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
同时根据实际状况帮助患者制定饮食的原则, 并且对患者三餐进行饮食定量安排, 细化了患者营养的均衡, 保证对患者机体相关营养的摄入的准确把握[5]。进行必要的用药指导, 帮助患者负性心理的平复, 同时叮嘱患者进行适当运动, 可有效地提升患者机体免疫力, 对控制患者血糖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6]。
综上所述, 对糖尿病患者选择多样性护理方案进行指导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维持患者血糖水平稳定, 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影响.中国医药指南, 2019, 17(1):233.
[2] 于俊凤.多样性护理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并
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16):121.
[3] 陈舒蓉.多样性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
影响.糖尿病新世界, 2017, 20(23):126-127.
[4] 赵莹莹.多样性护理对Ⅱ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临床效果
的影响探究.医药前沿, 2015(10):299-300.
[5] 陈雪平.健康教育对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医
药前沿, 2015(13):335-336.
[6] 汪开春.整体护理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心理医生,
2015, 21(19):137-139.
[收稿日期:2019-03-19]
[1] 张婧.多样性护理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的
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干预性护理方式及影响研究
初玉梅 孙畅 宾旭 钱铖
【摘要】 目的 研究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干预性护理方式及影响。方法 70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 各35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 干预组开展干预性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
者的护理满意度, 护理前后血糖[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值, 低血糖纠正时间、血糖改善时间, 护理缺陷。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35/35),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0.00%(28/3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78, P<0.05)。护理前, 两组患者的FBG、2 h PBG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两组患者的FBG、2 h PBG水平均较本组护理前升高, 且干预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低血糖纠正时间为(4.14±0.43)h、血糖改善时间为(5.21±0.28)d, 均短于对照组的(9.78±1.11)h、(10.21±1.11)d,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发生护理缺陷1例(2.86%), 对照组发生护理缺陷7例(20.00%)。干预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81, P<0.05)。结论 糖 尿病低血糖患者实施干预性护理方式效果确切。
【关键词】 糖尿病低血糖;干预性护理方式;影响DOI:10.141/j.cnki.cn11-5581/r.2019.17.136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患者的血糖在低水平时呈低血糖状态, 症状为头晕、出汗、虚弱和烦躁[1]。症状轻微的患者应通过进食和其他措施改善症状。如果症状严重, 可能会出现昏迷。患者应及时进行治疗, 如果治疗不及时, 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将受到严重威胁。低血糖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 其危害性大, 需要采取积极措施进行预防。本研究分析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干预性护理方式及影响, 具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的70例 糖尿病低血糖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 各35例。干预组年龄31~76岁, 平均年龄(.24±7.)岁;男18例, 女17例。对照组年龄34~77岁, 平均年龄(.57±7.67)岁;男20例, 女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 干预组开展干预性护理方式, 具体如下。
1. 2. 1 药物干预 护理人员应注意患者的用药情况, 并记录用药的剂量和次数。在住院期间, 应定期给患者注射胰岛
素, 患者应按时用餐;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注射胰岛素的正确方法, 并检查患者是否做到规范注射。服用降糖药后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果使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降血糖, 出现低血糖时及时服用蜂蜜和葡萄糖来提高血糖。1. 2. 2 病情监测 密切观察病情, 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 以免发生低血糖;使用计算机和其他相关的血糖监测仪器实时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如果患者有低血糖症状, 请立即通知医生检查病情并采取适当措施。如果患者可以进食, 护理人员应立即给予患者一些含糖量高的食物;如果患者恶心严重且不能进食, 护理人员需要按照医嘱给予25%葡萄糖溶液40 ml静脉注射, 可在患者病情严重时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同时给予氧气吸入以及心电图检查。
1. 2. 3 心理干预 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可以增加低血糖的发生率。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纠正患者的心理状态, 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消除负面情绪。以正确的方式告知患者并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
1. 2. 4 健康指导 护理人员应告诉患者糖尿病低血糖的危急值、临床症状、低血糖的危害以及如何自救等, 促使患者提高对低血糖危害性的认知, 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 遵医嘱合理用药、健康饮食和适当运动, 监测血糖, 规避引起低血
作者单位:116001 大连市友谊医院内分泌二科
