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法典》,合同解除后,非违约方可要求违约方承担责任。结算、清理、争议解决条款仍有效,当事人可依据这些条款主张权利。双方违约时,根据各自的过错大小承担相应责任。
法律分析
合同解除,非违约方仍可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根据《民法典》之规定,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否则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合同中有关结算和清理条款、争议解决条款也仍然有效,当事人可以根据前述条款主张权利。如果双方都违约,则应当根据各自的过错大小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拓展延伸
合同解除后的违约责任应如何追究?
合同解除后的违约责任追究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原则。首先,双方应仔细审查合同条款,确定是否存在违约行为。如果确实存在违约,追究责任的方式可以是协商解决、仲裁或诉讼。协商解决是首选,可以通过对话、谈判等方式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如果协商无果,可以选择仲裁,由仲裁机构进行公正、独立的裁决。如果仲裁不可行或不满意结果,可以选择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判决违约责任。在追究违约责任时,需考虑合同约定、证据收集、法律规定等因素,以确保追究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最终的追究结果应当能够保护受损方的合法权益,恢复合同履行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结语
根据《民法典》之规定,合同解除后的违约责任应根据双方的过错大小来确定。双方可依据合同中的结算和清理条款、争议解决条款主张权利。追究违约责任时,可选择协商解决、仲裁或诉讼等方式,确保合同解除后的违约责任能够得到合法有效的追究和维权。最终目的是保护受损方的合法权益,恢复合同履行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六十六条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主合同解除后,担保人对债务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仍应当承担担保责任,但是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