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的理论综述①

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的理论综述①

来源:锐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的理论综述①

作者:徐海俊 徐希梅

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0年第20期

摘要:本文总结国内外协调经济与环境发展的途径与方法,为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学者进行决策以及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环境 污染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凸显,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联性的问题,不仅是对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深入分析,而且是对环境与经济政策之间关系的重大思考。因此,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成为经济学与环境学领域探讨的热点问题。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成果。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问题涉及因素众多,从现有的文献研究情况看,国内外学者研究基本内容主要涵盖了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对环境的影响,贸易与环境关系的协调以及环境相关的标准等方面。

1贸易与环境关系的研究综述

1.1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论(EKC)认为人均收入的增长可以引起环境质量的改善。 Grossman 和 Krueger (1991)在研究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认为一个国家的单位资本收入和环境质量之间是一种倒U型的关系,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环境污染的程度较轻,但是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由低趋高,环境恶化程度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即到达某个临界点或“拐点”以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其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减缓,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 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论的解释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种观点是综合效应论。Grossman和Krueger(1993)进一步把贸易的环境效应分解为三部分:结构效应、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而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则取决于这三种效应的综合影响。GroSsman和Krueger(1993).Bhagwati(1993),KeydicheStevens(1993),Runge(1994),以及DeaIl(1997)还进一步确定了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的分水岭,即当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的积极作用将超过规模效应的负面影响,从而有利于环境保护。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第二种观点是环境成本转移论。Roldan Muradian和Joan Martinez (2001)认为,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这类产品由于国际贸易而产生了环境成本的转移。现实中环境成本通常是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是因为基于一般的观察,发展中国家更多地是从事污染行业的生产,出口的也多是污染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产品,而发达国家则更多地通过进口发展中国家的这些产品,把污染物以自由贸易的形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结果是改善了本国的环境质量,却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环境的恶化(Ekin,P, 1997)。 在国内,尹显萍、李茹君(2008)依照工业制成品所对应的行业选取了十一个行业,利用1996—2005年十年间的相关数据以及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排放量作为衡量指标,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废水、废气排放增长率呈上升趋势,其走势与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持续增长大致吻合。其中污染密集型行业的废水和废气排放量都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所带来的环境成本有加快向国内转移的趋势。

第三种观点是环境需求弹性论。此观点认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当环境质量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1时,人们会选择牺牲经济利益来改善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量和浓度必然会降低,环境质量逐步得到改善。

尽管对经济与环境这种倒U型的关系有多种解释,但是有学者对此还是提出质疑。宋涛、郑挺国、佟连军(2007)基于环境经济的简单理论模型,利用跨期消费选择问题最优化求解和稳态方法分析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指出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EKC关系是一种长期关系。而多数研究证实,与库兹涅茨假说相符的环境问题是一些国内的环境问题,如城市环境问题、空气污染以及水污染问题。相比之下,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似乎并不与库兹涅茨假说相符,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问题。还有学者指出国际贸易自由化可能会使EKC曲线改变,各国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会竞相降低各自的环境标准,进而使得EKC的转折点向后延伸。

2环境标准对贸易的影响 2.1消极影响:南北模型

Copeland等(1994)将发展中国家视为南部国家,将发达国家视为北部国家,利用南北模型对国际贸易的规模、结构和技术环境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如果北方国家征收较高的环境污染税,则会使南北方国家的贸易发生复杂的调整。从理论上讲,正的技术效应可以抵消负的规模效应。由于对于北方国家来说,结构效应为正,因此,贸易自由化减轻了北方国家的环境污染。但技术效应并不会消除南方的规模效应和负面的结构效应,贸易自由化而加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但是,上述南北模型没有很好地分析贸易自由化与环境变化之间的机制。因此,Antweiler, Copeland 和Taylor (1998) 通过引入国家间要素禀赋差异对此模型进行扩展,他们的研究表明国际贸易对世界环境污染的贡献取决于要素禀赋差异及收入差异的相对程度。在污染排放强度相同的条件下,资本富裕的国家将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污染型产品)。反之,缺乏资本的发展中国家由于污染密集产业发展不起来,污染水平不会很高。如果要素禀赋差异大于收入差异,贸易使北方污染上升,南方污染下降,这样使得污染密集型产业向污染法规较严的北方转移,结果世界污染水平下降了;如果收入差异大于禀赋差异,贸易将使南方污染上升而使北方污染下降,随着污染密集产业向低收入地区的转移,世界污染水平将提高。这样,环境标准对贸易的影响将是不明显的。

