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如图,ACB90,ACCD,过D作AB的垂线,交AB的延长线于E,若AB2DE,则BAC的度数为( )
A.45° 【答案】C 【解析】 【分析】
B.30° C.22.5° D.15°
连接AD,延长AC、DE交于M,求出∠CAB=∠CDM,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ACB≌△DCM,求出AB=DM,求出AD=AM,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即可. 【详解】
解:连接AD,延长AC、DE交于M,
∵∠ACB=90°,AC=CD, ∴∠DAC=∠ADC=45°, ∵∠ACB=90°,DE⊥AB, ∴∠DEB=90°=∠ACB=∠DCM, ∵∠ABC=∠DBE, ∴∠CAB=∠CDM, 在△ACB和△DCM中
CABCDM ACCDACBDCM∴△ACB≌△DCM(ASA), ∴AB=DM, ∵AB=2DE, ∴DM=2DE, ∴DE=EM,
∵DE⊥AB, ∴AD=AM,
BACDAE故选:C. 【点睛】
11DAC4522.5 22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能根据全等求出AB=DM是解此题的关键.
2.如图,在矩形ABCD中, AB3,BC4,将其折叠使AB落在对角线AC上,得到折痕AE,那么BE的长度为( )
A.1 【答案】C 【解析】 【分析】
B.2
C.
3 2D.
8 5由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度,由折叠的性质,AF=AB=3,则CF=2,设BE=EF=x,则CE=4x,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x的值,得到BE的长度. 【详解】
解:在矩形ABCD中,AB3,BC4, ∴∠B=90°,
∴AC32425,
由折叠的性质,得AF=AB=3,BE=EF, ∴CF=5-3=2,
在Rt△CEF中,设BE=EF=x,则CE=4x, 由勾股定理,得:x2(4x), 解得:x∴BE2223; 23. 2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折叠问题,矩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所学的性质,利用勾股定理正确求出BE的长度.
3.△ABC中,∠A:∠B:∠C=1:2:3,最小边BC=4cm,则最长边AB的长为( )cm A.6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三角形中角的度数,然后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设∠A=x,
则∠B=2x,∠C=3x,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A+∠B+∠C=x+2x+3x=180°, 解得x=30°,
即∠A=30°,∠C=3×30°=90°, 此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故AB=2BC=2×4=8cm,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
B.8
C.5 D.5
4.如图,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DBD,ABD30,若AD23.则OC的长为( )
A.3 【答案】C 【解析】 【分析】
B.43 C.21 D.6
先根据勾股定理解Rt△ABD求得BD6,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得OD3,然后根据勾股定理解Rt△AOD、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即可求得OCOA【详解】 解:∵ADBD ∴ADB90
21.
∵在Rt△ABD中,ABD30,AD23 ∴AB2AD43 ∴BDAB2AD26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OBOD11BD3,OAOCAC
22∴在Rt△AOD中,AD23,OD3 ∴OA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AD2OD221
21.
∴OCOA
5.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 5cm 和 11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 A.16cm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两种情况讨论:当5是腰时或当11是腰时,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分析求解即可. 【详解】
解:当5是腰时,则5+5<11,不能组成三角形,应舍去;
当11是腰时,5+11>11,能组成三角形,则三角形的周长是5+11×2=27cm.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三角形三边关系,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三角形三边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B.21cm 或 27cm
C.21cm
D.27cm
6.如图,在ABC中,ABAC,A30,直线a∥b,顶点C在直线b上,直线
a交AB于点D,交AC与点E,若1145,则2的度数是( )
A.30° B.35° C.40° D.45°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可得ACB度数,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
AED的度数,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同位角相等,即可求得2. 【详解】
∵ABAC,且A30,
1803075, 2在ADE中,∵1AAED145, ∴AED145A14530115, ∵a//b,
∴AED2ACB, 即21157540, 故选:C. 【点睛】
∴ACB本题考查综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以及平行直线的性质等知识内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7.如图,在ABC中,B33,将ABC沿直线m翻折,点B落在点D的位置,则
12的度数是( )
A.33 【答案】D 【解析】 【分析】
B.56 C.65 D.66
由折叠的性质得到∠D=∠B,再利用外角性质即可求出所求角的度数. 【详解】
解:如图,由折叠的性质得:∠D=∠B=33°,
根据外角性质得:∠1=∠3+∠B,∠3=∠2+∠D, ∴∠1=∠2+∠D+∠B=∠2+2∠B=∠2+66°, ∴∠1-∠2=66°.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了翻折变换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的运用,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
8.如图,△ABC的角平分线CD、BE相交于F,∠A=90°,EG∥BC,且CG⊥EG于G,下列结论:①∠CEG=2∠DCB;②∠ADC=∠GCD;③CA平分∠BCG;④∠DFB=CGE.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1∠2
A.②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垂直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依次判断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①∵EG∥BC, ∴∠CEG=∠ACB,
又∵CD是△ABC的角平分线, ∴∠CEG=∠ACB=2∠DCB,故正确; ②∵∠A=90°, ∴∠ADC+∠ACD=90°,
∵CD平分∠ACB, ∴∠ACD=∠BCD, ∴∠ADC+∠BCD=90°. ∵EG∥BC,且CG⊥EG,
∴∠GCB=90°,即∠GCD+∠BCD=90°, ∴∠ADC=∠GCD,故正确;
③条件不足,无法证明CA平分∠BCG,故错误; ④∵∠EBC+∠ACB=∠AEB,∠DCB+∠ABC=∠ADC,
1(∠ABC+∠ACB)=135°, 2∴∠DFE=360°-135°-90°=135°,
∴∠AEB+∠ADC=90°+∴∠DFB=45°=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多边形内角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知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CGE,,正确. 2
9.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8,BD=6,点E,F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点P在AC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存在PE+PF的最小值,则这个最小值是( )
A.3 【答案】C 【解析】 【分析】
B.4 C.5 D.6
先根据菱形的性质求出其边长,再作E关于AC的对称点E′,连接E′F,则E′F即为PE+PF的最小值,再根据菱形的性质求出E′F的长度即可. 【详解】 解:如图
∵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6,BD=8, ∴AB=3242=5,
作E关于AC的对称点E′,连接E′F,则E′F即为PE+PF的最小值, ∵AC是∠DAB的平分线,E是AB的中点, ∴E′在AD上,且E′是AD的中点, ∵AD=AB, ∴AE=AE′, ∵F是BC的中点, ∴E′F=AB=5. 故选C.
