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卷第3期 Vo1-37 No.3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2017年3月20日 Mar-20 2017 doi:10.3969/j.issn.1008-9640.2017.03.090 高校共青团深化改革背景下“第二课堂成绩单"项目实施重难点初探 一一以广东省应用型高校为例 代亮许夏冰 523133)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广东东莞摘要:根据2016年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关于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工作部署要求,本文以广东省应用 型高校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共青团工作改革和应用型大学转型的趋势,具体探究了“第二课堂成绩单”项目 在广东省范围内推行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广东省应用型高校 中图分类号:D4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17)03.0198.02 2014年,同济大学借助新媒体信息化手段开发 “iTongji—s平台”,为学生提供除学业成绩单之外的“成 在共青团深化改革的形势背景下,2014年4月,团 中央打造了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项目,并在全国范 围内开展试点建设工作。2016年3月,团中央学校部举 长经历证明”,以全方位、多角度反映评价学生在校的 办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工作座谈会,将“第二课堂 发展情况。“iTongij—s平台”开设“思政教育”“创新 成绩单”确定为高校共青团改革工作的重点项目之一。 创业”“志愿服务”“专项专利”等11个模块,并绘制 “第二课堂成绩单”内涵概述 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年轮”。 一、2002年,共青团中央、国家教育部、全国学联曾联 浙江大学第二课堂管理体系实践时间更长。2004 合试点推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其以开发大学生 年,浙江大学在全校实施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人力资源为着力点,整合了除深化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 2006年搭建了“浙江大学素质拓展网”平台,根据大数 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项目,引导帮助大学生 据统计分析,追踪学生参与的变化和趋势,由此改进升 完善智能结构,全面成长成才。从某种意义上讲,可视 级第二课堂活动项目。此外,还成立了浙江大学学生素 为“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前身”。 质拓展认证中心,定期对学生的积分进行监测和反馈, “第二课堂”是一种综合理念,相对于课堂教育而 并为学生生成专属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即第二 言,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 课堂成绩单。 活动,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重要补充,是有利于学生身心 三、广东省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项目推行 健康、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培养能力和兴趣的一切有意 进展 义的课余实践活动的总和 。“第二课堂成绩单”是一项 (一)推行背景 评价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估高校人才培养的指标,其参与 的综合竞争力,同时为社会单位提供用人参考。 2017年2月底,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学校部发布《关 到对学生成长成才发展的评价体系之中,有利于提升学生 于推动开展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项目的通知》, 决定在全省范围内推动开展“第二课堂成绩单”项目, 二、试点高校项目推行现状 指出第二课堂成绩单是凝聚青年学生的“指挥棒”,是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从2012年开始搭建“活动平 认可学生素质能力的“通行证”,也是促进高校共青团 台”“学分考核”“网络认证”三大核心系统,全面对 改革创新的“发动机”。 接信息化体系,打造团学事务一站式服务。其“第二课 由于各校实际情况不尽相同,在人才培养、特色专 堂成绩单”呈现三种版本,1.0版本供校内学生管理工 长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各高校在“第二课堂成 作者使用,客观记录学生参与活动的经历;2.0版本供 绩单’工作推进中,开展项目的重点和难点也有所不同, 学生求职、升学和存档使用,是总结归纳式的成绩单,分 本文将以广东省应用型高校作为研究讨论对象。 六个模块记录学生的成长;3.0版本是提炼评估式的成 2016年6月,广东省教育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 绩单,参考外企人才招聘选拔能力评测量表,供社会单 省财政厅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 位判断学生能力。 转变的实施意见》,经过评审,确定了广东省14所普通 收稿日期:2017—03—08 作者简介:代亮(1990一),男,江西九江人,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团委,助教。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志愿服务。 许夏冰(1988一),女,广东汕头人,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助教,金融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济金融问题研究。 ・198・ 本科转型为应用型试点高校。而按照发展趋势来看,接 如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节 下来广东省大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含民办高校和独立学 能减排工业设计大赛等,其直接考查学生的专业技能水 院)原则上均要通过学校整体转型或部分二级学院、部 准,检验学生的专业学习成果和实际运用能力。 