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小学语文浅析抛锚式教学

基于小学语文浅析抛锚式教学

来源:锐游网
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模式是深受目前西方盛行的建构主义理论影响、以技术学为基础的一种重要的教学范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也就是说要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仅仅是聆听别人(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在实际情境中一旦确立一个问题,整个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行进程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

抛锚式教学与情境地学习、情境认知以及认知的弹性理论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只是该理论主要强调以技术学为基础的学习。约翰·布朗斯福特是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对抛锚式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作出了贡献。

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学习共同体成员间互动、交流。通过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来达到目标。总之,抛锚式教学是使学生适应日常生活,学会独立识别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真实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

抛锚式教学的有四大特点。第一,教育情境的真实性。真实的教育情境更加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要达到教学情境的真实性就必须兼顾内容、形式与过程三者的真实性。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抛锚式教学力求将课文内容与日常生活情境相联系,让学生能够密切接触社会现实问题,从而保证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在教学形式上要采取易于学生理解的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要以学生的真实发展为前提,让学生在轻松民主的氛围中自我建构知识,最后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双重收获。

第二,教育双方的互助性。抛锚式教学双方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的角色是引导者和支持者。不是单纯的教学计划执行者。另外教学情境十分复杂,教师不可能解答学生的每一个问题,因此也要一起做一个学习者。在学生遇到学习困惑而无法自主解决的时候,必须与教师或同伴展开合作交流,教学双方在互帮互助中顺利达到目标。

第三,教学过程的“无序”性。首先,这里的无序并不等同于课堂毫无纪律,它是指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课堂有一定的弹性。“无序”可以

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教学目标的相对开放性;教学信息的不确定性;教学结果是弹性的。

第四,教学评价的情境性。“通过教学活动客观地把握学生发生了哪些变化,以便最大限度地求得教育效果,这就是教学评价的本质。”在抛锚式教学中,教学评价由学习过程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的评价三者组成。这种评价方式更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能使教师在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促进学生学会自我监控和调节。

抛锚式教学策略由这样几个步骤组成:(1)创设情境。 (2)确定问题。选择出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或者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这个问题就是“锚”。(3)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相关线索,如收集哪一类的资料或者相关专家的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确定学习内容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合作学习。(5)效果评价。

抛锚式教学是一种全新而有效的,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的独特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抛锚式教学在小学中高段的语文阅读课上也能得到很好的运用。现在,我将以抛锚式教学的策略为参照,来谈谈我对阅读课教学的想法。

上阅读课,教师提前布置预习作业,就阅读文本的主题让学生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同时,教师可以准备上课用到的任务单,学生可以提前进行相关内容的预习。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图片、音乐、视频将学生带入文本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感受文本的背景或者作者感受。通过生字词的检查,然后提出跟文本密切相关的三到五个中心问题,抛出锚让学生去思考。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合作来完成问题,得到自己的问题答案。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表述不一。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这也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及时进行观察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作为指导者,点破但不道破。同样,教师在过程中可以进行师生的互动,给学生提供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初步感知文本,讨论以后在任务单上写下自己的答案,老师进行小结,就难点问题一起进行讨论。最后进行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通过抛锚式教学,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这也是阅读教学希望看到的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