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安徽省芜湖市2021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

安徽省芜湖市2021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

来源:锐游网


安徽省芜湖市2021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 下列文言语句中划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 ) A . 水中藻荇交横(xìng) 犬牙差互(cī) B . 悄怆幽邃(suì) 佁然不动(yǐ) C . 隔篁竹(huǎng) 因恸绝良久(tóng) D . 水尤清洌(liè) 为坻,为屿(yǔ) 2. (2分)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在“红五月”读书活动期间,语文老师就“如何读好书”的话题说长道短 , 让我们受益匪浅。 B . 贺州客家围屋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了众多游客,我们不得不叹服建造者的别具匠心。 C . 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我们的爱国情怀会油然而生。

D . 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3. (2分) (2017七上·会同期中)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我们要善于运用材料、积累材料、整理材料,才能写好作文。 B . 由于小李苦干加巧干,所以半年完成了全年的生产任务。 C . 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D . 中国人民对于姚明这个名字是很熟悉的。

二、 默写 (共1题;共13分)

4. (13分) (2015七上·麻城期中) 古诗词名句填写。 ①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②水何澹澹,________。(曹操《观沧海》)

③曹操《龟虽寿》一诗中,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诗人年老而壮志犹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④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以乐景写衷情,衬托出游子孤独凄凉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的诗句是:________。 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以小鸟的活动写出初春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⑥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⑦九月初九是重阳节,请写出一联与重阳节有关的古诗句:________,________。(课内外均可)

⑧亲情是永恒的话题,亲情的显现于细微之处。清代诗人史骐生《写怀》诗云: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清代诗人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诗又云: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同为溧阳老乡,唐代诗人孟郊在《游子吟》中早就唱出了“________,________”。他们的诗都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三、 书写 (共1题;共5分)

第 1 页 共 11 页

5. (5分) 改正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①……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母。

②都是些烦锁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③他是一个胖胖的,和爱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 ④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玩皮。

四、 名著导读 (共1题;共15分)

6. (15分) (2019九下·枣庄期中) 阅读《水浒传》的片段,完成以下练习。

①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背在脊梁上,将哨棒馆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武松自言自说道:“那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

②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来。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阿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

③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④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紧紧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

⑤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进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挡着一个锦皮袋。当下景阳冈上那只猛虎,被武松没顿饭之间,一顿拳脚,打得那大虫动弹不得,使得口里兀自气喘。

⑥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那大虫气都没了,武松再寻思道:“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那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

第 2 页 共 11 页

苏软了。

(1) 赏析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

(2) “文似看山不起平”,作者是如何把武松打虎的过程写的波澜起伏的? (3) 武松打死老虎之后,为什么拖不动老虎?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8分)

7. (8分) (2017九上·蓬安期中) 五彩缤纷的花季,朝气蓬勃的青春。青春,是人生交响曲中最灿烂的乐章。花季雨季的我们,应该珍爱青春,健康成长。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青春随想”综合性学习活动。

(1) 根据下面语段中的划线句拟出了海报宣传语的前半句,请你续写后半句。(要求:与前半句语意相关、字数相等。

拥有青春五彩梦,________。

(2) 活动期间,每位同学都要办一期以“青春畅想”为主题的手抄报,请你参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板块。 示侧:板块一:青春的宣言 板块二:青春座右铭 板块三:________; 板块四:________

(3) 请写出一句和“青春”相关的名人名言,激励你的同学。

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8. (7分) (2017八上·东台期中) 阅读卢纶《送李端》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注】①路出寒云外:意为李端欲去的路遥远漫长。②客:在外漂泊。③风尘:喻指社会动乱。

(1) 诗人以一个“________”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________”这一动作是此种情感的具体表现。 (2) 请结合诗句,赏析诗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

9. (12分) (2019七下·台州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邴原泣学

邴原①少孤 , 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②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③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注】①邴(bǐng):姓。邴原,三国时北海朱虚人。②恻(cè):心中悲伤。③苟:如果。 (1) 选出下列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邴原少孤 孤:失去父亲 B . 一则羡其不孤 羡:羡慕

第 3 页 共 11 页

C . 二则羡其得学 其:代词,自己 D . 师恻然曰 然:……的样子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 从邴原泣学这个故事中,你有什么启发?

