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山东苍山城前村汉墓题记与画像石考

山东苍山城前村汉墓题记与画像石考

来源:锐游网
19

故犯上為^

文图张露胜/东苍山城前村汉墓位于苍山县城前

杨爱国等学者对题记进行了解读和释文,笔者 拜读之后甚为钦佩,也发现题记中部分词语漫 漶不消以及释文中关键字的解读、断句有商榷 之处,所以在该墓发掘近50年之际再书小文, 以画像石与题记相互印证的方式重新解读碑刻, 以纪念为画像石研究做出贡献的学者。

j

村的土台之上,于1973年5月由山东省博物馆与苍山县文化馆协同发

掘,发掘报告于《考古》1975年第2期发表。 此墓早年曾遭破坏,墓道损毁严重,墓门丟失, 墓室分为前室和后室,前室东西两侧为耳室, 东侧为龛,设有神位,随葬器物数量不多,但 竊室画像保存完好,采用凸面线刻的雕刻技法 表现出明显的临沂地区风格。墓葬共出土 11块 画像石,除了青龙白虎一石位于西主室顶部, 其余均位于墓室前室。其中前室东壁横额一石 极为重要,描述送葬队伍行至天门由仙人接引 魂魄升仙的内容,为画像石中首现,清楚地展 现了汉代的丧葬习俗和生命观,与惠民县定光 佛舍利石棺、芦山县王晖石棺的天门升仙题材 如出一辙。前室西耳室横额下立柱发现两块碑 刻,题记共计15行328字,其语言凝练、对仗 工整,虽没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的华丽辞藻, 但对这座东汉墓葬画像的内容描述之详细在汉 代题记中甚为罕见,它对研究不同画像题材在 汉墓中的作用及了解汉代人“两世说”的生命 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几十年来王恩田、李发林、

元嘉元年八月廿四日,立郭(椁)毕成, 以送贵亲。魂零(灵)有知,柃(怜)哀子孙。 治生兴政,寿皆万年。

前三句交代了建墓的目的,旨在送贵亲升 天,保佑子孙治生兴政、寿皆万年。零(灵) 本义为跳舞降神的巫,后指神灵、灵魂。历史 上有两个朝代有“元嘉元年”的年号,一为东 汉桓帝刘志的第三个年号(151年),二为南朝 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424年),根据出土的晋 代器物以及部分散乱丢失的汉代画像石,可以 推出此墓为汉墓晋用。汉墓晋用的现象在山东、 河南、四川等地区多有出现,其与曹魏之后兴 薄葬有重要关系,南朝时薄葬更甚,同时拆汉 萆或汉祠建墓也有前代圣物对招魂升天更具效 力的意味。与长清孝堂山、嘉祥武氏祠等传统 汉代题记不同,碑文中用“以送贵亲”而非“吾亲’’

Epigraphy

金石之声

或“吾母”等表述,且题记内容通篇描述墓室 中画像石细节并未讲述逝者姓名、生卒、籍贯、 事迹等内容,表明题记的撰写者非逝者至亲, 可能为逝者亡后亲属修建墓室补刻石碑。

薄(簿)疎(疏)郭(椁)中画,观后当朱爵(雀), 对游吳(迁)杣(仙)人。

“薄”借“簿'《汉书.食货志》载“与郡 县通奸,多张空簿”,指账簿或册。“疎”借“疏”,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载“赵主父令工施钩梯 而缘播吾,刻疏人迹其上”,其有雕刻之意。“爵” 指代“雀”,即朱雀,与青龙、白虎、玄武分居 四方,在先秦时期被认为有接引死者灵魂升天 的作用,在墓葬图像中并非指示方位而是引领 魂魄。《楚辞》曰“飞朱鸟使先驱兮,驾太一之 象舆”,此处“使先驱”的朱鸟也是朱雀。朱雀 又与凤凰不同,虽同为神鸟,朱雀为天界四灵 之一,凤凰为人界四兽之一。《淮南子》曰,‘‘羽 嘉生飞龙,生凤鸟,凤鸟生鸾鸟,凡羽者生于 庶鸟”,凤凰为同为四灵之一的龙的后裔。“栗” 借“遷”,“遷为“迁”的繁体,有迁升飞翔之意。 “拙”借为“仙”。此句承接上句,主要针对逝 者而言,依照当时的摹本图册在墓室中刻有画 像,逝者尸解之后,魂魄看到墓室壁上的画像 应当追随朱雀升天,魂魄与朱雀成双飞翔升天 为仙人。此句是对魂魄升仙的导引说明,寄予 了墓室建造者的美好愿望,同时也表明在汉代 椁中之画应有摹本,建造者依据社会上流行的 丧葬图像摹本进行摘选成稿,而非墓主人、建 造者或工匠的艺术创造。