分学科专业转型的方式,主动向应用型高校转变。也就 四、“第二课堂成绩单”项目实施的难点 是说,广东省各高校正面临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而转 型为应用型高校将是大势所趋。 (二)“第二课堂成绩单”内容设计的重点 “第二课堂成绩单”的价值已被普遍认可,在试点高 校的示范下,全国高校纷纷效仿。在项目实施上,笔者 认为以下三方面亟待突破。 (一)管理平台和技术运用 参照团中央学校部意见,多数试点高校在“第二课 堂成绩单”的内容设计上一般涉及7大模块,即“思想 打造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特别是要精确到每 成长”“实践实习”“志愿公益”“创新创业”“文 个学生个体的成绩记录和评价,其首先考验的是高校第 体活动”“工作履历”“技能特长”l2 J。其覆盖面广, 二课堂活动开展的信息和数据处理能力,因此,相应的 内容多样,既能牢牢把握核心内容,凸显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又鼓励个性化,摆脱教学大纲的束 缚,赋予学生更多的实践学习空间。 而应用型高校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学校人才培养方 向有所调整,即由以往以学科为主导转变到为产业发展 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因此,在“第二课堂成绩单”工 作设计中,需要把握重点,尤其要体现出对学生创新意 识、实践能力、专业历练等方面的关注与培养。笔者认 为,在内容设计上,可侧重于以下三个模块。 1.创新创业 近年来,广东省高度重视高校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和 自主创业工作,并广泛开展了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如“广 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攀登计划’专项资 金)”“‘青创100’大学生创新创业引领计划”等。 因此,在应用型大学“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创新创业” 模块,应重点体现学生参与各级(包括国家级、省部级、 市厅级、校院级)学术科技活动、创新创业竞赛等经历, 如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挑战杯”全国大 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同时,还要详细记录学 生的论文发表、专著出版、专利申请等情况。 2.实践实习 “实践实习”应具体记录青年学生参与社会管理的 实践与调研、“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国际及港澳台交 流访学、就业实习、岗位见习、外出参观学习等经历。例 如,可参加“‘展翅计划’广东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 升行动”,该项目是2013年由广东省教育厅、团省委等 十家单位联合推出的,旨在探索建设常态化、全方位、广 覆盖的青年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其每年面向全省在读大 学生、应届毕业生、离校毕业生和离校未就业大学生,推 广开展兼职实习、信访志愿者、助理村官等项目,以增进 青年学生对社情民情的了解,并通过职场训练,提升大 学生的实战技能,丰富职业体验。 3.专业历练 “专业历练”重点彰显学生的专业技能,其涉及学生 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培训经历、获取的资格认证或各专业 等级证书、参与学科竞赛、参与立项并结题的各级专业 科研课题或完成企业委托课题等,体现了学生的专业学 术水平和抟能优势 例加,可参与“广车大中专学生科 技学术节”实战竞赛类活动,该类别包含多项子活动, 管理平台和信息技术能否满足生成信息处理的需要, 是生成“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技术基础和前提 。目 前,试点高校主要是依靠网络平台载体,倾力打造考核 平台,开发了活动参与、学时认证、考核记录、成绩单打 印等个性化模块,并实时记录学生参加活动的经历和效 果,为打造“第二课堂成绩单”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 (二)过程呈现和评价标准 由于成绩单记录的是学生参与的结果和成果,而难 以对学生参与的过程和质量进行追踪,即较难做到“数 量”与“质量”的完美结合。因此,对于评价标准而言, “客观为主,兼顾主观”的原则看似简单,实则是一项 极具挑战的大工程,“第二课堂成绩单”既要从客观上 建立可量化的科学考核体系,又要探索主观评价大学生 综合素质的合理标准。 (三)统筹管理和部门合力 目前,大部分学校都存在多个部门分开主持第二课 堂活动的现象,缺乏统筹和管理,不能有效反映学生综 合发展的成果。因此,为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有 效开展,高校各相关职能部门需要充分沟通协调并形成 合力,特别是各高校团委,要具体组织第二课堂活动的 实施,并推进相关制度建设,以使共青团育人工作更加 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 。 经济新常态下,特别是在各高校纷纷向应用型高校 转型的趋势之下,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推行 需要坚持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抓住重 点,攻克难点,从而助推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提升学生融 人社会的能力,最终实现思想育人与实践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曲雪艳.关于加强农科大学生第二课堂建设的几点思考[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32—134. [2]南京工业大学团委.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打造共青团工作全 覆盖的有效方式[J].中国共青团,2016,(6):59—60. [3]赵健,谢欢,章樱樱.依托“PU”平台打造高职院校“第 二课堂成绩单”的探索[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9):87—89. [4]李懋,丁珏.努力构建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工作新体系——中 山职业技术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工作的实践探索[J]. 前沿发现,201'6,r 12、・22—23. (责任编辑:陆水东)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