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浅谈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来源:锐游网
◆◆◆◆ 浅谈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周静 (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 【摘要】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存储空间小、不易损坏且可以存储纸质期刊资源以外的其他任何数字化资源,它是未来图书馆的主要形式。 然而,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只有我们妥善解决了这些问题数字图书馆才能康健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信息孤岛版权 数字图书馆,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有高度价值的图像、文本、语 关键词等检索字段的二次文献整合到自己的数据库中。再通过原文件的 音、音响、影像、影视、软件和数据库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 存储物理地址进行链接.这就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是必须获得现有电子文 的加工和压缩处理,使其转化为数字信息,然后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高质 献数据库中的二次文献;二是原文件的存储物理地址不得改变。否则无法 量保存和管理。实施知识增值,并通过网络通信技术进行高效、经济地传 播、接受,使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从网上得到各种服务,同 时数字图书馆还包括知识产权、存取权限、数据安全管理,加强研究机构、 商业机构、政府和教育团体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等内容。数字图书馆相比于 传统的图书馆表现出的优点有:它信息储存空间小、物理空间小、不易被损 坏;可以收藏纸质的书刊报纸等资料以外的其他数字化信息资料,例如视 频、音频资料、光盘资料、计算机程序等数字化信息资料。同时还有查阅方 便快捷、传递远程信息的优点。 我国的数字图书馆起步相比于发达国家要晚一些,其建设目前还处于 理论研究与局部开发阶段,但它在信息时代突显的优势已被人们所接受, 并在加速发展。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是推动我国图书事业发展 的重要保证,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是对传统图书馆的一次革命,是对 传统图书馆工作的挑战,对未来图书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我国数字图 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实践中遇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只有充分认 识并妥善处理好这些问题,我国数字图书馆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1数字图书馆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1.1资源建设 资源建设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目前国内大多数图 书馆都开始重视图书馆资源的建设,但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1.1文献资源的重复建设 目前,在我们使用的电子文献中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文本格式,这类电 子文献主要是通过对纸本文献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而来,其来源主要是印 刷型文献;二是音像、视频等多媒体格式,这类电子文献来源于音像制品和 电视节目等。不论是哪种格式的电子文献,其来源大多是公开发行出版 物,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润。作为原始文献资源的拥有者不可能仅局限 于某个数据加工商对其产品进行数字化加工。这样电子文献就不可避免 地出现重复建设的现象,图书和期刊的电子资源尤为突出。这种文献的重 复建设不但增加 图书馆在电子文献上的购置成本,也造成了存储设备无 效的负荷。 1.1.2信息孤岛问题 文献资源的数字化改变了人的阅读习惯,人们通过网络可以足不出户 地查阅到想要的信息。并在较短的时间内下载下来。但所要的资源不可能 只存在于某种电子文献资源中,也不可能以单一的数据库或数据库结构出 现,这便是人们所说的信息源异构。因此如何为人们提供一种新的检索手 段,以便快捷、方便、准确地从各种电子文献中获取所要的资源,于是便出 现一种称为“异构库跨库检索”的检索平台,所谓的“异构库”是指不同电 子文献所使用的不同数据库和数据库结构。由于我国对于电子文献没有 一个统一的加工标准,因而,在数据库类型、数据库字段的长短及数据字段 的命名方式上也各不相同。各种数据库的检索窗口及检索方式也各不一 样。因此,如要检索某一内容,哪怕检索的内容是相同的也必须分别打开 不同的数据库检索窗口,并分别输入相同的检索词进行检索,这无疑是不 方便和重复的操作过程。“跨库”则是为了打破这种各自为阵的检索方式, 人们寄希望建立一种检索平台来对现有的电子文献进行一次性检索。目 前,这类系统国内有“DIPS”、“TRS”等。但这些检索平台都有一个致命的 弱点,那就是必须对现有的数据库进行整合,即把包含题名、作者、出版者、 64 08/2010 打开原文。此外还不能对镜像站以外的在线数据库进行跨库检索。随着 各数据商对数据的保密性不断加强,这类异构库检索平台愈来愈难得到这 些数据库的二次文献,因此,这类“异构库跨库检索”并没能起到多大的作 用,“信息孤岛”的现象依然难以改。 1.2人才技术问题 建设数字化图书馆需要电子信息的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如果是自主 开发技术更为复杂。