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肝胆化石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胆石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肝胆化石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胆石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锐游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年 第18卷 第61期143

·中医中药·肝胆化石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胆石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谭锐

(云梦县中医院,湖北 孝感 432500)

摘要:目的 研究肝胆化石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胆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80例肝郁脾虚型胆石症患者

进行本次的研究,按照就诊先后的顺序,将其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患者服用熊胆胶囊和复方消化酶胶囊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服用肝胆化石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2周、4周、10周的疗效,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但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肝郁脾虚型胆石症患者使用肝胆化石汤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其治疗有效率还会有所提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肝胆化石汤;肝郁脾虚型胆石症;临床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7.4    文献标识码:B    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8.61.102

本文引用格式:谭锐.肝胆化石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胆石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1):143+146.

0 引言

胆石症是胆结石的另一种说法,通常指包括胆囊、胆管在内的胆道系统出现结石的疾病,按照结石的发生部位可以将其分为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胆囊内形成结石后,会对黏膜造成刺激,引起慢性炎症,一旦结石嵌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上后,会导致继发感染,引起急性胆囊炎症,结石对于黏膜的慢性刺激,还有可能致癌[1]。胆石症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会造成严重威胁,因而如何有效的对胆石症患者进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主要治疗方式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因手术治疗的创伤性较大,并且容易出现并发症,所以本文对药物治疗进行了相关研究,对肝胆化石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胆石症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了相关分析,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部消失,但不影响正常生活视为显效;部分临床症状消失,对正常生活有部分影响视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变,病情加重视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输入至SPSS 19.0软件中处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进行卡方检验,当数据对比为P<0.05时,判定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研究组效果更为明显,并且研究组患者随着治疗时间的推进,其治疗疗效越为显著,详情请见表1、表2、表3。表1 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疗效对比(n,%)组别研究组参照组χ2P例数4040--痊愈31--显效119--有效2218--无效412--有效率90705.00000.0253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随机抽选80例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肝郁脾虚型胆石症患者进行本次的研究,按照其就诊先后的顺序,将其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为20-66岁,平均(37±7.8)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常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接下来的对比。

1.1.1 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符合肝郁脾虚型胆石症的诊断标准;患者本人以及家属均同意参与研究。

1.1.2 排除标准:妊娠期、哺乳期的患者;过敏性体质对药物过敏的患者;胆管结石>1.5×1.0 cm的患者;胆囊结石>2.0×1.0 cm的患者。1.2 方法

1.2.1 参照组患者使用熊胆胶囊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进行治疗,服用方法为:口服熊胆胶囊,3粒/次,3次/日;口服复方消化酶胶囊,2粒/次,3次/日。连续服用10周[2]。1.2.2 研究组患者服用肝胆化石汤进行治疗,具体配方为:鸡内金15 g、白芍15 g、法半夏10 g、甘草5 g、王不留行15 g、穿破石15 g、川楝子12 g、枳实15 g、绵茵陈20 g、茯苓20 g、郁金12 g、白术12 g、海金沙30 g、金钱草30 g、陈皮10 g,用水煎服,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连续服用10周[3]。1.3 效果判定标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2周、4周、10周的疗效,当患者疼痛、腹胀、大便异常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经检查后各项生命指标均恢复正常视为痊愈;临床症状未全

表2 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疗效对比(n,%)组别研究组参照组χ2例数4040--痊愈92--显效1712--有效1116--无效310--有效率92.575.04.50060.0338P表3 两组患者治疗10周后疗效对比(n,%)组别研究组参照组χ2P例数4040--痊愈158--显效1615--有效811--无效16--有效率97.585.03.91390.04783 讨论

胆石症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目前临床并无明确的结论,结石的形成过程主要是由于胆汁产生物理或化学的变化,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沉淀下来,慢慢形成结石[4]。临床认为结石出现的原因有胆汁比例失调、细菌感染、胆道系统梗阻、

(下转第146页)

投稿邮箱:sjzxyx88@126.com

146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o1.18 No.61

治疗组患者的96.30%明显高于对照组7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及肩关节功能并无明显差异,治疗后3周,两组患者VAS评分及肩关节功能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周珍花[4]等人的研究中发现,正骨手法针对病程较短、病情较轻且肩关节功能未受到明显限制的患者效果尤其好,可见,在治疗中仍需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方法的选择。

颈源性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脊柱损伤类疾病,病理原因相对复杂,但脊柱慢性损伤、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及颈椎骨质增生等相关,影响控制肩部肌群的C5-T1神经功能,逐步导致肩关节运动功能受限,患者患病后会出现以颈肩部为中心的发散性疼痛,逐渐加剧最终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针刀源于中医中的“九刀”,是将毫针与手术刀进行完美结合,针刀治疗中不但能够进行切割剥离,也能够利用针灸疏通血脉,调理脏腑,能够通过松解对病变点进行治疗,调节关节间力的平衡使关节得到治疗,本质上是一种微创疗法;而正骨手法则是根据力学原理,通过拿、捏、揉等手法轻松的进行关节复位,将被卡压的神经解放出来,减少交感神经或椎动脉壁所受压力。同时促进血液循环,保证大脑血供,释放关节压力,平衡脊柱内外的压力,缓解患者肩周疼痛,二者结合是一种较为理想且对患者伤害较小的治疗方式,起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本文中,治疗组以针刀配合正骨手法进行治疗,与依靠药物加理疗的对照组相比,可见数据如下。就治疗有效率而言,

