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2014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物理试卷(含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4分) 1.(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少噪音 C.声音的传播不具有能量
D.通过声音的响度可以区分不同种类的乐器
2.(2分)下列选项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雨后天空中的彩虹
B.透过装水的矿泉水瓶看到放大的文字 C.通过湖面反光可以看到树的倒影
D.太阳光透过叶子会在地面有一个圆形的光斑
3.(2分)如图是某晶体的熔化图象,从这个图中可知( )
A.CD段是气体 B.晶体的熔点是48℃ C.BC段晶体不吸热
D.6min时晶体已完全熔化
4.(2分)李明同学在学习运动和力的知识后,对下列问题认识正确的是(A.两个力方向相同,大小相等则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B.两个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则一定是一对平衡力 C.运动物体突然不受力则它将永远运动下去 D.物体受力越大则惯性也越大 5.(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柱体沿竖直方向切取一半则剩下部分对桌面的压强减半 B.液体内部只产生向下的压强 C.越重的物体,摩擦力也一定越大 D.任何物体都可以选作参照物
1
)
6.(2分)能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解释的现象是( ) A.用吸管吸饮料
B.两艘彼此接*行行驶的船容易相撞 C.直升飞机升空
D.吸盘吸在光滑玻璃上不会脱落
7.(2分)小明斜向上抛出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明在投掷过程中不做功
B.铅球上升过程,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 C.铅球出手时重力势能最大 D.铅球出手后机械能不变
8.(2分)有R1、R2两个电阻,两电阻并联P1:P2=1:3,串联时P1′:P2′=( A.1:3
B.3:1
C.3:4
D.4:3
9.(2分)对下列各图描述错误的是( )
A.
B. C. D. A.条形磁铁周围磁感线的分布
B.奥斯特实验:通电时小磁针的S极转向纸内 C.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
D.地磁场N极与地理北极基本一致
10.(2分)下列属于电功的单位的是( ) A.V•A B.kW•h C.A2•Ω
D.kW
11.(2分)下列措施符合安全用电的是( ) A.开关可以接在零线上
)
2
B.如果有人触电一定先救人后断电 C.空气开关跳闸一定是发生了短路 D.湿手不能碰开关
12.(2分)如图所示电路,两灯泡是并联关系的是( )
A.
B. C. D.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1分)
13.(11分)理想实验是物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伽利略曾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如图所示(图中两个斜面底部均用一小段光滑圆弧连接),下列是该实验中的一些事实和推论
A、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B、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能达到原来的高度
C、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D、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①在上诉A、B、C、D四个步骤中,属于可靠性事实的有 ,属于理想化推论的有 ;
②上述理想实验的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是
③该理想实验 (填“能”或“不能”)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14.(7分)小明在学完浮力知识后,用如下器材做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
3
①仔细观察上述步骤的示意图,其中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是甲乙丙丁戊中的 ;
②这次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
③“甲丙丁戊”四个示意图中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F2、F3、F4,如果关系式 成立,则可得出阿基米德原理还能测出铁块的密度ρ铁= (已知F1、F2、F3、F4和ρ水)
15.(13分)某同学做“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小灯泡有”2.5V“字样,测量电路图如图1
①电路图中A
和
表和
和
表分别为 (填A或B)
B
②正确接入电表后,实验中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某个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如图所示,其电压为 V,若他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填a或b)段滑动. ③表中为该同学的实验记录分析表 实验次数
电压表示数U(V)
1
1.5
电流表示数I
(A) 0.22
实际功率P(W) 0.33
额定功率P额
(W)
4
2 3
2.0 2.5
0.26 0.30
0.52 0.75
P=
=0.53
老师认为该同学的数据处理过程有误,你认为正确的测量结果为P额= W. 16.如图2所示电路中,R1、R2串联在电路中,电流和R1、R2两端的电压如图1所示,电压表示数为4V,
求:
(1)R1、R2的值为多少? (2)电源电压U为多少?
