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如何在一日生活中渗透游戏精神

浅谈如何在一日生活中渗透游戏精神

来源:锐游网
快乐阅读 / 经验交流【摘要】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在实施课程游戏化以来,我始终将游戏的理念和精神渗透在一日生活之中,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让一日生活迸发出许多游戏的火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一日生活中的过渡环节,通过多种游戏活动让幼儿在不知不觉、自然而然中过渡到下一个活动环节。没有打闹和争抢,没有呆板的言语说教。有的只是多功能、多变化的材料、区角和隐藏在环境中或明或暗的游戏规则在引领着孩子。【关键词】课程游戏化 一日生活 过渡环节 幼儿发展

如何在一日生活中更好地渗透游戏的理念和精神呢?我觉得游戏的开展首先要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学些特点和实际水平,同时又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和符合他们发展需要的。因此,教师应该坚定自己的信念,保证课程游戏化的实施,让幼儿在一日生活的各种游戏中尽情的玩,尽情的享受自由和自主的快乐,从而获得各种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条件。

一、一日生活中过渡环节游戏来源的设计与实施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孩子们每天不仅生活在家庭、幼儿园这样的小环境中,同时也生活在我们当下科技发达、信息发达的社会大环境中,他们每天可以从不同的途径接触到很多不一样的人、事、物,并能够从中感受和体验到自己喜欢的和感兴趣的事物。在整个幼儿期,孩子们的性格特点就是好奇心强和好模仿。因此,这些游戏来源生活、来源于幼儿感兴趣的事。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发现这些事物和问题,以便为幼儿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游戏中幼儿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的思考与研究

游戏环境的创设包括室内外环境的创设,同时还包括教师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尤其是教师在游戏中的态度,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才能够让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积极地表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要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自我展

- 124 -

活中浅◇渗谈张晓透如燕

游何戏在精一神日生

示、自我探索的机会,激发幼儿参与各项活动的兴趣和欲望。

“生活处处皆教育”,当孩子们看到或听到电视、电脑上轻快的音乐时,他们会不由自主地跟在后面摇摆、轻唱。艺术活动是他们进行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他们用唱歌、跳舞、表演等形式主动积极地表现自己,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感受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与别人交流的喜悦,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一种因自己的自信、自主而产生的愉悦感。

三、区角游戏材料提供的丰富和可变性的智慧与创新

游戏材料是游戏的物质支柱,材料的选择和运用需要教师的智慧和创新,既要适合孩子,又要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喜欢玩的,而且可以一物多玩。在日常活动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们在玩过某种材料后,随即就对材料失去了兴趣,有的是材料对于他们来说过于简单,没有挑战性;有的是有难度,不想去挑战。因此,材料的选择和投放需要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分层次投放,教师在投放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四、幼儿共同制定游戏规则及自觉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与指导

孩子是一面镜子,从孩子的身上就可以看出班级老师的管理能力,可以看出老师倾注的心血。孩子的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当班级制定出一些

游戏规则和常规管理的办法时,首先就要得到孩子们的认同。只有他们认

同了、接受了,那么规则的制定才是有效的。

开学的第一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参观了区域游戏区,他们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区域里面收拾得整整齐齐,玩具归类摆放清楚明确,图书角的图书按形状、大小排列有序,孩子们有了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参观和观察,他们感受到区域游戏区的整齐美观,并且讨论制定了一些游戏的规则,以及发表了自己如何做好游戏区主人的意见。当然,还有孩子们最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什么时间可以过来玩呢?我的承诺是除了老师组织的活动以外,小朋友自主自由活动的时间都可以过来玩。但是玩过游戏之后,要学会收拾整理,玩具材料归类摆放;用过的东西要放回原处,以便下次需要的时候,能够顺利找到等等。班级一日常规的管理贵在坚持,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要细致、有耐心,增强幼儿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促进各种习惯的养成。

五、课程游戏化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实施的反思与发展

课程游戏化,游戏教育化。在课程游戏化实施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和困惑。但是我没有退宿,也没有停滞不前。而是带着问题和困惑,不断地进行反思和验证。努力使孩子们在园的一日生活充满童趣和快乐,想孩子之所想,不断更换区角游戏的材料,结合主题、特色、孩子们的兴趣需要随时调整区域的设置。给予孩子充足的自主自由时间,保证班级上的每一位孩子都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各种游戏中去。对班级上参与游戏主动性还不够的孩子,及时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建议他们用交换玩具或扮演某种角色参与其中。始终铭记一日生活中的游戏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和自由,可以让孩子寻找自信和自尊,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促进幼儿的发展。参考文献:

[1]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3]梁志燊.学前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如皋市西城幼儿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