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献综述--张晓萍

文献综述--张晓萍

来源:锐游网
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张晓萍系:专班

业:级:

学号:0630772121

管理系工商管理工商061班

设计(论文)题目:

知识产权制度影响浙江省制造业产业振兴的关系研究

指导教师:王黎萤

2009年12月10日

1.研究的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产业创新。产业创新有赖于相关产业的知识产权积累和集成区域内外知识产权资源的能力。因此,产业创新需要知识产权制度的激励和保护,需要将知识产权制度嵌入到产业自主创新的整个过程,需要实现知识产权制度和产业技术的融合。因此,从实践中分析和凝练知识产权制度与区域产业升级和产业创新的互动关系,进而结合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完善现有知识产权制度,对推动产业振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知识产权的定义

什么是知识产权?顾名思义,就是“知识”的“产权”,吴承帮(2007)认为是指生存圈主对其在生存圈内创建或认可的知识依法获得的权利。朱子(2004)认为知识产权是智力成果的创造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生产经营活动中标记所有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的总称。张伟等(2006)定义的知识产权是权利人直接支配创造性智力成果、工商业标记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知识信息并享受其利益的排它性权利。《法律辞典》(2003)的定义为:“自然人或法人对自然人通过智力劳动所创造的符合法定条件的智力成果,依法确认并享有的权力”。刘春田(2000)认为“知识产权是智力成果的创造人或工商业标记的所有人依法享有的权力的统称”。陶鑫良,单晓光(2004)认为“知识产权是对特定智力成果的支配权”。

我国的著述中有:有两种代表性的关于知识产权的定义一种将知识产权定义为人们对其创造性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另一种将知识产权定义为人们对其创造性的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还有第三种定义:知识产权是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支配创造性智力成果、商业标志以及其他具有商业价值的信息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

3.知识产权制度的研究概述

3.1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国外知识产权制度的研究已有相当长的时间。由于知识产权管理本身具有多层次属性的特征,因此对知识产权制度的研究比较分散,主要集中在下列两个方面。

一是关于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影响因素研究,该方面的研究比较少,研究方法也大多是从知识产权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展开。Lerner(2002)指出,经济发展水平、政治环境、法律传统是影响知识产权保护的三个重要因素。而CoriatandOrsi(2002)则更加强调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对制度完善的重要程度。

二是从知识产权制度的功能,即知识产权在运行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或功效的有关研究。Hall&Ziedonis(2001)通过对美国半导体产业1979到1995年的专利活动进行了审查,结果显示专利同创新之间不确定的关系,他们指出推动组织进行创新的是一种“战略性专利活动”。Hahn(2005)认为知识产权对技术创新有积极的促进作用。Sakakibara

&Branstetter(2001)分析了从日本1988

年的专利法改革中得出的证据,其定量结果并没有显示出日本企业研发的支出在专利改革期间的确增加了,同时研发人员所处组织结构和激励结构做为一个控制变量发挥重要的作用。Colyvas,Crow,Gelijns,Mazzoleni,Nelson,RosenbergandSampat(2002)对知识产权在学校向产业技术转移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显示,知识产权基本上是针对一些原始创新的技术转移有作用,对产业成熟技术没有作用,同时即使知识产权在技术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面临严重的溢出问题。

3.2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吴汉东(2001)认为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的作用机制表现在产权界定与创新激励、产权交易与资源配置、产权限制与利益平衡、产权保护与市场规范、产权管理与政府引导等五个方面。周寄中(2002)从宏观角度阐述了知识产权制度的创新激励功能。刘桂芳等(2002)将知识产权制度的功能归纳为确权、维权、激励、转化和转移等五个方面。贺敏等(2005)通过经验型发明和实验型发明的比较,论述了知识产权制度的激励功能。范在峰(2002)从制度保障、行为激励、资源配置和系统整合等四个方面对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对技术创新的功能进行分析论证。李强(2006)从维护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秩序、激励知识产品的创造和传播角度分析了知识产权制度的效用。陈海秋等(2007)从激励知识供给、激励知识创新、激励知识的传播和利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尊重知识的创新文化等方面归纳了知识产权制度的效用。

综合上述有关知识产权制度研究,可判断知识产权制度对竞争优势的获取和提升的促进作用取决于其功能的充分发挥。可将知识产权制度的功能归纳为创新激励、资源配置、竞争规范和政府管理四个方面。

中国今后的知识产权发展方向:首先,更新观念,加大对科技创新和保护的投入,尽快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其次,进一步扩大知识产权保护范围,深化权利保护内容。第三,加快审批速度,延长保护时间。第四,加大对侵害知识产权行为的法律调控和制裁力度。第五,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保护知识产权。

4.浙江省制造业现状研究概述

杜丹清(2007)认为当前,浙江等一批沿海发达省份的制造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曾经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和制造业链条中扮演着相当重要角色的

“中国制造”“、浙江制造”遭遇了人民币汇率不断攀升,部分商品取消了出口退税政策,部分商品加收了关税;原材料、交通运输、能源和土地的价格越来越高制造企业的运营成本持续上升;CPI连连攀高,《劳动合同法》实施,用工成本增加等种种压力等等。一方面是成本上涨,另一方面却是国际市场价格无法提高。