参考文献

[1] 董贵鑫,韩克儒.针刀整体松解术配合华山正骨流派手法治疗肩周

炎29例[J].西部中医药,2016,29(4):106-108.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

出版社,1994:186-187.

[3] 路曼.颈椎小角度复位法配合筋结松解法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疗

效观察[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6.

[4] 周珍花,钟卫军,蔡谦,等.小针刀配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

肩周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11):935-937.

(上接第143页)

饮食不健康等,根据临床相关数据显示,胆石症还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临床具体症状为右上腹或剑突下持续或间歇性的胀痛,或痉挛性剧痛,肝郁脾虚型胆石症患者会伴有恶心、呕吐、反酸水、食欲不佳等症状,食用油腻性食物后症状更为明显,病症加剧后患者会出现发烧、黄疸等症状[5]。

临床治疗胆石症的主要手段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虽然能在短期内清除结石,但是其复发率较高,并且手术后极易出现并发症,再次手术风险较高,因而寻找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式,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

熊胆胶囊具有清热解毒、化石、消炎、利胆的作用,复方消化酶胶囊具有促进消化、促进胆汁分泌等作用,对于治疗肝郁脾虚型胆石症具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对参照组患者使用熊胆胶囊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并与接受肝胆化石汤进行治疗的研究组进行对比。

本文结果中的数据显示,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是研究组患者的恢复效果更为显著,并且随着治疗时间的推进,研究组的治疗疗效更为明显,效果更好。

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仅3例

患者在治疗4周时出现呕吐、恶心的症状,随着治疗的深入,症状逐渐消失。

综上所述,肝胆化石汤对于治疗肝郁脾虚型胆石症具有显著的疗效,如坚持遵医嘱服药进行治疗,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因而临床应该推广肝胆化石汤的使用,使更多肝郁脾虚型胆石症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金桂娴,孙建光.利胆排石药在胆石症中的应用概况[J].中国民

族民间医药,2015(19):12-13.

[2] 付继云.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胆囊炎胆石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

处方药,2015(4):46-47.

[3] 王清坚,毛德文,张荣臻,等.胆石症中医药治疗进展[J].大众科

技,2015,17(4):94-95,99.

[4] 张立欣,赵海鸿,许国,等.中药治疗胆结石45例临床观察[J].

中国民间疗法,2016,24(1):47-48.

[5] 张秋玲.胆囊炎、胆石症的中医临床辩证护理分析[J].中国继续医

学教育,2015(19):231-232.

(上接第144页)

中医推拿治疗是通过温肾壮阳、健脾和胃、疏肝理气,改善患者的肝气郁结,气机不畅,从而有效的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异常,腹痛及腹胀的症状。

本病初病在脾、肝,病久则脾虚及肾,脾肾阳虚,脏腑失养,以致病情迁延难愈。治疗以健脾调肠、理气疏肝为主。本研究使用一指禅推法刺激和缓适中,用于刺激腹部柔软部位的穴位尤为有效,治疗胃肠疾病常为首选,推拿腹部穴位、背俞穴及胃肠之下合穴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当胃肠蠕动加快时,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抑制胃肠蠕动,可以用于腹泻的治疗;反之,当胃肠蠕动降低时,推拿这些穴位就能增强其蠕动,可以治疗便秘。因此,选用同样的穴位,既能治疗腹泻,又能治疗便秘。推拿上述穴位能显著改善胃肠动力,提高或减弱胃肠的应激性,达到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目的。通过观察对比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可得知,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长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的好转程度也优于对

投稿邮箱:sjzxyx88@126.com

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综上所述,对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在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其中医推拿治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促进身体的康复,缩短住院时长,该治疗方法可在相关科室进行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赖双玲,张卫星.“疏肝行气,调神解郁”推拿法结合西药治疗腹泻

型IBS的临床疗效[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7):628-631.[2] 蒋健晖,赵娜娜,徐戟,等.曲美布汀胶囊合隔姜灸治疗腹泻型肠易

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4):239-241.[3] 卞立群,陈婷,唐旭东,等.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治疗模式分析[J].

环球中医药,2015,2(1):119-123.

[4] 王辉,吕金仓,何华,等.李佃贵教授从浊毒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

合征经验[J].河北中医,2014,14(3):329-330,331.

[5] 张海波,刘峰,刘天君.《诸病源候论》肠易激综合征导引法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1,18(6):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