中行白虎,后凤皇(風)。中直柱,只(双) 结龙,主守中霤(流),辟耶(邪)央(殃)。

“行”作行走之意,这句是说前室中间有一 只行走的白虎(墓室南壁中立柱有一向上方行 走的虎行图像与此句对应),前室后方为主室, 此处根据题记应有一凤凰(对应画像石并未发 现)。这句中的白虎与凤凰跟四灵与四兽不同, 这里主要表达的是辟邪和祥瑞之意。双结龙画 像位于墓室前室北侧中立柱,“霤”借“流”, 本意为屋檐,此处当中流砥柱讲,《晏子春秋•内 篇谏下》曰“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

入破柱之中流”,意为像砥柱山一样起到支柱作 用,即双结龙如题记所言起中流砥柱的作用, 同时也能够辟邪和避祸。

室上硖(玦),五子輋(舆),童女随后驾鲤 鱼。前有白虎青龙车,后即被(披)轮(輪)雷公君。 从者推车,平(萍)捏冤(鹓)厨(鹘)。

“硖”借“玦'指石块。'‘擧”通“舆”, 指马车。有学者将五子指代五位童子,将此句 释为童子抬轿,而根据此段主要描述仙境中雷 公出行的故事,五子应为北斗七星中的五星, 五子舆特指神仙出行乘坐的车辆。南阳王庄汉 墓出土的《天帝出行图》中,有三神人拖拽 一五轮车,车中一神仙乘坐,车后有风伯口吐 云气,嘘气成风,雨师双手端罐倾倒降雨。其 中北斗七星中的五星作轮,此车为神仙的星座。 驾鲤鱼是汉画像中常见的神仙题材,这句描述 了前室上方一画像石,前有神仙出行五星车,

中行白虎\"\"双结龙\"画像石拓片

20 21

童女在其后驾鲤鱼跟随。“被”借“披”,意为 覆盖在肩背上。“轮”借“蝓”,为能兴云雨的 黑色神蛇,肩披神蛇的图像流传至今多有出现, 神武将的画像中就有武将肩披神蛇的模样,多 为辟邪之意。同时,蝓能兴风作雨的神异与雷 公在神话中打雷降雨的作用相同,此处蝓应为 雷公行雨神兽。此句描述了前方有一车由青龙 白虎拖拽向前,随后雷公披蝓行雨的画面。“平” 借“辨”,是古代对雨神“辨翳”的简称。“捏” 字多被认为“裡”,当农具讲,在原碑刻中偏旁 为“t”,做动词用,原意为平托。“冤厨”二 字借为“鹤鶸”,其为凤凰五种之一,《小学绀珠》 卷十曰:“五凤谓:‘赤者凤、黄者鹓鶸、青者鸾、 紫者鷲鷲、白者鹄。w’此句释为雷公的随从推 车,雨师手托鹓鷀。此段描述的画像石并未发现, 但通过文字描述可以想象出神仙行雨的画面: 雷公乘五星神车,前有龙虎拖拽,后有仙人推车, 雨师持凤降雨。

上卫(渭)桥,尉车马,前者功曹(曹), 后主簿,亭长骑佐,胡便(使)弩。下有深水 多鱼者,从儿刦(刺)舟渡诸母。

“卫”借“渭”,指通往长安帝陵的渭桥, 巫鸿先生考证为汉帝逝后经渭水桥到帝陵下葬, 后泛指逝者下葬前通往阴间必过之桥。“尉”即 县尉。功曹为州县中的主要吏官,主管考察记 录业绩、掌管地方人事及处理部分政务。主薄 为地方掌管文书的佐吏。亭长在秦汉负责地方 治安,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多以服兵役已满 期之人充任,设于城内或城厢的称“都亭”,设 于城门的称“门亭”,均置亭长。此处有多个官 职名:县尉、功曹、主薄、亭长,描述了墓主