浙江规模以上制造业的劳动密集程度普遍低于全国制造业的劳动密集程度,人均总资产较高,因而对劳动者的劳动素质、劳动技能要求较高。农民工在浙江制造业就业相对较为困难。第二,浙江企业多、从业人员多、动用资产较少、负债经营风险小,尽管总产出不高,但是其实际经营效益好。第三,浙江规模以上制造业在28个行业中有各自特色、优势行业,但是数量相对较少。浙江的制造行业应根据各自的技术、市场及自然禀赋的不同充分展开合作以避免过度竞争导致不良后果的出现。第四,浙江规模以上制造企业从业人数相对较多,企业进一步增加劳动力就业的能力相对不足,而且浙江企业应注重增大企业资产规模,提高企业资本装备水平,不过由此有可能导致劳动就业水平的降低。

5.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产业层次的知识产权制度研究比较少,对产业知识产权制度的运用的有效指导比较少。

知识产权本质上是一种利益或利益工具。知识产权工作的绩效最终要落实到提高国际竞争力上面来。当前,我国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及知识产权对国际竞争力的促进这两个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从而导致我国产业的核竞争力不强,这也成为我国知识产权工作目前面临的根本性问题。

浙江地区制造业发展主要是靠高度专业化的产业分工和劳动、土地、资源构成的价格优势,而大大缺乏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

长三角制造业薄弱的技术创新能力导致国内市场上知识产权的恶性竞争。长三角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旧徘徊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长三角制造业企业的巨额投资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新产品的技术来源大多采取“拿来主义”的模仿手段。尽管长三角地区专利申请数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但是具有核心技术的发明专利寥寥无几,致使知识产权制度与制造业互动机制发展不完善,对研究存在较大的难题。

6.研究方法

通过分解知识产权制度各功能要素对浙江制造业产业结构提升和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探讨知识产权制度和浙江省制造业创新的互动影响路径,重点解决

政府如何通过知识产权制度设计和实施来促进浙江省制造业产业振兴,研究总体框架见图1。

图1知识产权制度影响浙江制造业产业振兴的研究模型

7.本文研究的意义

浙江制造业虽然较为发达,却严重缺乏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随着市场竞争的全球化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浙江制造业在转型升级中承受着来自国际国内的双重的知识产权竞争压力。一方面,国际竞争中逐步升级的知识产权壁垒对浙江省制造业的挤压。另一方面,浙江制造业薄弱的技术创新能力导致的国内市场上知识产权的恶性竞争。高速发展的浙江制造业正面临潜在的危机。

把制造业作为主要考察和研究对象,分析知识产权制度在推动产业振兴中的作用,以及产业振兴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影响,探讨适合现代制造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目标和制度选择,改进实施知识产权的制度环境,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8.参考文献

[1]吴承帮.试给知识产权下定义[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7年第9期36-37[2]朱子.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特征[J]产权导刊2004年10月第6期[3]张伟,祝红霞,曹丹,张海英.

知识产权概念新论[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第2期

[4]刘春田.知识产权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5]陶鑫良,单晓光.知识产权法纵论[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6]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律辞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7]吴汉东.中国应建立以知识产权为导向的公共政策体系[J].中国发展观察,2007.05[8]周寄中.知识经济中的知识产权制度及其激励功能.研究与发展管理[J],2002.04[9]贺敏,许晨.破解“李约瑟难题”的法学视角一论知识产权法制的功能及产生原因[J]电

子知识产权,2007.7.15-17.

[10]范在峰.论知识产权法律对技术创新的功能.[J].科技与法律.2002.04

[11]李强.试论知识产权制度在市场竞争中的效用性.[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04[12]李平.自主创新加速器-来自深圳产业的知识产权实证报告[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7.02

[13]杜丹清.成本-价格传导机制: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浙江制造业发展困境的研究

[M]2007

[14]吴汉东.科技经济法律协调机制中的知识产权法[J].北京:法学研究,2001(6):146[15]董涛.TRIPS竞争规则研究[J].上海:法治论从,2003(5):36[16]浙江省知识产权发展报告2004-2007

浙江省知识产权局编2008.01

[17]浙江省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科技发展与需求调研报告---科技创新驱动科学

发展[M]

中国科学院浙江省产业科技需求调研组2009.02p36-38

[18]RobertW.Hahn.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inthefrontierindustries[M].WashingtonD.C.:

AEI-BrookingsJointCenterforRegulatoryStudies.2005.

[19]JoshLerner.150yearsofpatentprotection[J].TheAmericanEconomicReview,2002[20]Maskus,KeithE.,Evidenceon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andEconomicDevelopment:A

BroderPolicyPerspectiveforChina[R],NBRWorkingPaper.1998

[21]JeannetteColyvas,MichaelCrow,AnnetineGelijns,RobertoMazzoleni,RichardR.Nelson,NathanRosenbergandBhavenN.Sampat.Howdouniversityinventionsgetintopractice?[J]ManagementScience.2002

[22].PrahaladCK,HamelG.1990.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J].HarvardBusinessReview68(3):

[23]Falvey,R,Foster,N,Greenaway,D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andeconomicgrowth[J].Economic

Letters,2004,85(2):209-2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