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走进短篇小说类名著——以《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走进短篇小说类名著
—
以《契诃夫短篇小说选》阅读指导课为例
林爽
(温州市瓯海区教师发展中心,浙江温州325000)
摘要:阅读短篇小说类经典名著的方法有初读、联读、细读、品读、回读等。高效的阅读指导应具 备如下要素:一是教师深读名著;二是寻找阅读指导的理论基础;三是尊重名著个性开展导读;四是呵 护学生的阅读兴趣;五是指导学生理性思辨地阅读名著;六是创建科学的名著阅读评价体系。
关键词:阅读指导;短篇小说类名著;阅读方法不同类型、不同特性的名著可以运用不同的 1.初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推荐课
阅读策略与方法。运用有效的符合作品特质的 推荐课的目的是,初步了解契诃夫以及其写 阅读方法,才能读懂读深作品,提升理解、赏 作特色与成就,并通过初读《意见簿》,激发学生阅 析、探究等阅读能力,从而提升语文能力。当 读整本书的兴趣。以下为阅读指导流程:
然,文学素养与文化素养也在悄然提升。以下, (1)
初识契诃夫。首先了解契诃夫的外笔者试以《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为例,探索“短篇 俄国作家柯罗连科曾说“他个子略高于中等身 小说类”经典名著如何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 材,眉清目秀,还没有失去英俊少年的容姿。他的 阅读指导。
面孔上有某种很独特的神情,我一时无法形容。” 一、指导过程可见契诃夫是多么英俊迷人。接着了解其人。这 (一) 阅读目标
么英俊的人并不是徒有其表。他对笔下的人物客 根据名著的内容与特点,笔者确定了以下阅 观公正,即使对于那些“反派”人物,也不采取敌视 读目标:了解契诃夫其人以及《契诃夫短篇小说 态度或怀有恶意。他悲天悯人的情怀,不仅体现 选》的写作特色与艺术成就;通过不同的阅读方 在作品中,还贯穿在他的生活中。最后关注其 法,读懂作者的写作风格变化以及心路历程;结合 言。契诃夫语言最大的特色是幽默,幽默时时处 个人阅读体验,分享阅读收获;积累几种短篇小说 处流淌在字里行间,尤其在他早期的作品中。
类经典名著的阅读方法。
(2)
初读《意见簿》。契诃夫用讽刺幽默(二) 阅读方法
言创作了许多作品,让读者或会心一笑或掩卷沉 一般来说,一本名著的阅读指导不是只有一 思。《意见簿》中有各种各样的人:闲得无聊的人, 堂导读课,而是一个系列的指导过程。名著导读 拨弄是非的人,公开告密的人,坠入爱河的人,扫 的一般流程是这样的:选定书目、初读推荐、精段 人兴的人……学生读后发现,各条意见的背后显 阅读、总结提升、反馈检查。当然,不是每一部名 示着留意见人的种种性格与心态,而契诃夫用一 著的导读都要经历这些步骤,具体到某一部名著 条条的意见描绘出了俄罗斯社会形形色色的人, 导读的某个环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化、弱 勾勒出旧俄社会一个细胞组织的很不雅观的轮 化、强化处理。《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整本书的阅 廓。言简意赅,一针见血,契诃夫的笔扫荡着他自 读,是以具体的阅读方法、循序渐进地贯穿整个系 己塑造的角色。短短的一段文字围绕着一系列小 列阅读的过程。
人物展开,凝聚了厚重冷峻的社会内容,这就是契
教学月刊.中学版 语文教学2017/3~
貌。
的语
视点与关注•专题
〇rn诃夫短篇小说的特点。当然,这也为如何阅读契 子》《一个文宫的死》《变色龙》,明确作品中人物 诃夫短篇小说打开了一个角度。
的共性都是宫场上的小角色,对上级唯唯诺诺,对 2.联读一
探究契诃夫笔下的类型人物