2.2积极影响:波特假说

波特(1991)等人认为, 严格的环境标准能够引发技术创新抵消成本,这不但不会造成厂商成本增加反而可能产生净收益,使厂商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优势,这被称为波特假说。在波特看来,短期内, 实施严厉的环境保护政策确实会使企业的生产成本有所增加, 并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但长期上, 由于环境压力的刺激, 企业在进行环境投资改造的同时, 也在进行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 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 使企业在引进的新技术中获得相对优势。

但是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家对此提出质疑,他们认为较严格的环境标准会增加企业的成本,降低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一国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Jaffe(1995)提出现有资料无法对较严格的环境管制进行计量,从而造成了波特假说实证分析的困难。Simpson and Bradford(1996)更直接批评波特的主张即使理论上可行,若要以环境政策作为达成产业目标的政策工具,未必会带来正向效应。总之,这方面的学者批评波特的主张过于不切实际,而且即使其提出的环境保护引发创新抵偿的观点理论上可行,实证上也由于缺乏波特所描述的资料而无从验证。

3 投资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3.1 环境标准竞次假说”

“环境标准竞次假说”是指为吸引或留住投资,各国会竞相降低环境标准,因而成为“污染避难所”。其逻辑基础是“囚徒困境”博弈,由于渴望投资,增加就业的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降低了其环境标准,发达国家也被迫降低环境标准以阻止资本流出,从而使全球跌入低工资与破坏环境的恶性循环。降低环境标准的原因主要有保护国内企业,增强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政府单纯追求经济的发展,降低环境标准,吸引外资,对外资监管不力,忽略了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Conrad(1993)和Kennedy(1994)在他们创立的三国垄断模型中,假设两个国家只有一个垄断厂商,它们出口全部产品在第二国进行古诺竞争。两个厂商的生产活动都产生污染,并对本国造成污染损害。当两国政府只能通过征收环境污染税或制定排放标准来控制污染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单边政策是“环境倾销”。这一结论意味着在古诺—纳什均衡下,两国政府都将使用环境政策补贴本国厂商,并不断降低环境标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向下竞争”,竞争的结果是三国的环境都遭到破坏。

Daly、Esty、Dua和Esty,以及Esty和Geradin他们的研究结果都认为作为全球贸易自由化的结果,各个会纷纷降低各自的环境质量标准以维持或增强竞争力出现所谓的向环境底线赛跑。

3.2产业漂移假说

产业漂移假说又称“污染避难所假说”或“产业区位重置假说”,是指污染密集型产业的企业倾向于建立在环境标准较低的国家或地区。但是没有经验数据显著地表明出现污染避难所的现象,原因是环保标准对生产成本影响太小无法激励产业转移,在地点的选择上通常认为政治稳定性、国内市场规模、人工成本、利润容易回国等因素更为重要。

是否会出现污染避难所现象的关键是相对优势理论是否可以凌驾于不同的环境标准之上,如果环境政策的差异决定相对优势就会出现污染避难所现象,全球的环境就会恶化;如果相对优势的差异影响程度比环境政策强,则具有清洁生产产业的相对优势的国家,当地的环境可能改善,而其他地方可能污染扩大,由此看出贸易对环境的影响依赖于一国的潜在生产能力,贸易模式取决于这两种影响中那一种的影响程度更大。