·230·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年9月第13卷第17期 Chin J Mod Drug Appl, Sep 2019, Vol. 13, No. 17
糖的不良因素。
1. 2. 5 细节护理 结合每例患者的实际情况, 制作一张带有患者个人信息的卡片, 包括地址、病情、用药方法和医院电话等, 以便患者随身携带, 在出现低血糖晕倒的情况下可及时得到救治。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护理前后血糖值, 低血糖纠正时间、血糖改善时间, 护理缺陷。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住院患者护理调查表, 采取百分制。≥60分为满意;≤59分为不满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2
料以率(%)表示, 采用χ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干预组对照组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
意度为100.00%(35/35),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0.00% (28/3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78, P<0.05)。
2. 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值比较 护理前, 两组患者的FBG、2 h PBG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两组患者的FBG、2 h PBG水平均较本组护理前升高, 且干预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 3 两组患者低血糖纠正时间、血糖改善时间比较 干预组低血糖纠正时间、血糖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值比较( -x±s, mmol/L)
时间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
FBG3.45±0.21 6.±1.21ab3.42±0.26 5.68±1.43a
2 h PBG4.37±1.72 8.21±1.71ab4.21±1.16 6.23±1.11a
例数3535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 bP<0.05
组别
对照组干预组tP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例数
3535
表2 两组患者低血糖纠正时间、血糖改善时间比较( -x±s)
低血糖纠正时间(h)
9.78±1.11 4.14±0.43a
28.0300.000
血糖改善时间(d)10.21±1.11 5.21±0.28a
25.8400.000
2. 4 两组患者的护理缺陷比较 干预组发生护理缺陷1例(2.86%), 对照组发生护理缺陷7例(20.00%)。干预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81, P<0.05)。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 临床上发病率非常高, 已经给患者家庭和医疗系统带来巨大的压力。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当低血糖程度较轻时, 可能会出现出汗和苍白等症状。当低血糖程度严重时, 患者可能昏迷, 如果不及时治疗, 可能会导致死亡。对糖尿病低血糖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治疗低血糖。糖尿病的发病和病情进展与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临床相关研究表明, 大多数糖尿病低血糖患者都是老年人[2-4]。对于老年人来说, 身体的代谢功能相对较差, 并且经常存在拮抗激素调节的现象。另外, 老年人受体的兴奋性相对较低, 并且如果合并心脑血管和微血管病变, 则更可能引起低血糖事件。目前, 在控制血糖过程中, 大多数患者会有血糖降的过低直接导致低血糖的发生。干预性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 首先, 适当的心理疏导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减轻焦虑和精神压力, 更好地提高治疗疾病的信心和能力, 而适当的饮食指导可以帮助糖尿病糖患者维持血糖平衡, 可以有效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5-7]。
本研究中, 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35/35),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0.00%(28/3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78, P<0.05)。护理前, 两组患者的FBG、2 h PBG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两组患者的FBG、2 h
PBG水平均较本组护理前升高, 且干预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
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低血糖纠正时间为(4.14±0.43)h、血糖改善时间为(5.21±0.28)d, 均短于对照组的(9.78±1.11)h、(10.21±1.11)d,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发生护理缺陷1例(2.86%), 对照组发生护理缺陷7例(20.00%)。干预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81, P<0.05)。
综上所述, 糖尿病低血糖患者实施干预性护理方式效果确切。
参
考
文
献
[1] 徐爽. 综合护理对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影响. 中国医药指南,
2018(35):219-220.
[2] 赵虹. 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临床效果观
察. 糖尿病新世界, 2018, 21(17):129-131.
[3] 杨丹, 胡细玲, 高玲玲, 等. 1例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自
身免疫性低血糖患者的护理. 中华护理杂志, 2018, 53(8):1022-1024.
[4] 雷菊蕊, 杨珺, 赖惠芳, 等. 躁狂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院前急
救和护理效果研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 12(9):167-169.
[5] 潘小兰, 廖爱娇, 谢乃强, 等. 综合护理对糖尿病低血糖患者
的影响研究.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15):204-205.
[6] 刘华. 门诊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中
国实用医药, 2017, 12(1):169-171.
[7] 李婷, 卞茸文. 护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
发生低血糖的影响探析.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 7(1): 145-146.
[收稿日期:2019-01-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