下级冷漠无情,他们都已经失去了初心。同时,了 初读之后,为了能够进一步理解小说,笔者进 解作者塑造此类人物的动机。契诃夫曾在曰记上 行了几节联读指导课。运用联读的方法,寻找、打 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像我们俄罗斯这样,人 通、组合、比较、归纳、发现不同单篇文本中类似的 们受到权威的如此压制,俄罗斯人受到世世代代 一组人物的相同点以及细微的区别点,试图明确 的奴性的贬损,害怕自由……我们被奴颜婢膝和 同一类型人物的形态,剖析产生同一类型人物的 虚伪折磨得太惨了。”原来,作者塑造这类奴性十 社会根源,明晰作者对类型人物的情感态度,从 足的小宫员形象,并不是一味批判,而是有深深的 而形成读者对特殊社会形态下类型人物的情感 悲悯情怀。
态度。即联读几个文本、联读几个人物,从而读 可见,读一本短篇小说选,可以由一个人物联 懂社会形态、读懂作者,读出读者。笔者指导学 系到一类人物。这本小说还有很多人物,可以去 生分别对三组人物进行了联读:奴性十足的宫员, 归类,并且思考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形成读者 联读《胖子与痩子》《一个文宫的死》《变色龙》;饱 对人物的情感态度。联读,不失为阅读经典短篇 受艰难遭遇的底层人民,联读《万卡》《苦恼》《渴 小说的好方法。
睡》;无聊庸俗的小市民,联读《嫁妆》《宝贝儿》 3.细读—
追寻契诃夫早期创作历程
《约内奇》《醋栗》。其中,关于奴性十足的小宫员, 细读的目标为感悟文字背后的契诃夫以及发 笔者以“等级制度,心灵的毒药—
联读《胖子与
现其早期写作风格的变化。课堂流程为:
痩子》《一个文宫的死》《变色龙》”为课题开展阅 (1)
细读幽默语言。学生对《一个文宫的读指导。
中的两个句子比较感兴趣,笔者引导学生对此加
(1)
读懂《胖子与痩子》中“痩子”的形象。为 以细读。“第二天,切尔维亚科夫穿上新制服,理了
了读懂痩子的形象,笔者引导学生从语言、动作、 发,到勃利玆查洛夫那儿去解释。……他走进将 神态、语气词等角度找出“痩子发现胖子身份地位 军的接待室,看见那儿有很多人请托各种事情,将 以后前后变化的地方”。学生读后交流分享:
军本人就夹在他们当中,开始听取各种请求。将 相遇时:“两个朋友互相拥抱,吻了三回,彼此 军问过几个请托事情的人以后,就抬起眼睛看着 打量着,眼睛里满是眼泪。两个人都感到愉快的 切尔维亚科夫。”为了一个喷嚏郑重其事地穿上新 惊奇。”老友相逢的喜悦如此真诚自然。)
制服、理了发去道歉,而道歉的结果是让将军莫名 分别时“瘦子伸出三个手指头握一握手,全 其妙、不胜其烦,以至于暴跳如雷。“他什么也看不 身伛下来鞠躬,赔笑道:‘嘻——
嘻——
嘻! ’这三
见,听不见,退到门口,走出去,到了街上,慢腾腾 个人都感到愉快的惊奇。”瘦子已经拘谨得不敢 地走着……他信步走到家里,没脱掉制服,往沙发 说话了,只用赔笑来表达卑颜屈膝地讨好。)
上一躺,就此……死了。”全句不仅笑中带泪,而且 由此,我们明晰了痩子是一个唯唯诺诺、阿谀 匪夷所思,让人震惊,然而又觉得理所当然。契诃 奉承、低首下心的人。接着进一步探究出:是等级 夫的幽默不仅仅是风趣可笑,而是意味深长、直击 差别的鸿沟,改变了痩子的心态与言行。对痩子 心灵。黑色幽默贯穿始终,冷调下的烈性,酷似俄国 前后的变化,契诃夫描绘得出神入化、无与伦比。 所特有的伏特加,晶莹剔透,给人烈焰般的刺激。
而这种对比手法恰好是《胖子与痩子》最典型的艺 (2)
细读《苦恼》语言。笔者引导学生借术手法。几平每一篇短篇小说,契诃夫都会恰到 恼》中的一段话与作者早期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 好处地运用一种典型的艺术手法。
探究契诃夫早期写作风格的变化。契诃夫于1886 (2) 联读奴性十足的小宫员。联读《胖子与痩
年发表的《苦恼》,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苦
教学月刊•中学版
^语文教学2017/3^^5
死》
《苦
视点与关注•专题
恼》有一个副标题“我向谁去诉说我的悲 “瓦丽卡笑着,挤了挤眼睛,向那块绿斑摇一摇手 伤?……”这是作者有意借助《旧约全书》的哀叹, 指头,悄悄走到摇篮那儿,弯下腰去,凑近那个娃 把读者引向对人生更为深沉的思考。接着,引导 娃。她掐死他以后,就赶快往地板上一躺,高兴得 学生细读文中写尽孤独的那句话:“约纳的眼睛不 笑起来,因为她能睡了;不出一分钟她已经酣睡得 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 跟死人一样了……”就这么简单的语句,写尽了饱 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 受欺凌压榨、极度渴睡的瓦丽卡做出的癫狂又合 曲呢?然而人群奔走不停,谁都没有注意到他,更 平情理的行为。
