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基本对策分析
摘要: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与当前的环境有很大关系,但由于我国对体育事业的起步相对较晚,就产业的综合性和创新性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基于此,本文将重点阐述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对策分析由于20世纪90年代的体制改革,我国的体育事业开始发展,近年来经济的不断发展为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但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期较短,加上环境因素和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依然需要采取一定的对策解决发展中的阻碍。
一、体育产业概述
关于体育产业的概念,国内外有着不同的见解,一种说法是体育产业是与体育活动有关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我国的学者认为体育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运动的体育事业。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体育产业是体育服务业。以上几种观点最大的区别在于产业界定的范围有所差异。但通过对世界各国对体育产业的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各国都把体育物质产业和服务产业归纳到体育产业的范畴。因此本文认为体育产业应该是与体育活动有关的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
二、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现状
通过对2000年到2004年国内13个省份对体育产业的统计可以发现,我国的体育产业工作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普遍设施,因此就当前的数据而言,依然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通过相关专家的测算可以发现,我国体育产业在2001年获得大幅度增加,整个产业层次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层主要包括北京、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地区;第二层包括辽宁、山东、福建、河北、湖南、湖北和黑龙江等地区;第三层包括上述地区以外的地区。不同的地区产值有很大的差异。
(二)中国体育产业的特点分析
第一,产业发展不平衡,区域差异非常明显。就全国范围而言,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存在东强西弱的问题。就产业的增值情况而言,最高的省份在山东省。相关的数据也能反映这种问题。
第二,体育产业的核心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就我国的体育发展而言,在创新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文化底蕴非常浓厚,在体育项目活动的设计上应该结合区域性特点,提高创新水平,从而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我国的体育产业在设计上相对单一,因此难以带动消费。
第三,竞赛表演项目质量水平较低,出色的企业较少。当前我国的体育用品中有部分企业的效益较好,但就体育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健身服务行业,依然没有足够强大的企业引领发展潮流。另一方面,我国的竞赛表演项目由于项目的创新水平以及发展的跨越性等因素,导致我国的市场承受能力相对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这都影响着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水平。
三、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的对策
(一)注重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体育产业,充分宣传全民健身的健康理念。重点
186
就是做到以人为本。因此就体育产业发展的总目标而言,应该严格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提升群众的健康水平为目标,并重视人性化和人文关怀,通过对体育活动的多样化设计,改善体育产品的供给情况。
(二)由于产业结构,重视提高服务水平
第一,政府部门应该发挥好带头作用,通过积极鼓励投资,并制定多元化的投资方式,充分吸引社会资源。从而对体育产业模式和结构进行优化;第二,通过政府税收增加体育服务水平。对于体育产业的部分企业可以通过控制税收的方式,鼓励产业发展,从而带动行业的进步;第三,可以通过施行投资融资政策等方式全力支持体育服务产业的发展。
(三)重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
经济发展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因此体育产业的发展应该依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致力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用发展。第一,应该积极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第二,为提升人们健康文化生活,需要改善体育服务质量和产品的生产质量。同时还应该做好不良文化的抵制工作。
(四)鼓励体育产品规模化、企业化发展,提升竞争力
当前我国的体育产业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产业集中程度相对较低,经营方式相对落后,因此整体的竞争力不强。为改善这种情况,政府部门应该建立相应的政策,并按照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对中小型的企业制度进行改革,从而不断对资源结构进行优化,加快经营制度的改革,促进体育产业朝着创新的方向发展,不断提升行业竞争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产业的发展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符合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需求。因此我国应该顺应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发展战略,通过全面推行全民健身理念,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还应该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加快产业结构和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提升我国体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萌.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基本对策研究[J/OL].价值工程,2019 (28):1-2[2019-09-09].https://doi.org/10.14018/j.cnki.cn13-1085/n.20190823.001.
[2]陈钢.新时代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与推进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19 (06):76-81.
[3]叶明志,
朱怀远,项亚光,金庆凯.体育院校与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现状及思考[J].皖西学院学报,2019,35 (02):127-13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