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字图书馆建设
作者:马成
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第8期
河北省无极县图书馆 马 成
数字图书馆是基于网络以数字形式存储和处理信息,并通过网络向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用户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的系统,数字图书馆是一个数字化的系统,它将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贮存,以网络化的方式互相连接、利用,达到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包括信息材料、信息产品、用户的科研工作与图书馆的服务工作。
一、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特征
1.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存贮。这是数字化图书馆的最基本特征。数字化存贮不单指文字信息,还包含有大量的图形、图像以及声音、视频、动画等数字式信息。利用计算机把多种信息通过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统一存贮和管理。
2.组织方式网络化。信息的组织形式从顺序的线性方式转变成直接的网状方式、索引文件、数据库到超文本技术等使信息可以按本身的逻辑关系组织成相联的网状结构,使其不再单一和孤立。
3.信息传输网络化。网络和通讯系统是数字图书馆的技术支撑,信息的网络传输改变了以往用户必须到图书馆才能查找资料的方式,缩短了信息传递的时间和距离。
4.入藏内容多样化。数字图书馆不仅入藏纸质文献,还将入藏不能以印刷制品形式记录和传播的数字式人工制品如声音文件等;不仅能收集固化资料,还能处理流动材料,达到多种信息通过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统一管理。
5.统一的用户界面和信息检索测浏览系统。通过友好的人机交流,用户更能灵活地获取和使用信息。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是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接口及优良的检索功能,可随时访问数字图书馆,根据用户的需要组织逻辑的、动态的信息资源。当用户在联机查找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图书馆可向用户提供多种形式的方便灵活的服务,体现了双方更加密切的合作性和交流性,使信息的共享大大提高。
二、数字化图书馆的功能
1.数字化载体。这是数字图书馆的首要功能。随着现代技术发展,目前虽有许多常规的数字化图、文、声像制品,但还不能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怎样将存贮在纸质介质上的信息全部转化为数字信息,是摆在数字图书馆面前的一大课题。
2.数据的存贮和管理。大量的信息被数字化后,需要有效地存贮,以便快速查询及检索。数字化图书馆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的模式,客户、图书馆服务器和对象服务器构成信息传递的核心结构。图书馆服务器主要管理数据的目录、索引和查询,而对象服务器用于管理数字化的对象(即各种类型载体的原文献)。
3.数字化信息资源的访问、查询及保护传统的文本类型的文件检索多采用分类号、主题词、题名、著者和布尔逻辑式等等查询方式。这种检索表达式渐渐地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而向全文型检索方向发展。主要有三种实现方法:自由文本查询,即用自己指定的关键字字符直接与全文文本的一次数据高速对照进行检索。查询结果是一个进行按序列值排列的文件列表;文体
内容的每个词进行位置扫描,然后排序,最后建立以每个词(字)的离散数码为表目的倒排文件;采用基于HTML语言的超文本模型建立的全文数据库,使用户便捷地看到查询结果。
三、建设数字化图书馆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1.加强标准化研究。标准化和规范化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前提和根本保障,在进行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数字资源库中,必须严格遵循其标准,避免出现不按规范和标准建立非标准数据库的现象。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组织与传递的标准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共享信息的可利用率。而目前数字图书馆建设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在建设数字图书馆项目前就感到无“标”可依,无“规”好循。因此,在建设数字图书馆工程时,相关技术标准工作的研究尤为重要。
2.加强引导与协调。应成立全国及地方性的数字图书馆领导机构,一是负责对国内现有网络技术、信息人才、信息资源、经费与设施等力量进行疏理和合理的配置,协调安排全国各地区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以避免项目投资、建设的重复和浪费,推动资源的全面共享。二是要组织对全国各地正在试验的项目进行调查总结,推广试点单位建设经验,加强对数字图书馆建设工作的引导。
3.加强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关系的研究。解决数字图书馆性质定位问题、运营模式问题、数字化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关系问题。开展数字图书馆研究和试验,加强对传统图书馆的改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形成新的工作机制。
4.加强数据压缩技术的研究。随着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各种多媒体信息数据库成几何级数增加,数字图书馆面临着各种类型的、海量的数据,这对网络和服务器的要求不断提高,数据库运行成本也在不断增加。随着数据量的加大,检索和传输速度将会越来越慢。因此,必
须对多媒体数据进行压缩,然后保存在数据库中,以降低数据库的成本,保证数据库检索效果。
5.加强人才建设。数字图书馆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培养和发展高素质队伍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当务之急。在图书馆原有人员结构中,除文献筛选有现成的人员外,其他都要通过引进或培训而获得。因此,各图书馆要对在岗人员进行各种业务技能的培训,尤其要加强应用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培训。同时,还应引进一批既懂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技术,又能开展研究和开发各种软件的高层次人才,以适应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6.加强资源的整合。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基于数据库的开放性和扩展性的特点,许多市场上的数据库以整合的面貌出现,不再单纯是二次文献或三次文献,通常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集成了一次文献的内容,因此应特别注重引进这种整合型的高质量数据库,将已有资源及引进
资源整合上网,使得用户通过校园网络可以直接得到文献线索和全文资料,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7.加强数字图书馆用户的教育。知识价值只有通过用户的利用才能实现,提高用户利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让他们掌握相应的方法和途径,实现更高的效益,也成为数字图书馆提高自身服务效益的重要措施。因此,要通过用户培训、继续教育、提供在线自习和在线帮助等方式,向用户介绍网络环境下信息利用的方式方法,帮助用户掌握检索、获取、利用有用信息的方法,提高用户的现代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
虽然我国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飞快。各地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亦在紧张进行中,数字化图书馆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建设数字图书馆具有非常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