10.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三条边的比为2∶3∶4 C.三条边的比为1∶1∶2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对选项进行一一分析,排除错误答案. 【详解】
A、三条边的比为2:3:4,22+32≠42,故不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B、三条边满足关系a2=b2-c2,即a2+c2=b2,故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C、三条边的比为1:1:2,12+12=(2)2,故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D、三个角满足关系∠B+∠C=∠A,则∠A为90°,故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
B.三条边满足关系a2=b2﹣c2 D.三个角满足关系∠B+∠C=∠A
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若已知角,只要求得一个角为90°即可.
11.如图,△ABC≌△AED,∠C=40°,∠EAC=30°,∠B=30°,则∠EAD=( );
A.30°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C≌△AED,
B.70° C.40° D.110°
∴∠D=∠C=40°,∠C=∠B=30°, ∴∠E AD=180°-∠D-∠E=110°, 故选D.
12.如图为一个66的网格,在ABC,ABC和ABC中,直角三角形有( )个
A.0 【答案】C 【解析】 【分析】
B.1 C.2 D.3
根据题中的网格,先运用勾股定理计算出各个三角形的边长,再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即可. 【详解】
设网格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
由勾股定理(两直角边的平方等于斜边的平方)可知,
ABC的三边分别是:AB=10,AC=5 ,BC=5;
由于
55222210,
2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ABC是直角三角形;
''=13; A'B'C'的三边分别是:A'B'=10, B'C'=5 ,AC由于
10513,
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A'B'C'不是直角三角形;
ABC的三边分别是:AB=18,BC=8 ,AC=26;
由于
1828226,
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ABC是直角三角形; 因此有两个直角等三角形;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3.如图,AD∥BC,∠C =30°, ∠ADB:∠BDC= 1:2,则∠DBC的度数是( )
A.30° 【答案】D 【解析】 【分析】
B.36° C.45° D.50°
直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DC=150°,∠ADB=∠DBC,进而得出∠ADB的度数,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AD∥BC,∠C=30°
∴∠ADC=150°,∠ADB=∠DBC ∵∠ADB:∠DBC=1:2 ∴∠ADB=【点睛】
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本题解题的关键.
1×150°=50°,故选D. 3
14.如图,经过直线AB外一点C作这条直线的垂线,作法如下: (1)任意取一点K,使点K和点C在AB的两旁. (2)以点C为圆心,CK长为半径作弧,交AB于点D和E.
(3)分别以点D和点E为圆心,大于(4)作直线CF.
1DE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F. 2则直线CF就是所求作的垂线.根据以上尺规作图过程,若将这些点作为三角形的顶点,其中不一定是等腰三角形的为( ) ...
A.△CDF 【答案】A 【解析】 【分析】
B.△CDK C.△CDE D.△DEF
根据作图过程和等腰三角形的定义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
由作图过程可得:CD=CD,DF=EF,CD=CK
所以,是等腰三角形的有 △CDK, △CDE,△DEF;△CDF不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故选:A 【点睛】
考核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是关键.
15.如图,已知AE=AD,AB=AC,EC=DB,下列结论:
①∠C=∠B;②∠D=∠E;③∠EAD=∠BAC;④∠B=∠E;其中错误的是( ) A.①②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因为AE=AD,AB=AC,EC=DB; 所以△ABD≌△ACE(SSS);
所以∠C=∠B,∠D=∠E,∠EAC=∠DAB;
B.②③
C.③④
D.只有④
所以 ∠EAC-∠DAC=∠DAB-∠DAC; 得∠EAD=∠CAB. 所以错误的结论是④,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根据已知条件利用SS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16.王师傅用4根木条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如图.要使这个木架不变形,他至少还要再钉上几根木条?( ).
A.0根 【答案】B 【解析】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连接一条对角线,即可得到两个三角形,故选B
B.1根
C.2根
D.3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