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燕论文
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北街小学张小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教师教学的前提和
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对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而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很有必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并且帮助学生有效地学好小学数学课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学时我注重从教材内容需要出发,以组织有趣的数学教学情境来引入,不仅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较短的几分钟内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如我在教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猪八戒与孙悟空”的故事,一天,八戒睡足醒来,正准备找吃的,这时悟空走过来,递给八戒一张纸条,喝道:“八戒,如果你算对纸条上的题,俺老孙给你找桃子吃,如果算不对纸条上的题,俺老孙把你打入无底洞。”不一会儿,八戒算出纸条上的题,悟空拍手赞道:“呆子这一次不呆了”。八戒骄傲地说:“猴哥,我还有好几种算法呢?”同学们急不可待的想知道八戒会有哪几种算法,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新课导入的成功,确有事半功倍之效。
二、动手实践操作,运用直观教学手段
心理学家也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若让学生干巴巴地坐着听课,就会出现注意力分散、开小差,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针对学生实际,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有的放矢的引导,启发,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探索学习。如:我在教十几减7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小棒,激发他们的思维,帮助理解个位上的不够减,必须拆开一捆小棒先算10—几,再算几加几。同学们个个思维活跃,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此时,我抓住“火候”继续启发、引导、设问,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学生很容易理解。通过同学们动手操作,观察总结出:“十几减7的计算方法。”
三、从生活入手,提升学习兴趣
学生熟悉的内容在情感上越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我细心挖掘教材中一切与生活有联系的内容,充分发掘数学中的生活内涵,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如:我在教长方形的认识时,从学生身边讲起,如;黑板面、桌子的表面等物体就是长方形。然后让学生用手摸一摸,说说长方形各部分的名称。最后让学生再找一找,教室里哪些东西是长方形,生活中还见过什么是长方形。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让学生懂得原来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那样息息相关,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进而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言,教师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全体参与,启发他的求知欲望,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增强自信心。在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如对学得特别好的学生可用“好棒”、“真聪明”等激励性评语;对学习上有进步的学生可用“进步真快”、“加油啊”等鼓励性评语,对后进生可用“这点难不住了”、“继续努力”等评语。这样,在老师的帮助下,既能让学生在各自不同的起跑线上逐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有了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就不难了。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学起于思,思始于疑。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有意设疑,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能否把学生的兴趣保持在教学自始自终,一种方法不行,必须得采取多种方法施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