(3)电路消耗的总功率P为多少?
17.如图所示,物块M在光滑斜面上从A匀速滑到C,速度v=2m/s,其中AB=6m,AC=10m,物块M重GM=100N,物块m重Gm=40N (不计滑轮重,绳重,绳与滑轮间摩擦)
求:(1)物块m上升的高度为多少米. (2)动滑轮对m所做的功W1. (3)M重力做功W2.
(4)重力对M做功的功率P.
5
2014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4分) 1.(2分)(2014•深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少噪音 C.声音的传播不具有能量
D.通过声音的响度可以区分不同种类的乐器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控制噪声可以从声源处减弱,可以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可以从人耳处减弱; 声音除了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或强弱,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
【解答】解:A、真空不能传声;错误; B、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正确;
C、声音除了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错误;
D、不同的乐器即使演奏同一首歌,音调和响度相同,也能区分出是什么乐器,是发声体本身材料和结构的原因,即音色不同,错误; 故选B.
2.(2分)(2014•深圳)下列选项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雨后天空中的彩虹
B.透过装水的矿泉水瓶看到放大的文字 C.通过湖面反光可以看到树的倒影
D.太阳光透过叶子会在地面有一个圆形的光斑 【分析】①平面镜成像,成因是光的反射.
②光的折射现象.由物体发出的光透过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折射,使光路发生改变,因此我们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
6
③光的直线传播.知道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答】解:A、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B、透过装水的矿泉水瓶看到放大的文字,是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不符合题意;
C、通过湖面反光可以看到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符合题意; D、太阳光透过叶子会在地面有一个圆形的光斑,是小孔成像,属于光沿直线传播,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分)(2014•深圳)如图是某晶体的熔化图象,从这个图中可知( )
A.CD段是气体 B.晶体的熔点是48℃ C.BC段晶体不吸热
D.6min时晶体已完全熔化
【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1)晶体熔化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该温度为熔点.
(2)晶体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后处于液态. 【解答】解:A、由图可知,在CD物质已经熔化完毕,处于液体状态,故A错误;
B、在温度达到48℃时,持续加热而温度不变,出现固液共存状态,所以48℃为该晶体的熔点;故B正确;
C、BC段晶体处于熔化过程,此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C错误; D、6min时晶体刚开始熔化,故D错误. 故选B.
4.(2分)(2014•深圳)李明同学在学习运动和力的知识后,对下列问题认识正
7
确的是( )
A.两个力方向相同,大小相等则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B.两个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则一定是一对平衡力 C.运动物体突然不受力则它将永远运动下去 D.物体受力越大则惯性也越大
【分析】(1)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一对平衡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3)运动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4)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其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解答】解:A、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共同影响力的作用效果,两个力方向相同,大小相等,其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故A错误;
B、一对平衡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四个条件缺一不可,故B错误;
C、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运动物体突然不受力则它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其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受力情况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5.(2分)(2014•深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柱体沿竖直方向切取一半则剩下部分对桌面的压强减半 B.液体内部只产生向下的压强 C.越重的物体,摩擦力也一定越大 D.任何物体都可以选作参照物 【分析】A、根据p===
=
=ρgh进行分析;
B、液体的流动性,决定了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并不是由重力决定; D、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8
【解答】解:A、由p=====ρgh可知,柱体对桌面的压强与其密度和
高度有关,与其横截面积无关,所以将柱体沿竖直方向窃取一半则剩下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不变,A错误;
B、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B错误;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重的物体产生的压力不一定大,在水平传送带上随传送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C错误;
D、任何物体都可以选作参照物,D正确. 故选D.
6.(2分)(2014•深圳)能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解释的现象是( ) A.用吸管吸饮料
B.两艘彼此接*行行驶的船容易相撞 C.直升飞机升空
D.吸盘吸在光滑玻璃上不会脱落
【分析】(1)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大气压的作用.