没有注意到他的苦恼……那种苦恼是广大无垠 最后是“关注情节”环节。笔者与学生共同整 的,如果约纳的胸膛裂开,那种苦恼滚滚地涌出 理《苦恼》的情节,我们发现:约纳四次想向别人诉 来,那它仿佛就会淹没全世界,可是话虽如此,它 说苦恼,人们的回应均为敷衍冷漠,最后只得找马 却是人们看不见的。”契诃夫在《苦恼》中一直在引 诉说。约纳问“你在吃草吗? ”马的反应是“发亮 导读者看到在茫茫人海中的一个孤独者的身影。 的眼睛”,“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哈 学生渐渐领悟:“人生的最大苦恼与其是在于人人 气”。只有那匹马给予他温情的回应。情节虽简 皆有苦恼,毋宁说是在于没有人理会别人的苦 单,但意味深长。这个简洁的故事只有简单的人 恼。”|]34契诃夫写作《苦恼》后,《苦恼》的母题一一 物,也是用简洁的语言叙述出来的。可见契诃夫 人与人的隔膜,一直延伸在契诃夫的文学创作 非常善于捕捉平常中的一些小事,在平常之中做 中。《苦恼》揭示的人生闲顿,到了 20世纪成了更 到既高又深且远。
加普遍的社会病态。这时,笔者引导学生进一步 5.回读——
分享我的阅读色彩
认识契诃夫:“从先前乐天地编写幽默故事的契诃 经过四堂课的阅读指导,学生对契诃夫的短篇 夫正在变成忧伤地咀嚼人生苦痛的契诃夫。”[1]31 小说有了比较深刻的阅读体验。因此,最后一节笔 契诃夫的心路历程发生了巨大变化,写作风格也 者设定为回读分享课,即让学生通过回读文本、分 从之前的幽默冷酷变得忧郁深沉,他的作品显得 享自我的阅读色彩,获得阅读收获。比如阅读小说 深沉、抒情富有哲理韵味。
的色彩(黑色、灰色、白色等),可以围绕如下问题思 4.品读一
体悟契诃夫短篇小说“简洁”的魅力
考:再回读整本书,你感受到了小说文字背后怎样 契诃夫说“简洁是天才的姊妹。”“简洁”可以 的情感?你从这本小说选中读到了什么色彩?
理解为: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小人物,却折射出一个 二、教后反思:高效阅读指导的要素
社会大背景;语言朴素、精练、明快,却容量大、意义 经过这次阅读指导活动,笔者以为高效的阅 深远;很少大起大落、曲折离奇的情节,却显现大道 读指导应具备如下要素:
理。为理解体悟契诃夫短篇小说“简洁”的魅力,笔 (一)教师深读名著
者引导学生从一个人物、一句话、一个情节入手,即 教师自己不读,自己读不懂读不深,就不可能 通过关注人物、语言、情节,打开、打通、整合多个文 帮助学生寻找到进入名著的“路径”,就不可能进 本,细细品读,使阅读走向丰满与深刻。
行具体的阅读跟进指导,更遑论在课堂上游刃有 首先是“关注人物”环节。学生寻找出各篇小 余地评点学生的读书体会了。开始深读之前,教 说中主人公及相应的身份,通过比较归纳,发现契 师必须确定阅读书目的版本。对《契诃夫短篇小 诃夫笔下都是小人物形象,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 说选》来说,版本的确定既是为了选择最优秀的译 人士。契诃夫为何要写这样的人物呢?就是为了 文进行阅读,又是为了方便有效指导阅读以及分 体现“小人物大背景”,让我们体会“简洁”的魅力。
享阅读收获。教师在前期深读之后,在开始阅读 其次是“关注语言”环节。笔者让学生品读的 指导时还要与学生共读。师生共读伴随着系列阅 是《渴睡》最后一个语段瓦丽卡杀死婴儿的语句:
读指导课的开展,即师生共同阅读、质疑、解惑、分
教学月刊.中学版 语文教学2017/3~| >
视点与关注•专题
d)缅
享、收获。更重要的是,教师的陪读能给予学生完 持。
成整本书阅读的信心与勇气。
(五) 指导学生理性思辨地阅读名著
(二) 寻找阅读指导的理论基础