下葬时送葬队伍的气派和人员构成,同时这些 地方官职又同为阴官小吏,在画像石中出现, 代表着阴官护送魂魄入殓升仙。胡人骑射的场 景在汉墓中经常出现,在沂南北寨汉墓中,胡 汉战争的场景被置于墓室正门上方,起到祛除 邪祟、西方升仙的寓意,这里胡人使弩的画像 位于前室西壁横额的位置,同样起到辟邪升仙 作用。“剌”借为“刺”,撑船、划船,《淮南子•原 道训》曰“短袂攘卷,以便刺舟”,欧阳修在《石 楼》中曰“高滩复下滩,风急剌舟难”。“从儿’’ 为儿辈的从役者,根据汉代丧葬传统,妇女不 能过桥,遇桥则撑船过水,在画像石与题记中 表现为一男子撑船带妇女渡河。前室西壁横额 画像石(编号9)融合了车马出行、渡渭水河、 胡汉战争等几个传统题材,将这些画面融合于 一块画像之中亦为汉代墓葬少见。

便坐上,小车軿,驱驰相随到都亭,游徼 候见谢自便。后有羊车橡(像)其戏(權),上 即圣鸟乘浮云。

“便坐”为墓室一侧的夹室。“軿”为古代 妇女乘坐之车,与前后题记墓主的女性身份相 符。“游徼”为秦汉时期地方上缉查盗贼的乡官,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载“所谓游徼,徼循禁 备盗贼也”。“饈”借为原指车轴头的圆筒, 后通指柩车,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认为“輯、 所以祭轮也,祭钒、所以祭舆也”。夹室上方的 一块画像石(前室东壁横额画像石,编号7)详 细描述了丧葬车队抵达阙前的场景,逝者乘坐 祥车跟随车队抵达墓地,游徼于阙前拜见了亭 长,半掩的魂门内有三位仙人持費草向外张望, 阙上立有一凤鸟,送葬队伍上空刻有层卷的祥

前室西壁横额画像石(编号9)拓片

22 Epigraphy金石之声

云。亭长恭迎送葬车伍在汉代画像石中多有表 现,汉晋的石棺一侧也常刻画仙人在半掩天门 内招引魂魄的场景,而完整描述天门形象和车 队构成是首次在苍山汉鎮中出现。此石对于考 证汉代墓地结构、丧葬传统以及神仙观有讯耍 意义。

其中画,橡(像)家亲,玉女执尊杯桉(案) 拌(丰),局(举)怵(秫)穩杭好弱充(貌)。

前室东壁画像石(编号8)被横置,应为晋 人搭建墓室时误用。此石分三层,上层虎凤图 与下文中“上有龙虎衔利来,百鸟共持至钱财” 相对应,“上”也表明图像所在此石中的位置; 下层为车马出行,一人骑马导行,有两辆马车 跟随其后,第三辆马车仅有马首豁出;中间一 层为本句所描述的画面。“桉”为“案”,汉代有 短脚盛肉食的木托盘,此案为画中央女主人前 置的案几,即成语“举案齐眉”中的案。“拌” 为“丰”,描述数量之多。“杯案”在文献中多有 使用,如石介《留题敏夫隐君》中“杯案萧疏 滋味长”,叶适《读王德甫文卷因送省试》“尘垢 拭杯案”。“局”借“举”。“秫”指代由秫酿造的 秫酒。“穩杭”借为“引吭' 意为引吭高歌,张 华注《离经》曰“搏则利嘴;呜则引吭”。“弱”,《列 子•汤问》载“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 孀妻弱子”,这里的“弱”表示年幼、年少的样 子。“兒”借为“貌”,意为样貌。此句指出:该 石中间的画像居中的妇人神态像朵室主人,分 旁有玉女手执酒尊,前方酒杯和肉案陈设丰盛, 中间的妇人举起秫酒引吭高歌好像她年轻时的 样子。此石位于前室东侧耳室龛内,此处应为 入葬后送葬者祭拜墓主之处,此石中心的妇人 形象与墓主相对应,后由f此石被晋人横置而