(2)两船并排快速前行,可导致中间水流速变大,压强变小.水压着船向中间靠近,造成事故.
(3)直升飞机停在空中是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吸盘是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在墙上.
【解答】解:A、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大气压的作用,故A错误.
B、两船并排快速前行,可导致中间水流速变大,压强变小,水压着船向中间靠近,造成事故.所以船舶航行时应避免两艘靠近的船并排前进,故B正确. C、直升飞机的螺旋桨的桨面是斜面,它高速旋转,下表面给空气一个向下的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空气也给螺旋桨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大于直升飞机的重力,使直升飞机升空,故C错误.
D、吸盘贴在光滑玻璃上不脱落,是因为将吸盘内的空气排出,大气压能把吸盘紧紧地压在玻璃上.故D错误. 故选:B.
9
7.(2分)(2014•深圳)小明斜向上抛出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明在投掷过程中不做功
B.铅球上升过程,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 C.铅球出手时重力势能最大 D.铅球出手后机械能不变
【分析】(1)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是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影响动能的因素是质量和速度,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质量和高度,在只有动能和势能进行转化时,机械能不变.
【解答】解:A、小明在投掷过程中,手与小球接触的一段距离内,有力、有距离,所以是做功的,球离开手后,人才不再对球做功,故A错误;
B、铅球上升过程,高度增大,速度减小,所以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小,故B错误;
C、铅球出手时其高度不是最高的,所以重力势能不可能最大,故C错误; D、不计空气阻力,铅球出手后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所以机械能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8.(2分)(2014•深圳)有R1、R2两个电阻,两电阻并联P1:P2=1:3,串联时P1′:P2′=( ) A.1:3
B.3:1
C.3:4
D.4:3
【分析】(1)在并联电路中,支路两端电压相等,已知两个电阻功率之比,利用公式P=
得出阻值之比;
(2)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已知两个电阻阻值之比,利用公式P=I2R比较功率之比.
10
【解答】解:(1)两个电阻并联在电路中,U=U1=U2, 由P=
得R=
,
则R1与R2的电阻之比:===;
(2)当它们串联在电路中时,I=I1=I2, 由P=I2R得:
R1与R2消耗的电功率之比=
=
=.
故选B.
9.(2分)(2014•深圳)对下列各图描述错误的是( A.
条形磁铁周围磁感线的分布
B.
奥斯特实验:通电时小磁针的S极转向纸内
C.
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
11
)
D.
地磁场N极与地理北极基本一致
【分析】(1)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在磁体外部,从N极指向S极; (2)由安培定则判断通电直导线下方的磁场方向,根据小磁针在磁场中受磁力方向与该点磁感线方向一致判断;
(3)由安培定则判断螺线管的南北极,再判断磁感线方向;
(4)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解答】解:
A、条形磁铁的外部磁感线从N极出来,回到S极,且两端磁性强,磁感线密,故A正确;
B、由图通电直导线中电流由右向左,根据安培定则可知,通电直导线下方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所以小磁针N极向外旋转,S极转向纸内,故B正确; C、由图电源左端为正极右端为负极,根据安培定则可知,通电螺线管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外部磁感线从N极出来,回到S极,故C正确;
D、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由图D错误. 故选D.
10.(2分)(2014•深圳)下列属于电功的单位的是( ) A.V•A B.kW•h
C.A2•Ω
D.kW
【分析】电功、电能有主单位、常用单位和由公式得出的单位,本题考查对电功单位的认识.必要时结合相关公式可做出判断.
【解答】解:A、由公式P=UI可知,V•A是电功率的单位,不合题意;
B、根据W=Pt可知,电功率、时间单位的乘积也是电功的单位,即kW•h是电功单位,符合题意;
C、根据P=I2R可知,A2•Ω是安培的平方与欧姆的乘积,是电流平方与电阻相乘,是电功率的单位,不合题意;
12
D、kW是电功率的单位,不合题意. 故选B.
