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港街道辖内住宅建成年份较早,存在不少老旧小区,面临不少管理难题。近年来,厦港街道已改造42个老旧小区,组建了一批小区党支部,建立了“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宇党小组”党建服务机制,发挥小区党支部、楼宇党小组的带头作用,发挥社区党员的引领模范作用,引导老旧小区居民自发维护居住环境,破解老城区老旧小区的难题,提高了老旧小区居民的“幸福指数”。
一名党员就是一颗红星,一个小区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今天起,本报推出“红色领航——思明区厦港街道党建引领老旧小区改造系列报道”,讲述我们身边的感人故事。
党员成为小区治理的领航人和骨干。
改造期间,党员黄文浦主动当好施工“参谋”。
77岁的党员黄文浦住在海洋新村已有43年。“我是越来越老,可小区却越来越新,越来越有味道。”他指着小区墙上的漫画说:“‘红色引航,幸福海洋。’看这图,你就知道原因了。”
海洋新村建于1974年,是海洋三所职工用房,现有居民266户1095人,其中党员94人。小区党支部以老旧小区改造为重要抓手,引领党员群众共治共管,形成“1+4”小区治理新模式,创新“五彩”党建工作法,让这个老旧小区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打造红色党建示范圈
成立党支部 引领小区治理
因为建成时间早,常受海风影响,海洋新村除了名字中带个“新”字,多年来其实一直是个“旧村”。“1993年涂过一次外墙,直到改造前基本就没动过。”黄文浦说,墙体脱落、隔热层破损、水管老化,让居民的生活很受影响。
随着海洋新村被列为市级老旧小区改造试点项目,小区经过整治后已焕然一新,用水、燃气、道路、墙体等问题一并解决。
78岁的廖水木是小区党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退休前是海洋三所副所长。为了老旧小区改造,他不顾年事已高,东奔西走,发挥老党员把舵定向的作用。他说:“小区成立了党支部,就像是启动了‘红色引擎’,党建引领小区治理。”
如今,小区党支部将94名在职、退休、流动党员纳入统一管理,制定“党支部管理制度”“党员志愿服务制度”“党员活动日制度”等小区党支部条规,开展“党旗在小区飘扬”主题党日活动,充分调动党员亮身份、树旗帜的积极性。
为了巩固整治成效,小区党支部从党员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建设了300多平方米党群活动室,在小区显眼位置设置党建宣传栏,建设“百姓心语亭”,筑牢红色阵地。
海洋新村发挥小区党支部的“磁吸”功能,背靠海洋三所“母系”资源,吸纳多方共治合力,形成“海纳百川”的蓝色小区共治格局。
小区业委会现有委员7人,其中4人是中共党员,2人是民主党派人士,1人是群众,形成一个多元融合的业委会。
在小区改造期间,经小区党支部牵头,居民推选出居民楼长、党员代表、海洋三所离退休职工等23名热心人士,组成了自治小组参与改造。自治小组副组长黄文浦退休前在海洋三所基建办工作,对小区地下管网很熟悉,可以说是“活地图”。他发挥专业特长,在改造期间主动担任施工“参谋长”、义务监督员,让施工方少走很多弯路。
在小区改造后,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决定招标引进专业物业管理,由业主投票选择物业公司,并建立议事监督小组,引导小区从无物业的“免费、混乱、无序”向物业专业管理的“收费、规范、有序”转变。
廖水木说,近年来,小区党支部积极吸纳海洋三所力量,组织在职党员定期到社区开展科普知识宣讲、入户调查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逐渐形成以小区党支部为核心,业委会、物业公司、海洋三所、居民共同参与的“1+4”小区治理模式,解决了小区存在的多项难题。
张三清是一名80后,身兼三职:海洋新村小区党支部副书记、海洋三所海气室副书记、海洋三所团委书记。他带领海洋三所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积极服务海洋新村小区,成为小区治理的一股年轻力量。
拓展橙色惠老关怀圈 成立为老服务队 助力适老化改造
据统计,海洋新村小区高龄老人占比近四分之一,小区党支部积极推广橙色惠老行动,让小区老人在党的关怀下乐享晚年生活。
小区党支部建立“党员为老服务队”,逐户走访老年人及家属,广泛征询居家防护改造的意见,牵头组织5次改造方案意见交流会、8场实地考察现场会,确定小区适老改造方案。针对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量身定制室内扶手路线、增设淋浴壁椅和卧室坐便椅等适老设施;而针对高龄空巢老年人,安装居家宝设备,提供专业安全防范和紧急救援服务。
小区党支部还争取下沃社区党委支持,为小区高龄老人提供蔬菜配送上门等便民服务;引入厦门大学共建资源,试点乐龄智工坊项目,专门训练老年人的注意力、记忆力、定向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共筑绿色生态环境圈
践行垃圾分类 开展绿地认养
垃圾分类是一项重要工作,小区党支部组建由党员志愿者、小区青年志愿者、垃圾分类督导员、社会义工等参与的垃圾分类宣传队伍,通过专题培训、入户宣传分发垃圾桶、张贴宣传标语、引入公共文明大使“星星狐”等措施,让居民不断增强垃圾分类意识。
党员邓国荣今年刚退休,不仅主动投入垃圾分类宣传工作,还鼓励妻子担任小区垃圾分类督导员,带着女儿参与垃圾分类志愿督导,耐心劝导居民按类投放垃圾,让垃圾分类的理念深入人心。
小区党支部还组织开展“党建引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探讨会,评选6栋垃圾分类示范楼,带动良好风气;积极推动环保驿站试点落地,以屋代桶,营造更为整洁、舒适的使用体验。
小区党支部着力优化小区人文氛围,培树“小苑大家”精神,打造金色品质小区。
党员带头,发动热心居民对小区绿地植被、花卉树木、公共空间进行认管认养,共同开展清洁家园、治安维护;引导小区居民商议制定《海洋新村小区公约》,共建温馨、和谐、文明小区;发动居民开展社区“问安行动”和志愿者帮扶,鼓励邻里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促进“熟人社区”再次升华。
小区党支部还鼓励党员群众在小区“亮身份、做贡献”,设立“小区科普员”“小区警察”“小区记者”“小区法律助手”“小区海洋宝宝小分队”“小区管家”“小区助老员”“小区医生”等,主动服务居民,真正做到小区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实现了“小区环境更加优雅、基础设施更加便利、邻里关系更加和谐、居民生活更加幸福”的目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