实际上等级森严。洪秀全大肆分封洪娃族人,其他将领纷纷攀比,也要求封王。天国后期甚至不惜大规模甩卖王爵封号,总共封了2700多位“王”。由于封王建制无法解决内部纷争,最终引发领导集团内讧。

材料二:皇太后┅召集各大臣,密议团匪乱事┅ 决计不将其剿除。 ┅如与以上

等军械,好为操演,即可成为有用劲旅,以之抵御洋人,颇为有用。——《拳乱纪闻》

【器物之路】

材料三

【制度变革】

材料四 :乙未二三月间,和议将成,适逢会试之年,各省举人集于北京者以万数

千计,康有为创议上书拒之。梁启超乃日夜奔走,号召连署上书论国事,广东、湖南同日先上,各省从之……既而合十八省之举人聚议于北京之松筠庵……与斯会者凡千三百斤……其书之大意凡三事:一曰拒和,二曰迁都,三曰变法。而其宗旨则以变法为归。

材料五

(1)材料一中天国指什么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天国领导集团内讧指什么事件?(2分)

(2)材料二中的“団匪”出自什么运动团体?该运动提出了什么口号?(2分)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是哪一运动的产物?图一、图二反映了此运动前期和后期追求的目标各是什么?(3分)

(4)材料四描绘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5)材料五是维新派创办的部分刊物,这些报刊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5DDCAC 6—10 ACACB

11—15DDACD 16—20 ABDBD 二、材料题:21(1)英法联军;圆明园(2分)

(2)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2分)

(3)条约:《辛丑条约》。内容:划定使馆界,中国人不得居住;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3分)

(4)落后就要挨打(言之有理即可)(2分) 22、(1)太平天国运动;天京事变(2分) (2)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2分)

(3)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3分) (4)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2分) (5)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2分)

答案第1页,共1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