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题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题答案

来源:锐游网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30分)

1、COD 2、BOD 3、富营养化 4、好氧呼吸 5、稳定塘 6、泥龄 7、菌胶团 8、活性污泥 9、SBR 10、反渗透 11、VSS

12、污泥调理 13、污泥指数 14、污泥负荷 15、污泥膨胀 16、发酵

二、填空(20分)

1、沉淀池由五个部分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

2、好氧塘内的生物种群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微型动物。 3、生物转盘的主要组成部分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鼓风曝气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组成。 5、目前,较适合我国国情、常用的污泥处置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或_______等。

6、沉淀池常按水流方向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7、生物呼吸分为__________与__________两大类,在活性污泥法生物处理中属于 呼吸类型。废水厌氧生物处理较好氧生物处理剩余污泥量 (填多或少)。 8、活性污泥系统中曝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9、在活性污泥法中,原生动物的作用主要有 。

三、简答(30分)

1、简述沉淀的四种类型。

2、水的沉淀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试分析球形颗粒的静水自由沉降(或浮上)的基本规

律,并分析影响沉淀(或浮上)的因素有哪些? 3、简述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4、简述影响微生物的环境因素。

5、简述微生物生物厌氧发酵基本原理。 6、简述交替式二级生物滤池法的流程。

7、简述活性污泥膨胀主要有哪两种主要类型,产生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8、简述活性污泥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过程及活性污泥法的基本要素。 9、简述混凝的基本原理。

10、画出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并对各部分功能进行描述。

四、计算(20分)

1. 某厂排出废水量为500m3/h,悬浮物浓度为560mg/L,要求采用平流式沉淀池去除悬浮

物,去除率为75%,污泥含水率为96%,已知沉淀试验数据为去除率为75%时,沉淀时间为120min,最小沉速为1.5m/h,计算平流式沉淀池的: 1. 表面积 2. 有效水深 3. 污泥区容积 解: 1. A=qv/q= 500/1.5=333m2 2. h=qt=1.5 ×120/60=3m 3.污泥区容积为:

V500(5600.75)24126m3/d1000(10096)102. 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含有机污染物的污水,污水流量为10000m3/d,进水BOD5为350mg/L,

希望处理后出水BOD5为20mg/L,已知曝气池中MLSS浓度为3500mg/L,曝气池混合液中挥发性悬浮固体与混合液悬浮固体之比为0.8,设计污泥龄为6d,查表得y值为

0.6mg/mg,Kd为0.07d1,计算: 1. 曝气池的体积;

2. 每天排出的剩余污泥量; 3. 需向曝气池中通入的氧气量。 解:1. Vcqvy(S0S)6100000.6(35020)2390m3

X(1Kdc)3500(10.076)2. 每天排出的以挥发性悬浮固体计的污泥量为: Px=

0.6y10000(35020)1031394 kg/d qv(S0S)=

10.0761Kdc每天排出的以悬浮固体计的污泥量为: Px(SS) = 1394/0.8 = 1743 kg/d 所需的氧气量=

qv(S0S)1.42PX

0.6810000(35020)1031.421394=2873kg/d =

0.68

答案:

一、名词解释(30分)

1、化学需氧量,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用氧量(mg/L)

表示。

2、生化需氧量,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mg/L)

3、 主要由N、P等植物营养元素引起的各种藻类的大量繁殖,鱼类生活空间减

少,水中溶解氧两急剧降低的过程。

4、好氧呼吸是在有分子氧参与的生物氧化,反应的最终受氢体是分子氧。好氧呼吸是营养

物质进入好氧微生物细胞后,通过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获得能量的过程。

5、对污水的净化过程与自然水体的自净过程相似,是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处理污水的生

物处理设施。

6、微生物在曝气池中的平均停留时间。

7、菌胶团是由细菌分泌的多糖类物质将细菌包覆成的粘性团块,是细菌具有抵抗外界不利

因素的性能。菌胶团是活性污泥絮凝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8、由大量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微生物群落和它们所吸附的悬浮颗粒所组成

的褐色的絮状污泥。

9、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是一种间歇操作的活性污泥法,由进水、反应、沉淀、排水、静止

阶段组成。

10、反渗透法是一种借助压力促使水分子反向渗透,以浓缩溶液或废水的方法。

11、挥发性固体,是指污泥中在600℃的燃烧炉中能被燃烧,并以气体逸出的那部分固体。 12、污泥调理就是破坏污泥的胶态结构,减少泥水间的亲和力,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 13、曝气池混合液在沉淀30min后,每单位重量的干污泥所占有的湿污泥的体积。 14、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承受的BOD5的量。

15、活性污泥混合液在1000mL量筒中沉淀30min后,污泥体积膨胀,上层清液减少,SVI

值升高的现象,称为污泥膨胀。 16、指供氢体和受氢体都是有机化合物的生物氧化作用,最终受氢体无需外加,就是供氢体

的分解产物。

二、填空(20分)

1、进水区;出水区;沉淀区;贮泥区;缓冲区 2、藻类;菌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水蚤 3、转动轴;转盘;废水处理槽;驱动装置 4、空气净化器;鼓风机;空气输配管系统;扩散器 5、农业利用;填埋;焚烧;投放海洋;废矿

6、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

7、好氧呼吸、厌氧呼吸、好氧、少 8、充氧、搅拌混合

9、吞食污水中的有机物颗粒和浮游细菌, 作为指示性生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污水水质和净化处理的效果 。

1、1)自由沉淀,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各自单独沉淀,沉淀过程中,颗粒的物理性质不

