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李晓敏论文

李晓敏论文

来源:锐游网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专业年级: 指导教师:职称

2013年4月27日

目 录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探索

摘要

新课导入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英语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别具匠心、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不仅是一堂课的起点,更是开启学生的心扉,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本文用五个较为常用的导入法为利,探讨小学英语新课导入的设计,阐述如何在新知识呈现环节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关键词] 小学英语 新课导入 引言

兴趣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尤其在某一学科学习的起始阶段。《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已经作为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被写进《英语课程标准》,足见其重要性。兴趣可以与生俱来,但更多的则是后天激发和培养,从这个意义上,小学英语教师在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上的更是赋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激发和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应该成为小学英语教学的长期目标。

课堂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小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英语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英语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是把学生引入特定的英语语言环境之中。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即导入。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别具匠心、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不仅是一堂课的起步环节,更是开启学生的心扉,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的敲门砖和金钥匙。本文拟从词汇教学、对话教学和阅读教学这三个角度探讨如何导入新课,激发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一、 词汇教学的导入设计

词汇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毕业时“学习有关本级(二级)话题范围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本人对小学英语词汇进行分类统计发现,能够以直观形式呈现的词汇约占小学英语总词汇的70%左右。根据这一特点(直观性强),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简笔画、歌曲、歌谣等直观导入新课。那些可视可见、可触可摸的单词,可采用游戏法导入;那些线条简单、容易勾画的单词,可采用简笔画导入;那些朗朗上口,可哼可唱的单词,可以采用歌曲、歌谣导入。 (一)游戏导入激趣

游戏是最受儿童喜爱的一种活动,设计良好教学游戏可以满足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寓教于乐。在教学PEP小学英语第三册Unit 6“football, baseball, basketball…”等单词时,教师可用“Touch and Guess”的游戏。教师事先用乒乓球画成篮球、足球、垒球等,接着把多个乒乓球和用乒乓球画成的篮球、足球、垒球这些球放进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让学生触摸后,猜猜是什么。如果学生猜对了物品,但不知道其英文说法时,教师可以自然地介绍新单词。又如,在教学PEP小学英语第四册第六单元“sheep, cow…”等单词时,教师可以采用“Look, Listen and Guess”的游戏。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动物的脚印,让学生来猜是什么动物,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听动物的叫声,来猜测是什么动物。游戏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思维,又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二)简笔画导入激趣

简笔画是辅助英语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用简单线条勾画的简笔画,既可以节约教学时间,又可以形象生动地呈现词汇。由于简笔画可以拆分开,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在不同的教学时间呈现,比实物教具更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借助于教学简笔画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教学的情景与故事内容的情节之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调节教学气氛,唤醒学生的注意和情趣。教师边讲边画,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路,诱导学生思维的过程中,语言与绘画相互配合,更容易实施启发式教学。”(罗晓杰,2003,P204)

(三)歌曲导入激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在唱歌时,随着旋律的起伏变化,在感到放松、愉快的同时,会产生兴奋情绪。把唱歌的形式运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去,能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岳蔚,2004,P9)因为,“美妙的音乐容易唤起学生知、情兴奋点,使他们精神饱满、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岳蔚,2004,P9)“许多教学内容采用歌曲导入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岳蔚,2004,P9)如:在教学PEP小学英语第一册Unit2Parts of body时,教师可以选用歌曲“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导入新课,要求学生边听边跟唱。教师利用学生想学想唱的求知欲望,呈现和教授新词。 二、对话教学的导入设计

在小学阶段,多数对话语篇是日常会话,正如《英语课程标准》所言:“能理解和表达有关数字、颜色、时间、天气、食品、服装、玩具、动植物、身体、个人情况、家庭、学校、朋友、文体活动、节日等话题的简单信息”,上述话题就是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主要内容。可以说,句型简单、语篇短、情节性强,内容滚动性强是小学阶段英语对话教学的主要特点,因此,小学英语对话课教学比较适合选用复习导入、直观导入和情境导入。

(一) 复习导入激趣

复习导入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努力挖掘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通过巧妙设疑,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创设传授新知识的契机。”(罗晓杰,2003,P157)如:在教学PEP小学英语第六册Unit1 B Let’s talk部分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I usually/often play football. Sometimes I go hiking…时,教师首先可以从复习What do you have on Mondays/Tuesdays…?入手。复习时,教师通过与学生对话引出学生每天的功课表,并问他们喜欢那一天的课?为什么?如,当学生回答:I like Mondays. Because I have P.E. class/ music class on Mondays.时,教师顺势就可询问学生:What do you do in P.E. class/music class? 引导学生回答:I often play basketball/listen to the music/play many interesting games.接着教师总结:You can also say,“I often play basketball/listen to the music/play many interesting games on Mondays.”引导学生复述后,又询问该学生:What do you do on Mondays/Tuesdays…? 然后利用该复习阶段不同学生的回答来检查学生是否能做出正确的回答。最后再板书并询问学生: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这种层层递进,滚动知识点的方法,在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的同时,将新旧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有机地联系起来,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收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效果。 (二)直观导入激趣

“直观导入法是在新课讲解之前把教学内容用实物、图片(教学挂图、简笔画、卡片)、图像、投影、CAI课件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形式呈现给学生,师生按照直观教具提供的情景,通过合理的联想、想象和推理,进行一系列的问答、讨论和探究。” (罗晓杰,2003,P158)由于直观教具形象鲜明,容易引发学生的直接兴趣,因此,使用直观教具形象鲜明,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教学PEP小学英语第二册Unit2

