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天上的街市》课堂实录

《天上的街市》课堂实录

来源:锐游网

  目标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中联想与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与想象能力。

  3、体会诗人的内心感受,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歌中联想与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与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入

  在黑板上画一行点,要由大到小。问学生:“看到这些点,你能想到什么?”(学生畅所欲言)你们的想象很丰富。看来,你们已经具备了做诗人一个条件。浪漫的诗人往往会借助种种想象来寄托自己的理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诗人郭沫若写得一首极富想象力的诗:《天上的街市》。(板书课题和作者)

  2、作者简介。

  先让学生说,然后老师补充。(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县人,我国的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著作很多,文学方面有诗集《女神》、话剧《屈原》等。)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

  2、点一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和老师一起点评,从而明确重音、停顿以及字的读音。

  3、学生齐读。

  4、师配乐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天上的街市有什么?(听读完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物品——珍奇(物) 天河——牛郎织女(人)

  三、深入研读

  赏析第二——四节

  1、分析主旨,体会情感

  (1)你觉得是人所描写的天上的街市是怎样的?那里的人生活得怎样?(学生回答,老师引导、补充,最后明确:天上的街市是美丽的,人们的生活是自由的、富有的、幸福的。)

  (2)你知道牛郎织女的传说吗?(让学生讲传说中的故事,学生讲不到的地方老师补充)

  (3)作者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改动?(从而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体会诗人的写作意图:天上美好幸福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旧时代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如果学生需要,可适当介绍写作背景 :1921年和1922年这两年中,郭沫若三次从日本回国。这时,“五四”运动已过,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诗人陷入了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就是这个时期,1921年10月24日,作者写下了这首《天上的街市》。

  (4)品读诗 根据诗中所表达的感情,处理好抑扬顿挫的节奏,努力读出自己的理解,达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的境界。请同学们忘情的放声朗读这首诗。(学生自由朗读,然后点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再让学生朗读,如果有必要,老师可范读)

  2、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你觉得这三节中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先学生自己找,在书上勾画、批注,然后小组讨论,最后进行集体赏析)(启发学生用换词去词的方法体会这个词在这里的特殊含义或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赏析以下几个词:

  ①用“陈列”修饰“一些物品”,表明店铺中物品相当多,摆布很得当;

  ②用“世上没有”修饰“珍奇”突出了珍贵奇异物品世上绝无。

  ③这里诗人连用几个“定然”,似表达一种绝对肯定的语气,而其实是他在不断地想要说服自己天上的街市是存在的,他希望是这样的,但残酷的现实又使他难以相信,于是他只能靠喋喋不休的反复强调来证明。而这证明恰恰暴露了诗人内心的不坚定。含蓄地表达出一种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不满情绪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浅浅的”“不甚”“来往”“闲游”“提着灯笼在走” 表现出牛郎织女生活的幸福温馨。)

  (2)再有感情把这三节朗读一遍

  (3)试着背诵这三节。

  赏析第一节

  1、作者是怎样想到天上的街市的?(学生回答)

  2、赏析“明、闪、现、点”的准确和美感

  3、朗读这一节,指导学生读出看到这幅流光溢彩的美景时的喜悦心情。

  4、背诵这一节。

  分析写法

  1、联想 诗人由无数的街灯到无数的明星,明星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这一由一事物想到另一相似事物的过程,叫做联想。

  2、诗人又由明星想到美丽的天上的街市,天上的街市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这一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不存在的新形象的过程,叫做想象。 四、拓展延伸 艾青曾经说过,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诗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象。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联想和想象训练: (课后第二题:仿照示例,发挥你的想象和联想,续写下边的句子。 示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1. 牵牛花开放了,„„

  2. 笼中的小鹦鹉,„„

  3. 月光照在地上,„„

  4. 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