另外,平时的维护服务与管理都需要专业的技术人 员。如果是信息资料的长期保存问题将更为突出,因为磁性载体使用时间 寿命较短,正常记录与存储信息的软件和设备,三四年就要更新换代。我 国信息技术人才比较匮乏,人才有限,这是制约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一大 因素。 1.3版权问题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是信息资源,数字馆藏无论是自制或购入都 会涉及到版权问题。目前图书馆自制数据库往往从著作权已经过期或者 不受版权保护的作品开始,目的是绕开版权问题。有财力的数据库公司是 用重金购买版权。这对财力有限的图书馆来说是无法想象的。通常采用向 信息公司购买等办法,可以避免版权问题。但在当前信息市场不规范的情 况下,往往不经意问也会成为侵权的连带被告,需要特别小心。同时在信 息传输过程中,复制变得非常容易,这样势必影响版权人的利益而成为侵 权行为。上述问题不仅在中国存在,也是世界图书馆界共同面临的难题。 对此,各国的版权法,在保护版权人合法利益的同时,都规定了对“权利的 限制”,即图书馆对作品的“合理使用”的条款。在我国新修改的《著作权 法》中,“权利的限制”一节也作了一些规定。但是图书馆界普遍认为.在数 字化建设中如何处理与著作人关系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于各方面 的继续研究,而得以逐步完善。 2解决数字图书馆建设问题的一些措施 2.1建立一套严格的信息上传审查制度 建立一套严格的上传制度,这样可以保证信息的唯一性,避免信息的 重复建设,这样还可以保证信息的有效性,使网格下存储空间得到最大限 度的有效应用。 2.2使用网络技术实现多种资源的全面共享 在网格技术实现计算机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 源等多种资源的全面共享时。网格就必须解决异构数据资源访问的问题, 在作为操作系统的网格中间件的作用下,形成虚拟计算组织,为用户提供 统一的访问接口,实现网上所有资源的全面连通,构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 “跨库检索平台”。人们只需要在这个平台的检索窗口中输入所需检索的 关键词。便可从海量的、不同数据库和不同数据库结构,以及不同的存储空 间和服务器中检索到有效的信息。这些信息不受区域的限制,这样可彻底 消除目前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 2.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图书馆数字化的建设对馆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馆员已不能满足 数字化发展的需要。由于信息服务讲究效率和质量。面对大量高新技术 设备和纷繁复杂的网络,他们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面对海量超大规模的 资源库群,他们能掌握数据库开发与管理技术;而对大量专业信息和非语 言的数据信息,他们能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网络及时(下转第78页) ◆ 足的状况下。复述历史知识是没有意义的。而尽大可能地借助图片、文字、 现历史的好办法。 近代的广告作品资料相对比较充足,这一部分的讲授应该转移到以作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民族企业的广告出现了明显的抗日救亡的公益性 视频,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带学生到“历史的现场”不失为~个还原,再 品的展示为主,以介绍作品产生的背景为辅。例如: 魏晋时期的书法广告部分谈到了王羲之曾经为一个老妇人题字卖扇 质,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国福昌烟公司”在《申报>上所做的关于“黑龙江 的典故,而找到王羲之题字的扇字自然是不可能的事。笔者注意到这个典 省主席马占山将军,铁血卫国,男儿自强,精忠神勇,万古流芳”的公益性广 故发生在浙江绍兴,而绍兴应该有历史的“遗迹”存在。按照这个思路,笔 告。针对这一系列的广告作品,笔者链接当时的本土烟草公司经营状况、 者通过网络搜索绍兴的旅游景点,找到了当年的王羲之题字的桥——“题 抗日救亡运动、抵制日货运动、马占山将军抗日斗争等背景。学生既了解 扇桥”以及后来王羲之躲避老妇人再次找他题字的“躲婆巷”。同时也有必 了广告创作的情况,也受到了一定的爱国主义情操教育。 要向学生解释,虽然有“遗迹”存在,但这一典故未必真实可信,引导他们树 做好课堂45分钟教学的关键在于老师平时的积累和努力。这要求我 课堂上来。而应该平时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工作,时刻注意积累广告史方面 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备课工具。我们可以通过网络 立正确的历史观。而在讲到“八卦图腾”部分,笔者也通过搜索获得并向学 们的老师不能寄希望于一本“完美”的教材,将教材的内容原封不动地搬到 生展示了中国现存的八卦城、八卦村、八卦田等图片和视频。 它们的存在确实可以增添课堂上的乐趣,适当地穿插一些逸闻趣事作为课 堂教学的调剂是十分必要的。例如: 5.链入历史逸闻趣事。逸闻趣事多见于稗官野史,虽然难以考证,但 的知识。 电子图书馆查阅各种教材、书籍、资料来丰富教学内容,它是“超链接” 楹联广告肇始于宋而盛誉明、清两朝。关于对联的逸闻趣事有很多。 教学模式的第一个链接入口,海量的图片、文字、视频资料借助键盘、 其中明朝朱元璋曾经题写了一副流传千古的对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 鼠标就可以触手可得。但这一切都要以老师有较高的搜索能力为基 斩断是非根。 这则对联本是题给一家阉猪商户的广告,后面有朱元璋以及 础,否则,网络没有办法给你更多的帮助。除了超强的搜索能力,专业 皇后马娘娘的逸闻趣事。再如。明清两代的匾额广告,几乎著名的老字号 史类老师需要有足够的搜索耐心和毅力。客观地讲,包括广告史在内 如“六必居”、“同仁堂”、“全聚德”、“都一处”、“东来顺”、“月盛斋”、“瑞蚨 的艺术专业史教育,虽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不高,很多老师并不愿 祥”、“内连升”等匾额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存在,讲述了这些匾额的诞生、商 意在这些课程上投入过多的经历,这也是制约专业史类教学发展的一 家的经营理念。