11.(2分)(2014•深圳)下列措施符合安全用电的是( ) A.开关可以接在零线上
B.如果有人触电一定先救人后断电 C.空气开关跳闸一定是发生了短路 D.湿手不能碰开关
【分析】(1)开关安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以免触电; (2)当有人触电时,应先切断电源;
(3)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二:发生短路;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4)由于水是导体,所以湿手不能触摸用电器. 【解答】解:
A、开关安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以免触电,此选项错误;
B、发生触电事故后,先切断电源再救人,以免再次发生触电事故,此选项错误; C、空气开关跳闸是电路电流太大造成的,电路电流过大,可能是用电器发生了短路,也可能是同时工作的用电器功率过大,此选项错误; D、水是导体,湿手接触开关容易触电,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2.(2分)(2014•深圳)如图所示电路,两灯泡是并联关系的是( )
A. B. C. D.
【分析】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并联电路中电流有多条流通路径,各个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独立工作.
【解答】解:A、电路中只有一条路径,两灯泡串联接入电路,故A不符合题意; B、电路中只有一个灯泡发光,另一个灯泡短路,故B不符合题意; C、电路中有两条路径,两灯泡并联接入电路,故C符合题意; D、电路中只有一个灯泡发光,另一个灯泡短路,故D不符合题意.
13
故选:C.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1分)
13.(11分)(2014•深圳)理想实验是物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伽利略曾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如图所示(图中两个斜面底部均用一小段光滑圆弧连接),下列是该实验中的一些事实和推论 A、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B、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能达到原来的高度
C、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D、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①在上诉A、B、C、D四个步骤中,属于可靠性事实的有 D ,属于理想化推论的有 BC ;
②上述理想实验的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是 DABC
③该理想实验 不能 (填“能”或“不能”)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分析】分析实验步骤,然后找出实验事实、假设与推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推理,根据题目所示实验操作,合理安排实验步骤.
【解答】解:①D、“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是事实;
A、“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是假设;
B、“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该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与C“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作持续的匀速运动”是在假设基础上进行的推论;
②合理的实验步骤是:D、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14
A、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B、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该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C、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作持续的匀速运动.即实验步骤是DABC.
③该理想实验不能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还需要推理. 故答案为:①D;BC;②DABC;③不能.
14.(7分)(2014•深圳)小明在学完浮力知识后,用如下器材做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
①仔细观察上述步骤的示意图,其中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是甲乙丙丁戊中的 乙 ;
②这次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戊甲乙丙丁(或甲戊乙丙丁) ;
③“甲丙丁戊”四个示意图中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F2、F3、F4,如果关系式 F1﹣F2=F3﹣F4 成立,则可得出阿基米德原理还能测出铁块的密度ρ
(已知F1、F2、F3、F4和ρ水)
【分析】①要正确测量物体排开水的重力,需在溢水杯中倒满水;
②实验中要先测物体和空桶的重力,然后再将物体浸没在水中,测出拉力,最后测出排出的水和空桶的总重力;
③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即G﹣F=G总﹣G桶;
根据F浮=ρ液gV排计算出物体的体积,根据m=计算出物体的质量,从而可根据密度公式推导出物体的密度.
【解答】解:①由图乙知,溢水杯内未倒满水,这样会使排开水的重力测量值偏小;
15
铁
=
②要测出排开水的重力,应先测出空桶的重力,所以实验次序应为戊甲丙丁或甲戊丙丁;
③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F浮=F1﹣F2,G排=F3﹣F4,所以如果F1﹣F2=F3﹣F4,则可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铁块的质量m==
,
由F浮=ρ液gV排得,铁块的体积:V=V排==,
则铁块的密度ρ铁===.
故答案为:①乙;②戊甲乙丙丁(或甲戊乙丙丁);③F1﹣F2=F3﹣F4;
.