发生变化;2)絮凝沉淀,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互相聚集而增大而加快沉淀;3)区域沉淀,颗粒沉降受到周围其它颗粒的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4)压缩沉淀,由于悬浮颗粒浓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集成团块结构,互相接触,互相支承,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

2、沉淀处理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的可沉降性能,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球形颗粒的在静水自由沉降(或浮上)的基本规律如下式所示:

us =

1sLgd2 18沉淀(或浮上)的因素包括:

(1) 颗粒密度(ρs)与溶液密度(ρL),当ρs>ρL时,颗粒下沉;当ρs<ρL时,颗

粒上浮;当ρs=ρL时,颗粒在溶液中呈悬浮状态;

(2) 颗粒粒径(d),沉降速度与颗粒粒径的平方成正比;

(3)粘度(μ),沉降速度与粘度成反比,μ随水温上升而下降,即沉速受水温影响,水温

上升,沉速增大。

3、1)停滞期,活性污泥接种到与原来生长条件不同的废水中,需经过若干时间的停滞,才

能适应新的环境。2)对数期,废水中有机物浓度高,且培养条件适宜,则活性污泥可快速生长,处在对数生长期。3)静止期,当废水中有机物浓度较低,污泥浓度较高时,微生物的生长和死亡处于平衡状态,进入静止期。4)衰老期,当有机物浓度低,营养物明显不足时,活性污泥进入内源呼吸阶段,进入衰老期。

4、包括微生物的营养:碳、氮、磷,对于好氧生物处理,通常对好氧生物处理,BOD5:N:

P=100:5:1,对厌氧生物处理,BOD5:N:P=100:6:1;温度:高温菌,中温菌,低温菌都要有他们各自适宜的温度;pH:各种微生物需各自有适宜的pH范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中要保持充足的溶解氧浓度。

5、1)水解阶段,大分子有机物被细菌的胞外酶所水解为小分子有机物;2)酸化阶段,水

解的和溶解的有机物被产酸细菌转化为有机酸、醇类、醛类等,另外部分有机物直接被

转化为H2和CO2,然后被甲烷细菌转化为甲烷;3)乙酸化阶段,酸化产生的有机酸、醇类、醛类等进一步被乙酸化细菌转化为乙酸;4)乙酸被甲烷细菌的转化为甲烷。 6、二级虑池串联工作,污水初沉后进入一级生物滤池,出水经去除残膜后进入二级滤池,

二级滤池出水经沉淀后排出。工作一段时间后,一级生物滤池因表层生物膜的累积,即将出现堵塞,改作二级生物滤池,而原来的二级生物滤池则改作一级生物滤池。运行中每个生物滤池交替作为一级和二级生物滤池使用。

7、活性污泥膨胀是一种活性污泥的不正常状态,此时污泥不易沉淀,反映在SVI值升高。混合液在1000mL量筒中沉淀30min后,污泥体积膨胀,上层清液减少,这种现象被称为活性污泥膨胀。

活性污泥膨胀可分为丝状菌膨胀和非丝状菌膨胀两种类型:

丝状菌膨胀是污泥中的丝状菌过度增长繁殖的结果。当污泥中有大量的丝状菌是,大量具有一定强度的丝状体相互支撑、交错,大大恶化了污泥的沉降、压缩性能,形成污泥膨胀。

非丝状菌膨胀时污泥也沉淀池中很难沉淀、压缩,SVI值很高,此时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表面附着水,外面包有粘度极高的粘性物质。

造成污泥膨胀的主要因素大致为:①污水水质,包括pH,温度,及含有的污染物种类及数量,如C,N,P的比值,污水中含S的污染物等;②运行条件,曝气池的污泥负荷和溶解氧的浓度等③工艺方法,不设初沉池时,不容易发生污泥膨胀,完全混合的工艺比推流方式较易发生膨胀。

8、活性污泥在曝气过程中,对有机物的降解(去除)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吸附阶段和稳

定阶段。在吸附阶段,主要是污水中的有机物转移到活性污泥上去,这是由于活性污泥具有巨大的表面积,而表面上含有多糖类的粘性物质所致。在稳定阶段,主要是转移到活性污泥上的有机物为微生物所利用。一般吸附阶段很短而稳定阶段较长。活性污泥法的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引起吸附和氧化分解作用的微生物,也就是活性污泥;二是废水中的有机物,它是处理对象,也是微生物的食料;三是溶解氧,没有足够的溶解氧,好氧微生物不能发挥氧化分解作用。

9、1)压缩双电层作用,水中胶粒能维持稳定的分散悬浮状态,主要是由于ξ电位。加入混

凝剂可以消除或降低胶粒的ξ电位,就能使胶粒碰撞聚结,失去稳定性。2)吸附架桥

作用,混凝剂经水解和缩聚反应形成高分子聚合物,具有线性结构,这类高分子物质可被胶体微粒所强烈吸附,在相距较远的胶粒间吸附架桥,使颗粒逐渐增大;3)网捕作用,混凝剂水解而生产沉淀物。这些沉淀物在自身沉降过程中,能集卷、网捕水中的胶体等微粒,使胶体粘结。 10、

曝气池:生物反应器,为废水与微生物混合接触、进行生物反应、供氧的场所。 二沉池:固液分离,澄清出水;污泥浓缩,保证污泥回流,贮存污泥。 回流:SRT>HRT,向曝气池提供污泥,满足生物反应之需。

排泥:控制泥龄、污泥浓度(生物量)及某活性。每日增长的污泥称为剩余污泥。 曝气:供氧、混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