适当在不影响课堂主要内容讲授的情况下,插入这些逸闻 个障碍。期望高校管理者能够从学科设置上面加以重视。或者在研究 趣事为课堂增添了许多乐趣。 扶持方面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参考文献: 6.链入广告创作的知识 学以致用是根本,尽管广告史所讲述的“广告作品”年代久远,很多手 法已经老套落伍不再使用了,但其中还是有很多的创作思想和知识供我们 所思考的。例如: [1]李阿嫱.中国广告史教学与人文情怀的培养.黑龙江教育学院学 报,2008,(9):166. [2]栗彦卿.论傅斯年“史学即史料学”(上).广西社会科学,2007, (11):119. ‘申报>民国23年3月12日刊登的整版道奇车广告。这一广告体现 了创作者对消费者心理的把握,通过各种新闻报道和当事人现身说法,向 消费者诉求道奇汽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从这幅广告中,我们可以看出早 [3]陈培爱.中外广告史——站在当代视角的全面回顾.中国物价出版 社,2001.201. 期的广告诉求和定位,甚至还有一点广告软文和新闻炒作的成分在里面。 7.链人背景知识 本文系浙江理工大学“广告学系列课程建设”项目资助发表。 (上接第64页)为读者解难答疑。因此,数字时代图书馆既要有扎实的传 字图书馆系统软件的标准和评价指标,数字图书馆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论 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兼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知识。通晓网 证标准等,有待进一步建立与应用。 络安全维护知识,即是通才、复合型的人才。目前图书馆工作人员中的“两 多”和“两少”现象较为普遍,ll1]'fk ̄学历者多,非图书馆专业毕业者多;图书 馆学专业者少,懂信息技术者更少。因此,图书馆要实施数字化建设,要解 一3结束语 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其任务重并且还需要走很长 段路。在这期间,我们要不断规范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使数字化图 决人力资源这条短腿问题,必须注重对现有人员的信息素质培养,突出图 书馆的数据库资源标准化、规范化。同时,我们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不断 书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专业教育,使之紧跟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同时, 提高图书馆人员的专业素质。相信在我们不断的努力下,数字图书馆的建 要引进能驾驭计算机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才。为图书馆的数字 设会有更大进步。 化建设。当信息发展和网络化管理作好人才资源的准备。 2.4加强数据库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 文献信息资源标准化、规范化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基础条件,而资源共 享又是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最终目标。因此,各馆在数据库建设的过程要在 协作网组织机构的领导下,遵循国际或国内通用协议和标准的数据格式进 参考文献: [1]孙健.浅谈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 [2]赵敏.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构想[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4. [3]刘威.论构建数字图书馆的影响因素[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2oo9.1. 行数据转换。这样建成的数据库才能适应各种通用软硬件,才能确保在技 术不断更新的环境下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以适应资源共享和可持续发展的 需要。由于数字图书馆的最终目标是希望通过合作与协调多渠道地实现 最大资源共享,以减少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因此,数字图书馆 馆际之间的合作,有利于数字格式标准的统一。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要走资 [4]严春燕,伍光恒,张建华.网格环境下的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研究.四 Jil图书馆学报,2009.2. [5]刘嘉铭.浅谈数字化图书馆.图书馆建设,2009.7. [6]顾_v_-y'-,孙秀菊,赵国红.网格技术与数字图书馆建设[J].现代情 报,2006.6. 源共享的道路,必须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i各馆文献分编目不统一,对图书 馆资源共享造成很大障碍,在书目数据方面,数据不标准就不能保证用户 [7]曹勇.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探究[J].绥化学院学报,2009.2. 从各个角度迅速、准确地检索资料。因此,必须有一个数字图书馆全国中 心.建立和健全全国数字图书馆使用的各种标准及规范,协调规范资源库 [8]梁焕平.网格技术对数字图书馆的影响[J].图书情报通讯. 2oo5.4. 建设,解决数据库的标准化问题,最终达到全国的标准化。目前数字图书 馆的标准和规范仍然存在大量空白,例如,评价信息网站的标准及规范,数 [9]王丽华.基于网格技术的数字图书馆若干前沿问题[J].图书馆论 坛,2005.3. 78 08/20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