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与数学老师谈话记录和感受
班主任:xx
xx,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父亲是工人,母亲为超市售货员。xx的智力水平属于中上等,二年级时学习成绩在班里还属于中等偏上,但进入三年级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期中测验两门主课均不及格。xx的性格比较外向,嘴很甜,人乖巧,有人缘,虽不是班里的少先队干部,但在朋友园中说话有人听。xx一家原住在闹市区,后因住房拆迁,搬到城郊新建的开发小区。由于小区的建设不配套,因此小区内便逐渐形成了一个农贸市场。在农贸市场中,有附近的农民前来经商者,也有一些小区的居民加入到个体业余经商的队伍中。xx的父亲便是其中一员。 xx的父亲主要经营时鲜蔬菜。从市区批发市场购进赶鲜的高档菜,在小区农贸市场出售。道父母之命,xx近半年来下午放学后也常帮助爸爸卖菜。如果儿子表现好,生意做得也称心,父亲就给儿子以奖赏或给买点好吃的东西,或给点耍花钱。久而久之,xx对帮助爸爸摆摊卖菜生了兴趣,而对学习的兴趣则越来越下降。xx的母亲对孩子也十分放纵,她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晚上吃过晚饭后,为图家中清静,经常催若孩子出去找同学玩,10点钟以前不要孩子进家门。鉴于以上一些原因,xx的厌学情绪愈益增长,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他甚至对同学说:“学习什么。 真没劲,还不如跟我爸爸跑跑腿,要吃有吃,要钱给钱。那多够味!\"
xx的厌学症无疑是家庭不良因素影响的结果。父亲工余经商捞外块,把孩子也拉上了。还不时有所奖赏,予以“积极强化”;母亲图清闲,晚上10点之前不让孩子进家];父母都很少把孩子的学习放在心上。处于这样的一种家庭氛围,在孩子看来,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反正爸爸妈妈不计较这个,只要乖乖听话,让父母高兴就行。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大。父母的主导倾向是什么。对孩子有何期望和要求,往往是孩子愿不愿意学习和怎样去学习
的指示器。因此,娇治xx的厌学症。关键要从改变家庭环境入手,帮助xx的家长切实认清教育子女学习的意义和责任。
辅导方法:
1.厌学的倾向表现在xx身上,但其直接原因却在于家长的“模型示范” 和放纵自流。因此,学校应同家长取得联系,全面介绍和分析xx近来的学习变化,充分肯定其优点和长处,委宛地指出由于家庭的影响而导致孩子厌学的情况。晓之以理。融之以情。力求引起家长的重视和警惕。
2.教师抓住xx这一典型事例在全班进行教育,但要点名公开批评。可以少先队队会的方式,引导同学们围绕“重钱轻学\"的问题进行讨论,使大家明确少先队员到底应该怎么办?是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还是学不学无所调,有钱吃喝自在就行?这不仅对xx是一种教育, 而且对激发全班同学的学习动机也有积极意义。
3.适当组织几名学习好的同学或班干部定期到xx家中帮助他补习功课。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给xx以具体的帮助和监督,另一方面也是对家长的暗中提醒和促进。在采取这种措施之前,事先征得家长的同意如果xx的家长不同意这样做,则不勉强。4.与家长沟通与协调。
①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了解xx的家庭情况及其在家的表现。
②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F“生逆反心理。要求家庭多给李刚温暖,共同做好转化工作。经一段时间的辅导,
xx学习态度较以往认真,逐渐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下午放学后不再跑农贸市场帮父亲卖菜。家长也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父亲不再要孩子放学后,帮自己卖菜,母亲也时常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