不再具有神位的作用。

堂硤(玦)外,君出游,车马道(导)从, 骑吏苗(留),都督在前,后贼曹(曹)。上有龙虎 街(衔)利来,百鸟共侍(持)至钱财。

“堂”指主室,即墓室的后室。汉代官僚出 行时会有导从开路,前驱者称导,后随者称从。 从汉代始,郡县均设置贼曹一职,主要负责盗 贼事fi,屈于郡县五史之一。《后汉书•舆服志 上》记载:“公卿以下至县三百石长导从,置门 下五吏:贼抨、督盗贼、功曹,皆带剑,三车导; 主簿、主记,两车为从。” “骑吏”为官员出行 时随侍左右的骑马的吏员。《汉书•韩延寿传》 记载:“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 功t议罚白。”此句所述场景并非与墓主人丧葬 相关,而是汉代墓葬中的车马出行这一类传统 题材。墓门楣石画像6 (编号1)的画面与题记 桕结合,与文献中的官吏设置及出行礼仪相吻 合,官员出游会有车马导从队伍,督盗贼为前导, 贼曹为后导,骑侍吏员留在府中。车马出行的 画面上格有五虎一龙及双兔的形象,多为祥瑞 阁案。“龙虎衔利、百鸟持钱”为流传至今的吉 语,此话应为上句所提画像石中上层画面,应 刻于“好弱貌”之后。

其硤(玦)内,有倡家,生(笙)泮(伴) 相和仳(匹)吹卢(芦),龙爵(雀)除央(殃)鹬 (鹤)喝(啄)魚。

“倡家”在汉代是指出入天子诸侯的宫殿和 权门之家,在其宴席上表演歌舞和伎艺以维持 生计的群体。“相和”足相和歌的简称,《晋书-乐 志》载“相和,汉旧歌也,丝竹更相和,执节 者歌'相和歌是继承战国时期的楚声由来自民 间的徒歌发展而来,在竽、瑟、筝、笛、笙、箫、

前室东壁横额画像石(编号7)拓片

琴等弦乐器与吹管乐器的交替伴奏下,由歌唱 者击节而歌,形成了乐器伴奏与歌唱相互应和 的形式。“笙”与“芦”皆为相和歌的伴奏乐器。 前室南横额画像石(编号5),分上下两格。下 格为主画面,左侧三人席地而坐分别手持箫、笙、 芦演奏;其右有二人表演长袖舞,为相和歌的 伴舞者;再右有一人持壶倒立,另一人表演八 丸戏,两人的杂技表演与左侧的长袖舞蹈相得 益彰;最右侧有三女拱手而坐,似在随乐而歌; 三女左侧有一女子手持鼓植击鼓伴奏。这幅相 和歌图与题记描述基本一致,题记中描写了画 像石中有歌舞艺人,笙与芦相配合为相和歌伴 乐。此画像为汉墓中常见的乐舞图,画面描述 了墓主人升仙之后,在仙界享受乐舞盛宴的享 乐时光。画像石上格表现了祥瑞图案,左侧一 虎,其右有二龙缠绕,中间画有兽身凤首的神兽, 右侧为二鹤啄鱼图。图像与题记完全一致,题 意为:左侧二龙与中间的朱雀辟除灾殃,右侧 的二鹤琢鱼预示子嗣旺盛、繁衍不息。