15.(13分)(2014•深圳)某同学做“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小灯泡有”2.5V“字样,测量电路图如图1
①电路图中A
和
表和
和
表分别为 B (填A或B)
B
②正确接入电表后,实验中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某个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如图所示,其电压为 1.8 V,若他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b (填a或b)段滑动. ③表中为该同学的实验记录分析表
16
实验次数 电压表示数U(V)
电流表示数I
(A) 0.22 0.26 0.30
实际功率P(W) 0.33 0.52 0.75
额定功率P额
(W)
P=
1 2 3
1.5 2.0 2.5
=0.53
老师认为该同学的数据处理过程有误,你认为正确的测量结果为P额= 0.75 W. 【分析】(1)根据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分析即可; (2)已知电压表所选量程,由指针位置即可读数;根据串联分压可确定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方向;
(3)测量小灯泡额定电功率,注意看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的数值.
【解答】解:(1)由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可知,F应为电压表,E应为,电流表,故选B;
(2)由图可知,电压表所选量程为0~3A,则其分度值为0.1V,则电压表的示数为1.8V;
因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由串联分压可知,滑动变阻器分压较小,因此若他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b端滑动.
(3)灯泡的额定功率应该是额定电压与额定电流的乘积,而不是三次功率的平均值.
由表中数据可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额定电流为0.30A,则小灯泡额定电功率,P额=U额I额=2.5V×0.5A=0.75W. 故答案为:(1)B;(2)1.8;b;(3)0.75.
16.(2014•深圳)如图2所示电路中,R1、R2串联在电路中,电流和R1、R2两端的电压如图1所示,电压表示数为4V,
17
求:
(1)R1、R2的值为多少? (2)电源电压U为多少?
(3)电路消耗的总功率P为多少?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根据图象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4V时,通过R1的电流,也是通过R2的电流,再读出其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两电阻的阻值; (2)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电源的电压; (3)利用P=UI求出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由图象可知,电压表的示数U1=4V时,通过R1的电流为0.2A, 因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通过R2的电流也为0.2A,由图旬其两端的电压U2=2V, 由I=可得,两电阻的阻值分别为: R1=
=
=20Ω,R2=
=
=10Ω;
(2)因为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电源的电压:U=U1+U2=4V+2V=6V; (3)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P=UI=6V×0.2A=1.2W.
答:(1)R1的阻值为20Ω,R2的阻值为10Ω; (2)电源电压为6V;
18
(3)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1.2W.
17.(2014•深圳)如图所示,物块M在光滑斜面上从A匀速滑到C,速度v=2m/s,其中AB=6m,AC=10m,物块M重GM=100N,物块m重Gm=40N (不计滑轮重,绳重,绳与滑轮间摩擦)
求:(1)物块m上升的高度为多少米. (2)动滑轮对m所做的功W1. (3)M重力做功W2.
(4)重力对M做功的功率P.
【分析】(1)根据题意利用s=nh可以得出物块上升的高度; (2)分析滑轮组,利用W=Gh求出所做的功; (3)利用W=Gh求出重力做的功;
(4)根据v=求出运动时间,再利用P=求出功率.
【解答】解:(1)因为物块M在光滑斜面上从A匀速滑到C,滑行的距离为s=10m,则由滑轮组可知n=2,所以物块m上升的高度为h==(2)动滑轮对m所做的功W1=Gmh=40N×5m=200J;
(3)因为M在重力方向上移动了h′=AB=6m,则重力做功为:W2=GMh′=100N×6m=600J;
(4)物块下滑时间为t==
=5s,则重力对M做功的功率P=
=
=120W.
=5m;
答:(1)物块m上升的高度为5米. (2)动滑轮对m所做的功200J. (3)M重力做功600J.
(4)重力对M做功的功率120W.
19
参与本试卷答题和审题的老师有:1906529360;fhp826;wdnyx2011;wscdd;739830;llm;pydrx;yuanwd;李金泉;wdsxg;pywl(排名不分先后) 菁优网
2017年6月14日
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