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加速推进了学校各个科目改革的进程的同时,也对各个科目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具体到初中数学课程而言,特别是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实行之后,使得现阶段的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基于此种情况,笔者对初中数学新课标教学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实践路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其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思考
近些年来,我国教学领域一直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也使学校和家长越来越意识到素质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实施后,这就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书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迎合时代的发展需求,积极投身到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本文以提高学生数学的交流能力为文章内容的切入点,并对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详细地叙述和总结,希望能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提高学生数学的交流能力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曾明确提出对数学交流的要求,由此,初中的数学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数学的交流能力。数学的交流能力的优势在于,它能帮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进行紧密相连,并且能够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给学生创造多一些的交流机会,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数学证明题,来增多学生对数学进行交流的机会。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一道证明题,引导学生对多种的解题方法的思考,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别的同学的解
法要勇于提出质疑,并且让学生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和题目的理解述诸笔端,这样就使得学生可以多角度的解读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也学会了怎样和别人分享经验,促进了他们的协作能力的提高。
二、把数学教学和实际生活进行紧密相连,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直以来,很多初中的学生都觉得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同非常枯燥无味,无法对初中数学课堂提起学习的兴趣,这就导致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质量和效率都有所降低。由此,如何增加初中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成为摆在所有初中数学教师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认为初中教师应把数学教学和实际生活进行紧密相连,这是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因为,数学可以说是起源于生活的,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数学的运算,比如买东西、计划时间等等,都是需要通过数学的应用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数学教学和实际生活严重脱离,也会让数学课程失去她的魅力。所以,教师可以把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结合到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通过对数学教学内容的透彻理解,从而解决好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领悟数学学习对生活的重要意义,进而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就拿日常生活中,超市商品打折的例子来说,教师要求所有学生去搜集素材,然后让学生通过对这些打折物品的数学运算,和原价进行相比,看消费者到底可以省多少钱,不难看出,学生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方式,不仅体会到数学学习对实际生活的重要性,同时也使得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进而促进了他们数学成绩的提升,以及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三、通过开展数学活动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众所周知,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比如他们非常活泼好动,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的东西更能集中注意力。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规律来设置教学计划。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数学活动的方式,使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内容富有趣味性,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也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提升。比如,教师可以开展阅读数学小故事的活动,让学生写一些自己的读后的感受和心得,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实践是一个非常复杂和长久的过程。所以,教师应与时俱进,积极参与到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践中来,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以迎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整体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海荣,朱德全.数学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有效教学行为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2,(03).
[2]王尚志,孔启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J].数学教育学报,2002,(02).
[3]金文勇.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