名著阅读的情感变化通常有两个层次:第一 要有效指导学生阅读,必须找到有关阅读的 个层次是沉醉地徜徉在文字之间,感性地阅读;第 科学理论作为支撑。在开展阅读指导之前,笔者 二个层次是跳脱出原著,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作 探讨了如下问题:如何阅读一本小说?如何阅读 品,作理性地吸纳与思考。在《契诃夫短篇小说 一本短篇小说选?契诃夫的身世如何?《契诃夫短 选》阅读过程中,一些学生因为用心用情地阅读, 篇小说选》的地位与成就如何?契诃夫短篇小说 沉溺在小说灰暗阴郁的人物、情节以及社会环境 的艺术特点是什么?在此基础上,笔者阅读了《契 中不能自拔。这时候笔者就引领学生理性思辨地 诃夫传》(童道明著)、《可爱的契诃夫(契诃夫书 理解、思考作品。其次,阅读需要一个理性思辨的 信赏读)》(童道明著)、《如何阅读一本小说》(托 分析论证过程,这样经典才能沉淀在我们的生命 马斯•福斯特著)、《小说门》(曹文轩著)、《小说课 之中,成为“我”的经典。理性思辨一方面是为了 (壹,贰)》(许荣哲著),并努力研读关于契诃夫短 达成一些关于作品的基本共识,“作品虽然是一个 篇小说的相关论文。有了理论支撑,就有了进行 开放结构,但它一旦完成,其内容要素、结构形态 阅读指导的底气。
与意义倾向就大体固定了,这正是经典能够不断 (三) 尊重名著个性开展导读
传播并在传播中不断积淀和增值的根基。经典有 每一本名著都有自己的特性,只有“因书制 其的独立意义,即人性与文化的相通性”[3]。这些 宜”,才能有阅读收获。导读的“针对性”,就是尊 基本共识,就是在打“精神的底子”。另一方面,我 重名著的“个性”。笔者以初读、联读、细读、品 们又不能人云亦云,被所谓权威与普世文化牵着 读、回读等阅读方法的选择运用作为阅读指导的 鼻子随意地“贴标签”。比如解读契诃夫短篇小说 关键,运用这些阅读方法读出小说的人物、情节、 中的人物形象,除了社会因素,还可以更多地从人 社会环境以及作者、读者的情感态度。同时,经典 性的角度去思考。
名著提倡细读。为一个人建构知识体系打下扎实 (六) 创建科学的名著阅读评价体系
根基的,无疑是逐字逐句的精读,也即文本细读。 除了考试、考核、等级评分等评价外,我们还 细读促使我们从一本书生发开去,了解更多相关 应该发现与构建形式多样的隐性评价。前述阅读 背景,并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探究,是一个把书“从 指导的最后一堂课“回读一
分享我的阅读色
薄读到厚”的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几遍, 彩”,其实既是分享交流课也是隐性评价课,学生 带着问题去读,理解文章的结构逻辑,感受文章独 在分享交流“‘我’的阅读色彩”中也实现了评价的 有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要勤于动手,多做批注、笔 目的。a
记、总结等。
(四) 呵护学生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在阅读指导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阅读能力较 [1] 童道明.契诃夫传[M].北京:线装书差或对阅读不感兴趣的学生读起来比较吃力被 2014.
动,他们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对此,我们可以采取 [2]
契诃夫.可爱的契诃夫—契诃夫书信一些简单巧妙的激励方法,比如:阅读完一遍,就 读[M].童道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2.
可以领到一份精美的书签;阅读完第二遍,可以另 [3]
余党绪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策略外获得一份惊喜。学生的阅读成长过程是缓慢、 语文学习,2016(7):14-15.
悄然进行的,从兴趣的点燃到阅读行程的延伸都 需要教师用爱心、智慧与素养精心呵护,默默支
(责任编辑:方龙云)
教学月刊•中学版
^语文教学2017/3^^7
局,
赏
J].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