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
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
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苏术由医护人员(医生角色A、护士角色B和角色C)组成。
一、病例设计(各单位自行设计)
例如:一位50岁男性在众人目击下突然倒地,呈仰卧位,呼叫没有任何反应,医护人员立即赶到患者身边,立即实施现场医疗急救。
二、物品准备
1、模拟人1具;2、抢救车1辆(内有手套、球囊面罩、输液用具及相关药品等);3、氧气瓶或氧气袋1个;4、除颤监护仪1台;5、导电膏1瓶;6、输液架1个。
三、操作流程
(一)识别与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第1步—评估环境:医生巡视上下左右四个点,判断现场环境是否安全,然后作看手表动作,记录开始抢救的时间(评委开始计时,对操作考核分段计时)。
第2步—检查意识:医生到达患者身边,开始抢救。检查意识的方
法为给予声音(大声呼喊)和疼痛(拍打双肩)刺激,对着患者面部呼喊:“喂,你怎么了?喂,你怎么了?”同时观察患者是否有睁眼反应,比赛情景设定为意识完全丧失。
第3步—检查循环和呼吸:医生俯身,用左手食指和中指触摸患者右侧的颈动脉搏动,同时观察患者胸部,判断患者是否正常呼吸。
.
规范计数“一千零一……一千零七”,判断时间应控制在5到10秒钟。 第4步—启动BLS:医生发现患者没有颈动脉搏动和自主呼吸,立即大声呼救:“患者无反应,颈动脉搏动和自主呼吸消失,立即抢救!”同时让护士准备物品。
第5步—解开衣服,摆放体位:医生解开患者上衣、松开裤带,充分暴露胸部;患者置于硬板床上,呈标准仰卧位,理顺他的身体,必要时垫按压背板(口述即可)。与此同时,护士准备好球囊面罩和氧气瓶,站在患者的头顶部,告诉医生“我已到位!” (二)及时高质量心肺复苏
第6步——建立循环:医生立即实施第一轮胸外心脏按压(必须在计时30秒内开始第一次按压)。在进行第一轮胸外按压的同时,医生向护士依次下达口头医嘱:“球囊面罩接通氧气”;“检查清理口腔”;“开放气道、保持畅通”;“固定面罩”;“球囊通气两次!”。(具体要求:医生逐一下达上述五个口头医嘱,注意在护士完成一个医嘱后、方可下达另一个医嘱,护士应逐一回应医嘱“是”,并做相应操作,形成闭环式沟通)。
比赛时第一轮胸外心脏按压只对流程质量作主观评估(即由考官通过观察选手的操作步骤和手法,对操作过程进行主观评分),而不进行客观评分;医生也不用边按压边计数,即不管第一轮胸外按压的次数有多少,下完五个医嘱便暂停按压。 徒手胸外心脏按压的技术标准:
1、按压部位—前正中线与乳头连线交汇处,建议用单手快速定位(依据个人习惯左/右手都行)。单手快速定位的方法为“掌根置于胸骨上方,中指在乳头连线上”。每一轮按压之前,都要求先用手掌定位,动作交代清晰、部位准确;按压过程中,掌根部应始终紧贴患
. 2
.
者的皮肤,不得进行跳跃式按压。
2、正确手势—快速定位后,施救者马上将另一只手放在定位手的手背上,双手重叠并十指交叉相扣;只能用掌根部与患者皮肤接触(压力局限在胸骨),定位手的五个指头必须全部翘抬起来,不允许接触到患者胸部皮肤。
3、按压姿势—施救者站在患者右侧,以髋关节为支点、腰部挺直,双肩位于双手正上方不得偏斜,用上半身的重量往下施压(要求双臂必须绷直,肩、肘、腕三关节呈一条直线,尤其肘关节不得弯曲),且手臂必须与患者胸部垂直,以自身重量垂直向下按压。按压过程中应该保持平稳,用力均匀,不能进行冲击式按压;施救者应全程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和面色改变,以便及时评估胸外按压是否有效。
4、快速按压—按压频率要求在100至120次/分之间,也就是说要在15至18秒钟内完成30次按压,按压与放松的时间要大致相等;应通过双音节计数来掌握节奏,如:1下、2下、3下…10下…11、12、13、…21、22、23…30。建议施救者大声地数出来,以便于按压与通气的衔接。
5、用力按压与充分放松—按压的力度应让人胸骨下陷5至6公分,每次按压后要让患者胸廓完全回弹,且操作者每完成30次按压后不能用手倚靠在患者身体上。
6、持续不断—心肺复苏过程中不管做任何操作,都要求尽量减少中断心脏按压的时间,每次中断按压的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
(三)开放气道
第7步—开放气道:护士站在患者头顶部,逐一执行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在开放气道之前,先装配好球囊面罩并接通氧气;接着检查口腔内有无异物或者分泌物(假定有分泌物),应小心地将患者的
. 3
.
