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匠的儿子教学反思
《鞋匠的儿子》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这篇课文语言朴实,充满情感,观点明确,事迹感人,叙述清楚、明快、生动。学生阅读理解不会有多大困难。所以,本课教学立足于“学生自能读书”能力的培养,体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课后思考题:林肯演讲前后,参议员对他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我在设计时就抓住了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展开教学。以参议员心态变化作为切入点,以此为辅线,全面铺开,展开教学,从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也就是强调了以文本为载体,落实了语文知识、能力与方法的训练,同时还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教学没有局限于文本,同时还敢于超越文本,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我的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对这节课的感受我还想谈以下几点:
1、引进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情境能唤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联想。教师正是从学生的情感需要出发,用语言描述,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在十九世纪,有这么一位伟大的总统,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纪念馆的墙壁上刻这着这样一段话:“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对一切人宽大仁爱;坚持正义,因为上帝是我们懂得正义;让我们继续努力去完成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包扎我们国家的伤口。” 这位总统有一个伟大的名字——林肯,他是一个鞋匠的儿子。震撼人心的字眼,把学生置身于想象的空间:一个鞋匠的儿子能成为一个国家的总统,他靠的是什么?他是一位怎样的总统?这种富有感染力叙述,怎能不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呢?情满而自溢,教师紧紧地抓住这一时刻,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2、结合课内课外,拓展知识领域。
新课程一个很新的理念是综合性学习,而综合性学习表征之一强调课内与课外的互补,也就是受益于课内,发展于课外,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没有局限于文本中知识,而是借助文本联系到课外,让学生自己查阅林肯的资料,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通过课外的知识的拓展,又很好地服务了本课的教学,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当学生对林肯有了充分了解的时候,教师拉回话题,集中的感知课文中的霍金“给你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这里巧妙的利用了插图的资源,先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这样的人,这样的演讲,学生怎么不想倾听他的故事呢?教师顺情而导,让学生走进林肯的世界。
3、挖掘文本内涵,生成独特感受。
文本的意义在于价值性的解读,通过对字词句的理解生成独特的感受。因此,教师有力地抓住林肯说的三段话为主线,重点理解,逐步提升,让学生体会出林肯的伟大人格魅力,让学生反复的阅读、思考、辨析,例如,他对那个态度傲慢的参议员说:“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父亲那样做得那么好。”他对所有的参议员说:“我无法像我父亲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这样的引导就充分挖掘了文本的内涵,让学生感悟到林肯襟怀坦荡、宽容大度、坦诚、谦逊的游戏品质以及对父亲的尊敬、爱戴和感激,从而引导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文本情与读者情融为一体,这就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具体体现。
4、抓住朗读训练,读出真实体验。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中积累,读中训练语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涵,但读不是泛泛的读,要读的有层次,读的有重点,读的有针对。所以,在朗读的训练中,教师的引导和点拨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是学生的,也是教师的,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着教学过程,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教师是主导。所以学生的情感往往要靠教师的激励和启发,例如本文着重让,学生反复读林肯的三次讲话这样的引导,这样的朗读,学生自然会生成自己的体验。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如:引领过多,自主不够,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应特别注重环节的细化,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鞋匠的儿子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执教者从各个方面进行精心准备。其中,如何选好角度分析课文,是语文老师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鞋匠的儿子》一文以生动的事例叙述了两度当选美国总统的林肯,虽然出生平寒,但面对态度傲慢,自恃上流社会的所谓“优越的人”的嘲讽,凭自己的智慧与宽容,捍卫了尊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与爱戴。展现了林肯宽容、诚实、谦虚、自信的人格魅力。因此,在设计时,我抓住参议员态度变化和林肯从三段话中表现出人格魅力这两条线来展开教学。