堂三柱,中尧(绕)丈龙妫(挥)非(飞) 详(翔),左有玉女与杣(仙)人,右柱石□请 丞卿。新妇主(住);•寺给水浔。

在墓室正门有三根立柱。中间立柱上刻四 结龙(飞龙、应龙、蚊龙、先龙,为万物始祖) 腾空飞翔。左柱分三层,上层刻有西王母端坐 于灵芝状宝座上,手持仙草,头有发髻,座下 有狐狸和白猿向西王母行礼;中层和下层有男 女羽人立于三山形状的昆仑山上向左而行。右 柱分三层,上方两人向右站立,下方一人面向 外面拢袖而坐,上层一人头戴武冠(汉代武官 所戴),中层一人头戗法冠(秦灭楚后赐执法近 臣,汉代用为御史常服,为文官所戴),下层端 坐一人头戴通天冠(百官月正朝贺时汉代天子 所戴)。中间立柱的四结龙为辟邪之意,左侧西 王母及羽人形象象征着逝者升天之后所处的仙 境及仙人形象,右侧的文武两官及帝王的图像 应为文武官员拜谒帝王的横幅竖制而成,象征 当世的朝廷。晡像石与题记基本对应而表述略 有不同,题记上说中柱缠绕有丈余长的神龙挥 动着向天空飞翔;左柱有玉女与仙人形象;右

柱一字不清,根据大意在上文中选取了 “疎” 字替代,意为右柱上刻有请丞卿的图像。题记 将西王母写为玉女,将朝廷写为丞卿,墓葬作 为升仙之所,是逝者生命轮回中重要的一环, 画像也描述了仙界和人间,其所书所刻皆应严 谨无误,从这两处笔误可以看出题记撰写者并 非墓室图像的设计者,先建墓室后写题记的可 能性更大。“新妇主待给水得”一句在此处甚是 奇怪。新妇应指墓主,“待”为水边的沙洲/得” 借为“得”,此处意为“德”,墓主新婚时住在 水边的沙洲,具有给水的德行。此句为描述墓 主的贤德,而在墓门的画像石三柱中未有表现, 三立柱主要以辟邪、升仙意义为主,并未涉及 德行及典故,此句可能撰写位置不对,或是在 墓室所失的两扇墓门上有所体现。

堂盖,签(葱)好中f (瓜)莱(叶),上口 色未(味)有,盱其当饮食,鱿(就)夫仓,饮江海。

“慈”借为“葱”,指代青色。“tr为“瓜”

墓门楣石画像石(编号1)拓片前室东壁画像石(编号8)拓片

24 Epigraphy金石之声

前室南横额画像石(编号5)拓片

字减笔。“未”借为“味”,意为滋味。“夫仑” 在汉代墓葬中多有“天仓”“大仓”等说法,均 指享用不尽的粮食。此句在描写墓室顶部的觉 盖,题记中堂盖在发掘中并未发现,墓顶足用 四块三角形石交错叠成藻井,上方再覆一块石 板为顶盖,顶盖中刻一圆形,其形制图案与题

记记载不符。根据题记,原堂盖中间刻有瓜果 枝叶的纹样好似郁郁葱葱,堂盖上的瓜叶好像 有颜色和味道(后句一字不清,现借上文中“橡” 字描述其意),墓主看到它们就可以当成食物, 食用仓中的粮食,喝江海中的水。

学者高迁宜印绶(授),治生日进钱万倍。 长鱿(就)幽冥则决绝,闭旷(圹

)之后不复发。

此句作为题记的结尾寄托了对子孙后辈的 期望和对墓主离去不再烦扰生人的愿望。希望 子孙后辈做学问者升官高迁授予官印,生意兴 隆曰进万倍金钱,墓主魂魄来到阴间则与人世 间断绝关系,墓室关闭之后魂魄不再回来烦扰 世人。

题记从整体而言完整描述了墓室中画像石 的位置和画面,但“上有龙虎衔利来,百鸟共 持至钱财”“左有玉女与杣人,右柱石疎请丞卿。 新妇主待给水浔”等句可以看出题记的撰写者 并非览室图像的设计者,而是建好总室后依照 画像而写成,其撰文并未提及墓主的生卒、事 迹等个人信息,完全是图像描述和秦汉流行俗 语,并以“家亲”称呼墓主人,由此可以推断 撰文者并非墓主的儿孙至亲,应为其远亲或好 友出资修建S室并撰写题记。本文以图像和文 献对照的方式解读了前辈学者误释的语句,但 仍有两字由于碑刻损坏辨识不清,故借原文中

墓门三立柱画像石(从左至右,编号分别为 2、3、4 )拓片

两字代用,甚为遗憾。H

(作者为山东博物馆工作人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