头侧向一边,弯曲食指清理口腔。然后采取徒手“推额抬颌法”开放气道,动作要求规范、轻柔,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开放气道应该一步做到位,并且在操作的全过程中管理好气道,始终保持气道开放并且无移动和回位。
(四)人工通气
第8步—人工通气:医生下达“固定面罩、球囊通气两次”的医嘱后,护士用“E--C”手法固定面罩并手捏球囊给予两次通气。每次通气时间大约1秒钟,两次通气用时应控制在5秒钟内,不能通气过快,也不能过慢而延误按压,捏皮球时可用四音节计数的方式计时(“一千零一…一千零二”)。护士在通气时应观察患者胸部,以观察通气效果;每一组通气结束后,不必将面罩移除,但应始终保持患者气道开放。同样,第一轮人工通气只对流程质量作主观评估,不用电脑进行客观评分。比赛设定在首轮两次通气(即第五个医嘱)完成时,角色C及时携带除颤监护仪赶到,从而启动除颤的流程。 (五)电击除颤
第9步—电击除颤:本次大赛使用手动除颤监护仪,由医生负责分析心律并实施除颤,护士辅助医生操作,角色C接替按压,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开机:在护士执行完五个医嘱之时,角色C把除颤监护仪放置在病人头部右侧附近,医生下医嘱“开机!调至监护位!”护士立即放下球囊面罩,重复医嘱的同时打开除颤仪的电源开关,将功能旋钮调至监护位。此时角色C赶到医生对面,医生对角色C下达医嘱:“立即胸外按压!”角色C立即边计数边按压。
2、连接:医生将“胸骨电极板”放在患者右锁骨下胸骨旁:“心 尖电极板”放在左下胸壁,上缘不超过乳头连线、板的中心位于腋前
. 4
.
线。要求充分暴露胸部,两个电极板摆放位置正确。
3、分析心律:医生大声提醒:“停止按压,分析心律!”,角色C随即暂停按压,以免对病人心电图产生干扰,医生分析心律并下达口头医嘱:“室颤!准备除颤!非同步双向波200焦耳!”角色C继续按压(只要手柄不在胸壁上,角色C都要进行胸外按压)。
4、能量:护士将功能旋钮调至除颤位(一到除颤位即默认非同 步),然后调节除颤能量,同时复述医嘱“非同步双向波200焦耳!”
5、涂导电膏:护士在医生所持电极板上涂抹导电膏,医生将两 个电极板相互摩擦,使导电膏涂抹均匀。
6、确认:医生重新将两个电极板放在病人胸壁上,角色C立即 停止按压。医生再次快速分析心律并确认:“仍为室颤,充电!”。
7、充电:医生自行按下电极手柄上的充电键,除颤仪开始真实 地充电。充电期间必须压牢两个电极手柄,施加大约10Kg力量,使之紧贴患者的胸壁皮肤接触良好,电极板保持平稳,无歪斜或翘起。
8、放电:机器充电完毕即发出声光提示,医生用目光巡视四周 同时大声提醒:“请大家离开!”护士和角色C此时应张开双臂,用身体组成隔离人墙。医生随机口述:“除颤!”同时按下两个电极板上的放电健,电极板必须在显示能量释放后才能从胸壁移除,医生大声报告:“除颤完毕、500毫升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护士此时重复医嘱,并迅速携带急救箱来到患者身体左侧合适位置,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建立静脉通路。(具体流程详见评分表中“建立静脉通路”一栏,输液针紧贴模拟人皮肤即可。)
(六)除颤后继续实施CPR
第10步---除颤后即刻开始五个周期的CPR:电击除颤完成以后,医生应继续站在患者右侧,立即开始胸外按压,而角色C须移位到头
. 5
.
