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了解柳永及他的词的创作成就。
2.鉴赏这首词并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3.学习本词中铺叙的表现手法。
二.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对古诗词的了解和积累,初步掌握分析标题,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品味意象,感受揣摩意境的等古诗词的鉴赏方法,通过学习本诗,进一步巩固联想、想像等欣赏古诗词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
鉴赏这首词并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四.教学难点:
学习本词中铺叙的表现手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城到底有怎样的迷人景色能令我们的古人发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词人柳永一起来学习一下他的《望海潮》,来领略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美丽景色。(板书)
(二).词的基本知识: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指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新诗体。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诗余”;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乐府”、“曲子词”;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三).柳永生平及其影响: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许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四).整体感知。
1.请同学听录音,注意词中生字的读音,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场景?并试着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受?
2.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这首词。
(1.)先看词的题目,词的题目是不同于诗的题目的,诗的题目一般概括的是诗的内容,词的题目则是词的格律。首词都按照一个固定格律写成,这个格律叫词牌。词牌所定的格律包括句数、每句的字数、押韵、平仄等等,写作时须严格遵守,不得随意违背;也因此,我们平时不叫写词,叫填词;词往往分段,但不叫段,叫“阙”或“片”。望海潮这个词牌名就是柳永开创的,取自钱塘江潮天下奇观之意。关于这首词的写作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讲述故事)
(2.)诗词赏析:
A.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鉴赏: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绿柳含烟,画桥流水,门上悬着挡风的竹帘,窗上挂着翠绿的帷幕,还有那高高低低的亭台楼阁,这里大约住着十万户人家。“烟柳画桥”,是说柳色如烟,彩桥似画。卧波如虹的长桥,掩映在惹雾含烟的杨柳之中,显然,这是城外游览区的景色。那么,城中的居住区又是怎样呢?四个字:“风帘翠幕”。“风帘”,是挡风的帘子。“翠幕”,是翠绿色的帷幕。这是对华美房舍的刻画。词人在这里是惜墨如金。乍看起来,寥寥四字,似乎远不足以反映人民的富裕。其实并非如此,只要细细品嚼就会感到,这四个字言简意赅,容量很大。既然住的是窗挂风帘、门悬帷幕的漂亮房舍,那么,房子主人的殷实富有自然是不言而喻了。而这样的殷实之家如果只是屈指可数的十户八户,那当然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然而却竟有“十万”之多,这就不能不令人惊叹这座人烟稠密的大城市是何等地物阜民康了。“参差”,本指长短不齐,这里形容城中房屋栉比鳞次,高低不一。“十万”是个约数,并非确指。
B.示例: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鉴赏: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
古木参天的绿树环绕着江堤,汹涌的波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奔腾不息的钱塘江绵延无边,形成一道天然屏障。“云树”,形容树木茂密,远望如云。“天堑”,原指长江,这里指钱塘江。词人这里描绘的是这样一幅画卷:绿云一般的树木,护绕着巨龙似的江堤;堤外狂波怒涛,飞花溅沫;放眼望去,江海一片,宽阔无边,真不愧为天然的险阻屏障。词人所以要选择钱塘江潮的镜头,那是因为“浙江之潮,天下伟观也”(周密《观潮》)。大江之上,一旦潮来,长风鼓浪,波推涛吼,玉城雪岭般的潮水,如千军万马滚滚而来,大有吞天沃日之势。词人写江潮的目的,在于衬托杭州形势的险要,是对首句“形胜”二字的展开,从而使这个“三吴都会”在华美之中而显得壮丽。
C.示例: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鉴赏: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市场里摆满了珠宝等珍贵商品,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户户都满是绫罗绸缎。“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杭州的富庶当然不只这两个方面,但这两者都是妇女常用的装饰用品,暗示城市的声色之盛。至此,词人又笔锋回转,从另一角度进一步描写都市的繁华景象。“市列珠玑”,是说市面上陈列着珍珠宝玉,这是写发达的商业。“户盈罗绮”,是指人们穿戴着绫罗绸缎,这是写家庭的富足。“竞豪奢”,是说人们在比赛豪华阔气。一个城市的繁华富有,往往是由多方面表现出来的,而细软之物则最能代表财富。词人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仅仅选取了珠宝、服饰来形容这个城市的豪奢竞逐,这充分显示了词人选材的匠心和剪裁的精工。
D.示例: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鉴赏: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景色宜人,非常清秀美丽。三秋时节桂花飘香,映日荷花绵延十里,芬芳馥郁,令人陶醉。“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南宋杨万里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偌大的西湖,一到夏季,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满湖田田的荷叶亭亭玉立,娇嫩的荷花,如美人出浴。这里,由于词人采用了互相照应、变幻腾挪的手法,从湖写到山,从树写到花,从夏写到秋,因此参差交织,跌宕多姿,把美丽的西湖写得神采飞动,逼真欲现。
E.示例::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鉴赏: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是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如果说对西湖景色的描写,词人是凭着视觉的话,那么,接下去对游湖的描绘,则主要是凭着听觉了。“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弄”,吹奏。“菱歌”,采菱少女唱的歌。“泛”,漂浮,荡漾。这里,词人所展现的是这样一幅游湖图:美丽的西湖,日夜都有游人泛舟,白天,悠扬的笛声在晴空里荡漾;晚上,婉转的菱歌在夜空中漂浮;垂钓的老翁笑逐颜开,采莲的姑娘欢歌嬉闹。读到这里,我们如果掩卷品味,凝神遐想,可能会有置身其境之感,被那歌声笛韵所陶醉。词人就是这样眼耳并用,任情挥洒,抓住了最富有表现力的事物,把西湖写得有声有色,充满了诗情画意。
(五).小结。
这首词着力描写了钱塘江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借以歌颂此地的长官治理有方,政绩卓著。
世俗失意了一位官员,却造就了一位词坛的传奇。或许柳永自己也没有想到他身后在中国文学史上会占有这样一个重要位置。历史记住了柳永,只为他那人,他那身不由己的经历和那歪打正着的成就,以及由此揭示的做人成事的道理。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弄;但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珠的手。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识、环境通通变成了由你支配的珠子。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大约每个人都有他基本的条件,也有基本的才学,他能不能成才成事原来全在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怎么处理。就像黄山上的迎客松,立于悬崖绝壁,沐着霜风雪雨,就渐渐干挺如铁,叶茂如云,游人见了都要敬之仰之了。所以,同学们,利用好你所拥有的一切,不要怨天尤人,当你认为人生的大门已经关闭时,或许早已有一扇窗为你打开。
写作特点。铺叙:是指用整齐的语句优美的描述详尽的描绘某一对象的手法.例子:
(1.)上片中“东南……”是点,点染了杭州城的繁华热闹,宏伟气派。接着从城市规模、自然景观、市井面貌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详细描绘。通过具体描述直观且鲜明地展现了大都市的风彩。
(2.)下片中“重湖……”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从山色之美、湖荷之胜、人文风貌之佳三个方面进行描述。
(七).课堂朗读背诵
六.板书。
望海潮
柳永
1.地理位置历史传统史惊叹、
2.自然景观环境优美、
3市井面貌经济繁荣赞美
4.生活图景生活安定羡慕
七.作业:
背诵这首词。
八.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成功落实了教学目标123的内容,学生通过课堂朗读,基本成诵,建立了对词的音乐美的基本印象,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落实了一些疑难语句的理解,课堂教学是有效的.但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方面还显得信心不足,这与诗词赏析实践偏少有关,课后还需创设机会,增加阅读实践,实现阅读鉴赏能力的提升.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
望海潮(东南形胜)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望海潮(东南形胜)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