A Let’s talk部分Who’s this /that woman/ man? He/She is my father/mother…时,教师自己和学生可事先准备好几张教师本人及父母、朋友,影视明星或动画明星的照片,上课时,边出示照片,引出“Who’s this man/woman?”。然后让学生出示事先准备好的照片,由教师或其他学生发问,引出“Who’s that man/ woman?”。由于采用直观导入,生动形象的照片,更能引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情境导入激趣

语言存在于特定的情景中。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引发学生快乐、愉悦的情绪状态,而形象、生动的情境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外部刺激。有了良好的教学情境的烘托,学习活动自然就会轻松自如。如,在教PEP Book IV Unit5 A Let’s talk部分Can I help you? How much is…? It’s …yuan. It’s too expensive…时,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参加拍卖会的衣物,并在小纸条上写上价格作为标签贴在衣服上。把教室布置成服装超市,挂满衣服,创设情境。然后对学生说:“This is a clothes supermarket. Which one do you like best? What do you want?”这时学生兴趣高涨,跃跃欲试,在下面纷纷讨论:I like the blue dress./I want the black and white T-shirt…这时,教师就很自然地走到一学生跟前,引出新授句子:Can I help you? 同时引导学生回答:Yes.并引导学生问:How much is that dress? 教师根据衣服上的标签回答:It’s 50 yuan.有了真实情境的烘托,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学习知识和训练技能。 三、阅读教学的导入设计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阅读技能。”(陈碧云 林晓晶,2005,P18)英语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是把学生引入课文特定的英语语言环境中。入境才能生趣,才能产生求知欲望,才能引发阅读动机,进入并保持良好的阅读心态,顺利完成阅读任务。在阅读教学中,采用何种导入方法,应根据阅读内容的特点。小学高年级段的英语阅读材料多为小短文,围绕单一话题展开,随着阅读量的逐渐增加,阅读语篇会有所增长,阅读语篇的故事性、悬念性也会随之不断增强。因此,采用话题导入、悬念导入和故事情节导入更容易使学生对即将阅读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故事情节导入激趣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上课伊始,一个动人的故事会使他们很快安静下来,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转移到有意注意上来。在阅读教学时,在新材料呈现之前,教师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用学生能听懂的语言讲述经过简写或创编的小故事(故事的内容要能自然地和新课内容联系起来),会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降低阅读的焦虑心理。比如,在教学PEP小学英语第五册Unit 3B Read and Write时,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以简单的语言创编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如:Zoom, Zip, Rabbit and Monkey are good friends. They’ll take a party tomorrow. Today they want to go to the supermarket to buy some foods. What does Monkey like? And why? What does Zoom like? What does Zoom buy at last? And why? 上述故事情节的补充,增加了阅读材料的故事性,引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和想象空间,为进一步阅读奠定了心理基础。 (二)话题导入激趣

“话题导入指的是在阅读内容呈现之前,师生围绕一个(有时多个)话题,组织学生使用英语进行“自由”交谈,引导学生做好阅读心理准备”。(罗晓杰,2003,P163)话题导入由于有特定的主题,可以很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新课主题上,由于是就某一话题进行“自由”交谈,因此,话题导入进入新课主题就更加自然。比如,在教学PEP小学英语第六册Unit 3B Read and Write部分关于John要制作一家人的birthday chart时,教师与学生就可以从谈论日期到询问双方的生日,再谈论到双方家庭成员及朋友的生日,一步一步导入正题(John一家人的生日)阅读前师生间围绕与阅读内容相关的话

题进行真实交流,既能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又增加了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悬念导入激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思维是从吃惊开始的。”有“吃惊”,才有探究,有悬念,才有阅读的内趋力,才能主动获取信息。阅读教学运用悬念导入,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动机。比如,在教学PEP小学英语第六册Unit6A Read and Write(关于观察蚂蚁的实验)时,教师在上课时拿出一瓶蜂蜜和一包饼干,问 “What are these? Whose foods are they? Are they yours?” 学生回答:I don’t know. 或No.教师接着问:“ Who likes to eat them? Do you like to eat them? What is happening?” Let’s read the story as fast as you can and try to find the answer.教师提出了一连串的学生既感兴趣又感到困惑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破解谜底的愿望。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设置悬念导入时可能提出几个问题,又不给学生答案,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和探究答案的心理及阅读的欲望,这样不仅能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的习惯。 结语

限于篇幅,本文仅从词汇教学、对话教学和阅读教学这三方面仅仅列举了部分新课导入激趣的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如TPR(全身反应法)导入、活动导入等等,各种导入方法均可以灵活运用。如:游戏导入不仅适用于词汇课教学,也适用于对话课教学和阅读课教学;情境导入不仅适用于对话课教学,也适用于词汇课教学和阅读课教学;悬念导入不仅适用于阅读教学,也适用于词汇课教学和对话课教学。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导入方法,优化组合,以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众所周知,在学科教学或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与学统一性的起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可见,小学英语教师如果能够成功地利用各种导入方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小学英语教学将有望摆脱主体缺失的简单模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将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

[2]罗晓杰. 英语教学与教研(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12

[3]岳蔚.新课标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设计与实例(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4.11 [4]陈碧云 林晓晶.小学英语阅读活动的设计 [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7) 注:本论文《小学英语新课导入优化设计探讨》发表于国家级刊物《中小学英语教育》2006年第10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