顶部用球囊面罩进行人工通气,两人按照30:2的比例交替进行胸外按压与人工通气。在除颤后的第一轮胸外按压期间,要求角色C口述高质量心肺复苏的5个要点,即“①快速按压;②用力按压;③让胸廓充分回弹;④尽量减少中断按压时间;⑤避免过度通气”,从而提醒医生和自己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针对这5个周期的CPR技术质量,须根据电脑及秒表分段计时结果进行客观评分(共30分),其他方面则根据评委观察作出主观评分(共70分),两项分数相加即为参赛队的最后得分(如果出现分数相同的情况,则全程操作用时短者胜出)。
(七)评价CPR效果
第11步----检查评估复苏效果:比赛设定当做够五个30:2心肺复苏,由医生实施一次检查评估。要求同时检查患者的颈动脉搏动与自主呼吸“一千零一……一千零七”,评估BLS的抢救效果。医生起身报告并举手示意:“操作完毕!”比赛结束。
四、注意事项
(一)要求上场比赛前戴好保护手套,全程操作应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动作轻柔。
(二)比赛采用全身模拟人,配有电子显示和分析报告打印装置,可当场打印评估CPR技术质量的报告单。
(三)比赛场地模拟人摆放位置:双脚朝向评委,与评委席距离大约3米。
.
6
.
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苏操作评分标准
(客观评分)
秒表计时评价分: (满分10) 客观评估分: (满分20) 客观得分合计: 分 记录员签名: 评估要素 客观评估方法与规定基数指标 评分标准 扣分 (一)秒表5段计时客观评价分 实际得分计算:10分-5项扣分之和 1.开始实施 胸外按压的时间 (2分) 从作看表动作至开始做第一次胸外按压所用的时间,限定在30秒钟以内完成。 实际秒表计时: 秒 从第一次做胸外按压到口述“开机,调至监护位”所用的时间,限时20秒钟以内完成。 实际秒表计时: 秒 从口述“开机”到口述“除颤完毕”所用的时间,限时30秒钟以内完成。 实际秒表计时: 秒 全程尽量不要中断胸外按压,如不得不中断(仅抽查电击除颤期间),时间不能超过10秒钟。 实际秒表计时: 秒 从除颤后起始第1次胸外按压至完成五轮CPR所用时间,限时100-120秒钟之间完成。(采用电脑自动计时) 记录用时: 秒 不超时不扣分,超时2分钟,此项不得分 每误差±1秒钟扣0.2分,至扣完2分止 不超时就不扣分;如果超时,则每延误1秒钟扣0.2分,至每一项扣完2分为止 2.开始准备 电击除颤的时间 (2分) 3.完成手动 电击除颤的时间 (2分) 4.抽查中段 胸外按压的时间 (2分) 5.除颤后五轮CPR所用时间 (2分) (二)客观评估分 实际得分计算:20分-3项扣分之和 (1)正确按压频率100--120次/分 实际: 次/分 (2)累计按压总数刚好150次 实际: 次 1.五轮胸外按压终末质量 (12分封顶) (4)按压力度过深错误次数 累计: 次 (5)按压部位发现错误次数 累计: 次 (6)胸廓未完全放松错误次数 累计: 次 (1)累计通气总数刚好10次 实际: 次 2.十次人工通气终(2)通气过度错误次数 累计: 次 误差或错误扣0.5分/次,至扣完7分止 (3)按压力度不足错误次数 累计: 次 误差或错误扣0.2分/次,每一小项至扣完最多5分为止 凡错误扣1分 若误差扣0.5分 末质量(5分封顶) (3)通气不足错误次数 累计: 次 (4)通气过快错误次数 累计: 次 3.按压通气交替进行五轮 (3分) (1)按压通气比例保持30:2 实际: 次 (2)刚好完成5个轮回 实际: 次 . 7
.
