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用毛泽东思想概论
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P13 3、 1943年7月8日,王稼祥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中共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使用了“毛泽
东思想”;P13
4、 1945年5月,刘少奇在中共七大,第一次在全党范围内提出并阐述了毛泽东思想;P13 5、 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P13
6、 毛泽东指出:这不是我个人的思想,这是中国革命的产物,是中国革命长期斗争的经验教训的结晶,是
很多同志的正确思想集合而成;P14
7、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主要中国共产党人,
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的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P16
8、 毛泽东思想的本质内涵:第一,正确回答了毛泽东思想与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之间的关系;第二,正确回
答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关系;第三,正确回答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毛泽东个人的贡献与党的领导集体的贡献间的关系;第四,科学区分了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晚年错误的界限;P17
9、 在中共党的历史上,对毛泽东思想体系的认识和概括,比较集中的有三次,第一次是1945年4月中共
六届七中全会;第二次是1945年5月中共七大,第三次是在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P18 10、 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
的建设);第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第三,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第四,政策和策略理论;第五,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第六,党的建设理论;P20 11、 中共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紧密联系群众,自我批评;P21 12、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P21
13、 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特征:第一,时代性特征;第二,科学性特征;第三,独创性特征;第四,开放
性特征;P22
14、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15、 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系统化;第二,统一战线理论的完整形成;第三,
党的建设理论丰富发展;第四、人民军队建设和革命战略战术思想的发展;第五,根据地建设理论的更加丰富;第六,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得到发展而臻于成熟;P46
16、 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1)解放战争时期的发展:第一“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用革命的两手反对
反革命的两手策略。第二,提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第三,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第四,提出了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的思想;第五,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和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期:第一,不要四面出击的战略策略思想;第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第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3)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曲折发展:第一,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后的“左”倾错误和经济建设方面急于求成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社会化的错误;第二,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以及随后召开的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又否定了八大队主要矛盾的基本正确的论断,重新强调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不仅是对已经发展的“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理论根据。(4)毛泽东思想本来面目的恢复及其新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使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得以恢复。P54
17、 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和对象: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而主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民族革
命;P59
18、 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和动力: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
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1
19、 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人民大众”的主体部分。
20、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带有两重性的阶级。一方面,他们受帝国主义压迫,受封建主义束缚,是革命力量
之一;另一方面,他们在经济、政治上软弱,没有彻底反帝发封建的勇气。这决定了他们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反官僚军阀的革命,而在另一时期,就有跟在买办大资产阶级后面,作为反革命助手的危险;P62
2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指的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和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第一步民主主义革命,第二部是社会主义革命。
22、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只推翻帝国主义、封建势利和官僚资产阶级的
反动统治,而不破坏尚能参加反帝反封建的资本主义成分。社会主义革命是反对资产阶级,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者的私有制。P63
23、 重点: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政治纲领是在中国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P64
24、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四大家族垄断资本归国家所有,保护民族
工商业;
25、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P68
26、 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道路:农村包围城市,主要内容是以武装斗争形式,夺取全国胜利,武装
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密不可分;P69
27、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第一,内无民主外无民族独立。第二,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第三,土地
革命是基本内容。P71农村包围城市可能性:第一,发展极端不平衡;第二,经过第一次革命战争,对红色政权发展有利;第三,红色政权能否长期存在还取决于全国革命形势是否向前发展;
28、 革命根据地建设思想:建设根据地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有人民军队、战胜敌人、发动群众建立和巩固
当地革命政权以加强和统一根据地的军事政治领导;
29、 新民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P82 30、 1949——1956是我国从更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度时期;
31、 重点: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一化指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指对农民、个体私有制、资本主义
私有制的改造;P90
32、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平赎买、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把企业改造与人的
改造结合起来;P97
33、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为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是马列主义在中国正确运
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P102
34、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政权;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历
史任务是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是国家归于消亡,实现共产主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有着无比的优越性,便于人民当家作主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P111
35、 重点:社会主义矛盾学说,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1、社
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2、阐述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3、提出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和方法;4、初步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P118
36、 重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治思想领域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经济方面实行统筹兼顾
适当安排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科学文化领域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党与民主党派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少数民族问题上实行民主平等、团结互助;P122
37、 “中间地带”的思想:一是、美国反动派在没有压服欧亚非三洲的资本主义国家之前不进攻苏联;二是、
首先受到侵略的不是苏联而是被建立军事基地的国家;三是、目前的反苏宣传是对于反苏战争的政治准备;四是、美国人民和一切受到美国侵略威胁的国家和人民,应当团结起来,反对美国反动派及其各国走狗的进攻;P136
38、 三个世界的划分:第一个是亚、非、拉,第二个是以西欧为主的一批资本主义高度发展、有些还是帝国
2
主义的国家;另一个是美国和苏联;P138
39、 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
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P140
40、 人民军队的性质: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P142 41、 重点:人民战争的思想:在中共领导下,以人民为基础,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
依托,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并有其他斗争形式相配合,实行灵活机动战略战术的全民战争。P151 42、 重点: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1、积极防御战略方针:优点是保存实力,创造有利条件,进行决战
性的战略反攻,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最终导致战略进攻为目的;2、战略上的持久战和战役战斗的速决战;3、游击战:4、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5、战略进攻;P158 注:重点看看游击战。 43、 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建设一支正规化、现代化、强大的人民军队,大力发展国防工业和国防技术,
正确处理国防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P165 重点看第三个,国防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要与经济建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44、 政策和策略的重要性:是党的总路线和重要保证,是有效动员和组织人民积极投身革命建设事业的保证,
也是党领导的重要保证。P168
45、 重点:政策和策略的主要内容:统一战线;对敌斗争的政策和策略——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
人;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P171
46、 重点: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1、马列主义理论教育;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3、爱国
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4、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教育;5、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P186
47、 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原则。P212
48、 党的优良作风和传统:优良作风的主要内容: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2、密切联系群众;3批评
与自我批评;P219
49、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原则和途径:1、把党风提到世界观和党性的高度;2、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
P221
50、 整风时解决党内矛盾的基本经验P225
51、 加强执政党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1、加强执政党思想建设;2、加强执政党组织建设;3、加强作风建
设——⑴ 必须克服一切不正之风,端正党风。 ⑵重视对党员进行党的优良作风教育,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员的最高准绳。⑶自觉接受党内和党外监督。⑷增强党性,维护党的团结统一。⑸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P229
52、 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236 53、 重点: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根本作风和基本领导方法。
54、 独立自主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内容:立足本国实际,走自己的道路;着眼本国力量,依靠本国人民群众
进行革命和建设;P260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