八、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2分)

10. (20分) (2014·南通)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小题。 【A】(时间都去哪儿了)(歌词)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儿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 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她/只为那一声爸妈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B】

人一生的时间表

(以平均年龄72岁计算) 项目 年限 占比 吃饭、睡觉 学习、工作 29年 40.3% 18年 25% 娱乐休闲 12年 16.7% 交通 6年 8.3% 做家务 6年 8.3% 共它 1年 1.4% (根据新浪网材料整理) 【C】

①为什么年龄越大感觉时间过得越快?科学家从三个方面解释了这种现象?

②首先从人的生理变化上来解释。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的生物钟变慢了。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从路边随机找一些年轻人和老人,让他们估测一分钟有多长。结果是:年轻人估测的时间比较快,通常还没有到一分钟,他们就认为已经到一分钟了:而年长的人,他们通常过了一分钟,才觉得这是一分钟的时长。对年长的人来讲,时间就这么“漏”掉了。 在衰老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③第二个原因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似乎要短得多。原因是,去时走这段路对你来讲是崭新的经历,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路很长。而回来是,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变少了,时间似乎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

④人生也是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少了一些新鲜感,更多的只是一种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

第 4 页 共 11 页

的经验是精神对于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的状态。这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因而显得一天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⑤第三个原因则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五岁的孩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占他生命的5%;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过程的2%.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就会觉得很快。

(有删改) (1)

围绕“时间去哪儿了”,三则材料表达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请逐一概括。 (2)

指出材料C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

比较材料A与材料C画线句主要表达方式及效果的不同。 (4)

请结合材料A与材料B,联系生活实际,分别谈你得到的启示。 11. (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笔墨童年 余秋雨

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 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竞与笔墨有关。

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就在这样的日子,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 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石上舔来舔去,准备答卷了。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

磨墨要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要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了冰,才抖抖索索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考试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

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从棉衣襟下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

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余韵。

其实岂止是李白。长大后才知道,就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四百年,一群人已经在蘸酒写字了,领头那个人叫王羲之,写出的答卷叫“兰亭集序”。

我上小学时只有四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我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

第 5 页 共 11 页

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但是,下一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这样的事。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

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这个误会.倒是不错。

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下去,有时有一朵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熔入灰烬。

我听说,连土匪下山,见到路上字纸,也这样做。

家乡近海,有不少渔民。哪一季节,如果发心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找到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船舱中间底部,才敢破浪远航。

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

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 这是我的起点。 (节选自《中国文脉》) (1)

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将文章所写的主要事件补充完整。 ①________

②老师抱我洗去墨迹。 ③________ ④乡人敬惜字纸。 (2)

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①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人门课。(提示: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②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提示: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第 6 页 共 11 页

(3)

文中“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4)

读了本文,联系作者的成就,谈谈对文章结尾“这是我的起点”这句话的理解。 (5)

作者说“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请把“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写好汉字是每个中国人的神圣使命”这句话认真抄写在下面。

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8七上·宁波期中) 小溪深山启程,冲破险阻,汇入大海,壮大的路上留下阵阵欢笑;靴子追逐梦想,砥砺意志,不负芳华,成长的路上洒下声声欢笑。欢歌是愈挫愈勇的乐观,是爱与被爱中的愉悦,是拼搏成功后的欢喜……亲爱的同学,一路前行,你有怎样的欢歌?

请以“一路欢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②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

第 7 页 共 11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1、 2-1、 3-1、

二、 默写 (共1题;共13分)

4-1、

三、 书写 (共1题;共5分)

第 8 页 共 11 页

5-1、

四、 名著导读 (共1题;共15分)

6-1、6-2

6-3、

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8分)

7-1、

7-2、7-3、

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8-1、8-2

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

9-1、 9-2、

9-3、

八、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2分)

10-1

10-2、

第 9 页 共 11 页

10-3、

10-4

11-1、

11-2、11-3

11-4

11-5、

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

第 10 页 共 11 页

第 11 页 共 11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