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仲裁委员会的业务范围是什么?

仲裁委员会的业务范围是什么?

来源:锐游网

我国法律规定了可以提交仲裁的纠纷范围,包括各类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然而,有关公民人身关系的民事纠纷、行政争议和特殊领域的经济纠纷不能按照仲裁法提交仲裁。

法律分析

一般认为,凡是当事人有处分权的民事、经济争议,争议的双方当事人均可以将该争议提交仲裁。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可以提交仲裁的纠纷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条的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对该范围,具体包括:

1、各类合同纠纷。包括买卖、赠与、借款、租赁、委托、行纪、加工承揽、技术、建筑、房地产、产品质量、运输、仓储保管、金融、证券、保险、期货、投资、著作权、专利、商标、涉外经济贸易、海事海商等各类合同纠纷。

2、其他财产权益纠纷。非合同的财产权益纠纷主要指侵权纠纷,包括消费者权益侵权纠纷、海事侵权纠纷和其他涉及财产权益的侵权纠纷等。

另外,我国法律也明示规定了不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所确定的制度提交仲裁的纠纷内容:①有关公民人身关系的民事纠纷,具体指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②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③有关特殊领域的经济纠纷,国家目前安排了特殊的争议解决机制,具体指劳动争议和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

拓展延伸

仲裁委员会的职责和作用是什么?

仲裁委员会作为独立的法律机构,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和作用。其主要职责包括:处理和解决民商事纠纷、提供仲裁服务、促进公正和有效的争议解决、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等。仲裁委员会通过独立、中立、公正的仲裁程序,为当事人提供高效、便捷的争议解决机制。它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减轻法院负担、提高纠纷解决效率、保护商业秘密、保障当事人的选择权、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发展等。总之,仲裁委员会的职责和作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护当事人权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通过仲裁机构解决民商事纠纷,是一种高效、便捷的争议解决机制。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提交仲裁。仲裁委员会作为独立、中立、公正的法律机构,承担着处理纠纷、保护当事人权益等重要职责。它的作用体现在减轻法院负担、提高解决效率、保护商业秘密、保障当事人选择权以及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发展等方面。仲裁委员会的职责和作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护当事人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修正):第二章 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协会 第十条 仲裁委员会可以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设立,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仲裁委员会由前款规定的市的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商会统一组建。

设立仲裁委员会,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司法行政部门登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修正):第二章 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协会 第十一条 仲裁委员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自己的名称、住所和章程;

(二)有必要的财产;

(三)有该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四)有聘任的仲裁员。

仲裁委员会的章程应当依照本法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修正):第二章 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协会 第十二条 仲裁委员会由主任一人、副主任二至四人和委员七至十一人组成。

仲裁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法律、经济贸易专家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法律、经济贸易专家不得少于三分之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