虽然林肯没有成为伟大的鞋匠,但成为伟大的总统,他被认为最伟大的特质正是他永远不忘自己是鞋匠的儿子,并引以为荣。教学时我让学生先找出参议员态度变化的词:尴尬→侮辱→大笑→静默→赞叹。再让学生通过理解林肯的三段话明白参议员态度变化的原因。从而感受林肯的人格魅力,进而产生崇敬之情。在对“鞋匠的儿子”的理解时,重点分析林肯演讲的第一段话,抓住“非常”、“一定”、三个“永远”几个关键词,以“初读——感悟——再读”的形式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教师的引导,感悟这段话的内涵。在板书的设计上也紧紧围绕这两条线和重点段,通过“三个永远”展现出林肯的人格魅力。使学生明白参议员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让参议员“永远”记住了这个“鞋匠的儿子”——林肯。简洁明了的板书和箭头的标注,起到了点睛之笔的作用。
课前我对这篇课文作了精心地准备和设计,并且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几点看法:
一、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大家都知道,调动课堂气氛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堂课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气氛活跃不活跃。教师首先要在备课时,创设一些有争议性的话题让学生去讨论,让学生在争辩中激起学习的乐趣。例如:《鞋匠的儿子》课文中有这样一条隐线,参议员态度的变化:羞辱——大笑——静默——掌声,学习过程中,就可以紧紧扣住为什么最后参议员会从羞辱林肯转变为发出赞叹的掌声,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分析林肯的三段演说,从而体会这三段话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二、充分利用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有感情地朗读是促使学生增强语感,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且,不同学生对文章和意境的体味是不同的。在感情朗读时对感情的理解和表达也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千万不要强求一致。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自由的阅读,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学习阅读,由于本文的体式是演讲辞,因此适合于进行朗读的教学,为此在教学中应当突出读的分量,在读的过程中使学生领会一些词语的意思,了解林肯的人格魅力,从而受到人文熏陶。阅读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活动。怎么才能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认为:必须由老师逐层逐段地搞理性分析。似乎离开了老师的分析讲解,学生就不能理解课文内容。事实上,要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最根本的途径还是老老实实地、原原本本地去读书。老师的职责只是指导学生读书。古人早就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朱熹对此也有过精辟的解释:“大凡读书,须是熟读,读熟了自精熟,精熟后理自见得。如吃果子一般,劈头方咬开,未见滋味便吃了;须是细嚼嚼烂,则滋味自出,方始识得这个是甜、是苦、是辛,始为知味。”我在教学中虽然采取了多种朗读方式,读的数量也不少。但俗话说:读书要三到,口到,眼到,心到。口到而心不到,你即使读上千百遍,“其义”也不能“自见”。阅读活动应十分强调“寻言以明象”。嘴巴读出来,就要迅速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林肯回应羞辱他的参议员时说的话中,始终因为自己是鞋匠的儿子而感到骄傲,认为自己的父亲是伟大的。这几段话饱含深情,使读者仿佛听见了林肯对自己父亲爱的心声,为自己是鞋匠的儿子而自豪的心声。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林肯的敬佩之情。老师不要作过多的讲解与分析,应让学生多朗读,运用角色体验,觉得自己就是林肯,在用自己的心诉说着,回忆自己的父亲,再现父亲修鞋的情景。阅读本身就是对课文内容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欣赏的一种读书方式。
三、注重引导点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鞋匠的儿子》一文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去读,去理解,去思考,遇到问题自己解决,然后再让他们把学到的、想到的、悟到的说出来。这堂课中,我经常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后说出通过读明白了什么?不明白什么?从林肯的话中,你感悟到林肯是个什么样的人?参议员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转变?我通过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学生通过思考,逐步地培养创新精神。评优课虽然结束了,有遗憾也有收获。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我将在不断反思与探索中学习。
当然,在这节课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也反思了以不足:
1、自身缺乏激情。
语文教育家于漪有一句名言:“要把学生培育成人,须着力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而要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教师自已必须是一个火把,必须心中布满了炽热的阳光。”这个火把,就是热情、激情。它告诉我们当教学心态与课文情感同步以后,教师要调动起心灵深处的激情,要像演员一样进入教学角色,既要能高歌又要有低唱。这偏偏是我一直以来所缺乏的,尤其对于充满激情的演讲,我的激情还很不够,没能用我的力量去感染学生,使得学生的朗读也缺乏演讲的味道。
2、细节处引导处理不足
细节的处理往往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既可以体现教师自身的能力,又是师生沟通的平台。本课的重点就是分析感悟林肯的第一段话,在此段我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引导学生。但当学生回答不出或不到位时,我自己有点着急了,缺乏耐心,个别难题甚至直接把答案告诉了学生,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是有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意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改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