国内外文献中对于环境标准是否会造成污染避难所现象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环境管制严厉的国家或地区的企业为了保持自身的竞争力会转移到环境管制相对宽松的国家或地区,从而出现污染避难所假说。另一种持相反的观点,认为环境管制不会导致污染避难所现象。 第一种观点认为,环境标准对于经济的影响体现在对于制定较高环境标准的国家的企业来说,环境标准较高会增加生产的成本,从而降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了降低成本,本国企业开始向环境标准低的国家转移。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为了吸引外资,促进经济的发展,会竞相降低环境标准,从而出现了污染避难所现象。

Esty(1995)认为,在理论上,环境标准较高的国家的企业与环境标准较低的国家的企业相比,的确处于竞争劣势,一国的严格的环境政策会迫使肮脏产业向环境宽松的国家转移,出现污染避难所现象。

Low和Yeats使用污染产业出口占世界总出口份额和某一产业的显示行比较优势指数两个指标,检验污染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迁移,结果发现,污染产业在工业化国家份额下降,工业化国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环境管制导致污染产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Grether(2002)利用1980—1998年52个国家《产业国际标准分类》(ISIC)三位数代码的污染产品的生产和贸易份额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有色金属外,其他污染产业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

在国内,沙文兵、石涛(2006)利用我国30个省市1999—2004年度的数据,构建了一个计量经济模型对外直接投资的环境效应进行测度,结果显示,对外投资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显著的负面效应。

第二种观点则认为,环境避难所的这种假说是建立在严格假设条件之上的。这类环境标准较低的国家往往缺乏现代工业所需的技术熟练的劳动力、资本与制度(如不受政府掠夺的安全的产权)。这些因素会增加生产成本,而且很可能会高于基于工资或环境标准差异所带来的生产成本的下降,所以污染避难所假说未必能够成立。

Harrison(2002)利用美国减污成本数据考察了美国流向墨西哥、委内瑞拉、摩洛哥等国的外资流向,结果发现没有很显著的证据证明对外直接投资流向东道国污染密集产业。 胡舜,邓勇(2008)在《基于FDI的污染密集产业跨国转移研究》中发现,总体上外商直接投资没有显著的污染产业转移偏好,但在部分产业中确实存在污染转移现象,FDI的引进没有加重中国的环境污染。

何正霞,许士春(2009)则利用我国1990—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经济开放对环境的影响,发现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环境,而出口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环境,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的共同作用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

有学者还指出外商投资方向与本国的产业结构有关,外资企业的产业构成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污染密集产业转移倾向,其投资结构与本国本身的污染产业的构成相关,外商投资的产业流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本国本身的产业构成状况造成的。因此,投资所在国要调整本国的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改善环境质量。

4 简单的评述

随着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学术界关于环境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也日益丰富。由于研究目的、思路和方法、数据及模型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研究结论的分歧很大。纵观现有的研究,以下几个方面仍存在进一步研究的可能。

现有理论多集中在宏观或中观层面上来分析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缺少微观层面的分析,即环境质量与微观企业竞争力之间关系的分析。在这一点上,现有的文献资料涉及较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贸易的规模效应是否对环境有利。 在污染型产业上具有优势的国家的贸易带来的收入是否可以支付环境成本,如何支付,是否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那么随着收入的增长,经济增长为支付更清洁的环境提供了财力和自愿性的积极的影响是否可以抵消由贸易增长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就国内研究而言,国内环境标准的提高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一问题则更需我们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加以关注。 参考文献

[1]Kuznets,S. 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 [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55,(45) : 1~28.

[2]Genevieve McInnes,《贸易对环境的影响:主要的问题和挑战》,蔡迪译. UNEP产业与环境,第25卷第3-4期 2003年.

[3]赵细康.《论贸易、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广东社会科学,2002 年第1 期.

[4]刘林奇.《对外贸易与环境问题关系研究综述》《经济师》. 环球经济,2008年第6期. [5]张琴,张志辉.《 国际贸易与环境 ——相关假说评述》 国际贸易问题 2005年第9期. [6]陈钧浩.《 国际贸易、FDI与资源环境关系的现实、理论与启示》 绿色经济.

①本文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编号:0910295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