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有的人》学案

《有的人》学案

来源:锐游网

  设计意图:

  《有的人》是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臧克家所作的一首高度凝练、句句闪光的诗,全诗语言质朴,采用强烈的对比与严密的照应相结合的手法,以鲁迅为镜,揭示“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 的深刻哲理,耐人咀嚼和回味。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略读课文要求,把阅读的核心、质疑的主人、积累的主体回归为学生,高年级的学生有能力自读自悟,在感悟到“虽死犹生”和“虽生犹死” 的开篇对比后,引导孩子从“对人民的态度”,“人民对两种人的态度”来对照研读,渗透鲁迅的相关资料,丰富人物形象,拓宽感受的空间,也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表达、积累能力。同时在一“骑”、一“俯”,一“上”、一“下”间,反复朗读,读出鲁迅的高尚情操,读出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感,读出所有像鲁迅这样的人都值得“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必然灭亡的道理。

  2、反复朗读,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3、搜集材料,走进鲁迅,走进那个时代。

  教学重点:了解本文的对比手法,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

  教学难点:从特写强对比中,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必然灭亡的道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鲁迅的相关资料。

  2、图片、课件(鲁迅的名言等)。

  课前谈话:用一句话说说你心中的鲁迅。

  教学流程:

  一、谈话揭题,质疑入课

  1、鲁迅走了,但他留给后人的很多很多,十三年过去了,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臧克家仍心潮起伏(板书作者),写下了这首《有的人》(板书课题)。

  2、读题,质疑

  梳理质疑:“有的人”指谁?

  二、自主初读,吟诗解疑

  1、略读课文怎么学?生交流学法。

  出示阅读要求:

  (1)读准确,读流畅。

  (2)“有的人”指哪些人?

  2、读诗:读准字音。

  (1)分节读诗,正音。

  强调预设:朽,理解:不朽。

  3、吟诗:读顺诗歌。

  回归整体,读诗。

  4、比较发现,现代诗的特点。

  齐读诗歌。

  三、合作赏析,品悟主旨

  1.“有的人”指的是同一种人吗?

  (1)(随即出示)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2)轻声读读,发现什么?

  两个“死”,两个“活”一样吗?

  (3)朗读指导“有的人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现在你心里应该非常明白,两个“有的人”一样吗?

  板书:虽生犹死

  虽死犹生

  (4)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对比。(板书)

  2、合作学习,细读《有的人》。

  (1)找找两种人的不同,在旁边写上批注。

  (2)交流心得。

  3、 重构课文,对照感受

  (1)第2到6节中找出第一类人。组内读读。

  ①(出示)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么伟大!”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②这些“有的人”是怎样的人?他们的结果呢?(出示)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倒;

  把名字刻在石头上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③用一句话说说这样的人。

  伟大,实则渺小,让你想到哪些人?

  (2)另外的“有的人”呢?

  (出示)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当牛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