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平均数》教案

《平均数》教案

来源:锐游网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 . 使学生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3. 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 难点: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列式:8 ÷4=2 ,在这个算式里 8 称为什么数?(总数) 4 称为什么数?(份数)得到的 2 称为什么数?(每份数,也叫平均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求平均数,大家看看今天学习的与以前学的又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平均数

  二. 探求新知

  1.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是爱卫生、保护环境的小朋友吗?大家看到黑板上,这里是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到的废瓶子的统计图。

  (1)出示统计图。

  (2)观察:从统计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3)问:他们收集到的废瓶子是一样多吗?在统计图上怎样才能使 4 个人收集的废瓶子一样多呢?大家来想想办法。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一种:“移多补少”,在统计图上引导学生把多的移到少的地方去。

  二种:列算式,假如没有统计图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先求出他们的总数,平均分给了 4 个人,再除以 4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并板书:

  ( 14+12+11+13 )÷4

  =52÷4

  =13(个)

  “ 13 ”在这里也叫什么数?

  (4)巩固提问:这里为什么要除以 4 ?

  (5)教师小结:像这样的题目,首先要求出他们的总数,再看他们是平均分成几份,就除以几,这样就求出了他们的平均数。

  三. 巩固提高

  1. 用四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每个杯子分别标有水面的高度,这四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12厘米,6厘米,10厘米,4厘米)

  (1) 指名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求平均数的。教师板书。

  (2) 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教师小结。

  2、一本书,小明第一天读了12页,第二天读了20页,他平均每天读了多少页?

  3、 活动:求平均年龄

  在小组内说出每个同学的年龄,小组长作好记录,然后根据记录要求学生独立求出本小组同学的平均年龄。

  4、想一想:下面哪个列式才对?

  下面是一只母鸡六个月产蛋的统计表。根据题目中给的数据,算出这只母鸡平均每月产多少蛋。

  月份个数

  一月20

  二月23

  三月26

  四月28

  五月30

  六月29

  5、一个小组有7个同学,他们的体重分别是:39千克、36千克、38千克、37千克、35千克、40千克、34千克。这个小组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6、想一想: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小明身高14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为什么?

  四. 全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觉得自己学的怎么样,学懂了没有?

  五.布置作业,课后拓展延伸。

  自已调查家人的.身高及体重,算出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

  教案说明:用谈话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热爱卫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来导入进新课(教学例题)。

  最后的巩固提高也是按从易到难来设计,先让学生求小棒 的平均数巩固好已学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然后用课堂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好的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合作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