备注:高质量心肺复苏的五大客观评价指标为:①快速按压②用力按压③让胸廓充分回弹 ④尽量减少中断按压时间⑤避免过度通气。 数数计时规则:“一千零一…”4个音节大约1秒钟,“一下、两下…”始终发2各音节大约半秒钟 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苏术操作评分标准
(整体评分)
最后得分: 分(主观评分+客观评分) 评委主观评分(满分为70分): 分 评分签名: 分值 评分标准 扣分 流程 准备 关键操作与主观评估标准 准备阶段:3名选手应提前戴上保护手套,准备好急救物品,在准备去等待操作比赛: 医生首先空手上场,护士及角色C携带急救物品在场边等候。 1.观察现场环境是否安全 1分 0.5分 每发现一处缺陷扣0.51分 2分 4分 1分 0.5分 2分 1分 缺陷扣0.5分,错误扣1分 分,一处错误扣1分,至扣完相应栏目的分值为止不在继续扣分(下全同) 快速判断 10分 2.作看表动作(工作人员开始掐秒表记录比赛时间) 3.站于患者右侧,双臂绷直,肩、肘、腕呈一条直线 4.检查意识:正确呼唤/呼叫两遍/拍双肩刺激 5.检查呼吸和脉搏:看胸廓/摸颈动脉位置/手法/计数至1007 6.大声呼救:判断结果/立即抢救/携带急救物品 7.摆仰卧位:解开上衣,垫背板/理顺身体(口述即可) NO.1.定位正确/快速按压/用力按压(可见绿灯亮) 医生边按压边逐一下达5个医嘱,不需要数数和计时 ※注:比赛设定除颤之后的五个CPR周期进行客观评分。 NO.2.重点目测:单手快速定位/动作清晰/部位正确 第一轮按压时角色C口述高质量CPR的5个评价指标 NO.3.重点目测:双手重叠/十指交扣/手指翘起不接触胸壁 NO.4.重点目测:双肩无歪斜/回弹充分/放松不离位 NO.5.重点目测:姿势美观/双臂绷直且垂直/按压时无摆动 NO.6.重点目测:计数/观察面部/节奏平稳/非冲击式按压 心脏按压20分 2分 3分 3分 3分 3分 3分 每发现一次缺陷扣1分 ,错误扣2分 医生开始第1次胸外按压的同时,护士遵从医嘱负责开放气道(站在患者头顶部)。 开放气道4分 护士听到呼救携急救物品上场,逐一按医嘱执行操作 0.5分 每发现一次缺陷扣0.5(1)首先装配好球囊面罩,“接通氧气”放置一旁备用 (2)检查清理口腔(假定有异物),手法正确、动作轻柔 (3)徒手开放气道,手法规范、轻柔流畅,一次做到位 0.5分 1分 1分 分;错误扣1分;医嘱限扣0.5分 . 8
.
(4)固定面罩,保持患者头后仰稳定,全程管理无回位 1分 (5)A角行球囊通气两次,NO.1周期目测两次均亮绿灯 1分 0分 2分 1分 1分 1分 每发现一次缺陷扣1分 错误扣2分 人工通气 6分 除颤完成以后,五组通气的终末质量交由客观评分 标准“E-C”手法固定面罩,通气1秒、四音节计数 每组通气5秒钟完成,可见两次胸廓起伏 按压与通气的衔接应紧凑并提前准备,做到无缝转接 定位无延迟/面罩不移除,控制中断按压时间<10秒内 设定待5个医嘱刚执行完,角色C携带手动除颤仪及时赶到 医生“打开除颤仪,调至监护位!”,护士正确执行 1分 每发现一次缺陷扣1分,错误扣2分,至扣完相应的分值为止 每发现一次缺陷扣0.5分,错误扣1分,至扣完为止;护士未在5个循环CPR结束时建立静脉通路须立即终止输液操作且此项不能得分 每发现一次缺陷扣0.5分,错误扣1分,至扣完分值为止 电击除颤15分 医生放置胸骨与心尖电极板位置正确/“停止按压,分析心律” 2分 医生分析心律后说“室颤、准备除颤!” 正确选择除颤模式及能量 均匀涂抹导电膏/角色C及时接替按压 再次分析心律并确认:“仍为室颤,充电!”,按充电键 压牢两个电极板,紧贴胸壁皮肤,无缝隙或者歪斜 充电完毕时提醒所有人离开,巡视四周后随即按下放电键 确定放电完成后才移除电极板/下医嘱并及时胸外按压 重复医嘱,核对药物 打开瓶盖 1分 1分 2分 2分 2分 2分 2分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0.5分 1分 0.5分 1分 1分 建立静脉通路10分 常规消毒瓶塞,待干后插入输液器 挂输液瓶于输液架上,再次核对 排气 选择血管,放好止血带,常规消毒注射部位皮肤待干 扎止血带,尾端向上 再次消毒,检查输液管下段,确定无气泡后再排出少许液体 绷紧皮肤,按静脉注射法进行穿刺,见回血后再进针少许,松止血带和调节器,胶布固定 调滴速,再次核对后口述“静脉通路已建立” 复检评估 5 分 5轮CPR后检查循环征象和自主呼吸,计数至1007 口述检查结果,下医嘱建立静脉通路 总体印象分:选手全身心投入、严肃认真,口齿清晰; 动作熟练、干净利落,在规定时间完成各项操作; 团队配合默契,彼此间有医嘱沟通并相互回应; 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无撞击模拟人声响或掉落物品。 . 9
注:①急救物品包括除颤监护仪,球囊面罩,氧气瓶,急救箱 ②除颤监护仪为真实设备,操作时须注意人员安全。
. .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