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联合支护技术在三软矿区岩巷大跨度交岔点处的应用

联合支护技术在三软矿区岩巷大跨度交岔点处的应用

来源:锐游网
2015年第2期 中州煤炭 总第230期 联合支护技术在三软矿区岩巷大跨度交岔点处的应用 张振飞 (河南永华能源有限公司嵩山煤矿,河南偃师471900) 摘要:嵩山煤矿所属煤层赋存状态为典型的三软煤层,矿井的岩巷主要布置在L 石灰岩、砂质泥岩、粉砂岩 中。针对矿井地质条件,在施工2201・l 联络巷的中部行人联巷交岔点“牛鼻子”时,通过优化设计,采用锚 网喷+壁后注浆+对穿锚索梁联合支护方式加固交岔点“牛鼻子”,有效提高了交岔点“牛鼻子”的支护强 度.改善了交岔点易变形的情况,且支护效果良好。 关键词:三软煤层;锚网喷+壁后注浆+对穿锚索梁;联合支护;交岔点 中图分类号:TD35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0506(2015)02—0073—03 嵩山煤矿隶属河南永华能源有限公司,地处偃 师市府店镇境内,属瓦斯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2010年投产,设计生产能力60万t/a。矿井主采二 固支护对围岩的控制效果良好,能使岩层形成一个 致密的整体 ;预应力锚索在加固时将锚索置入巷 道围岩深部稳定岩体上,然后对锚索施加预应力。锚 索预应力通过托板将巷道围岩整体连接在一体,阻 止岩层的整体外移,并使岩层保持整体稳定 。 叠系山西组二 煤层,煤层倾角为9。一20。,煤层呈 粉状,煤层坚固性系数f<1;煤层顶板以泥岩、砂质 泥岩为主,细粒砂岩及粉砂岩次之;底板主要为泥 岩、砂质泥岩,次为粉砂岩,属典型的三软煤层。 3加固“牛鼻子”的背景 交岔点掘进后,受到交接巷道顶板卸压区和两 1 工程及地质概况 2201.1 联巷中部行人联巷位于嵩山煤矿22采 区,该巷道主要位于二.煤层底部的L,石灰岩、砂质 泥岩、粉砂岩中,岩石坚固性系数 =6—7,中部行人 帮的支撑压力区相互叠合影响,“牛鼻子”成为交岔 点施工的应力最集中部位,交岔点的“牛鼻子”部位 岩体受到爆破作用,又由于墩柱岩体厚度较小,以往 “牛鼻子”处的锚网喷支护受交岔点应力及底板压 力释放的作用,导致交岔点的“牛鼻子”岩体断裂和 坍塌,“牛鼻子”交岔点巷道承压强度低,需后期采 用人工砖垒柱子或使用点柱加固“牛鼻子”,以弥补 支护强度。 联巷与2201 1 联巷及2201胶带岩石集中巷相连 接,2201.1 联巷断面设计为直墙半圆拱形,断面净 规格为3.2 m x 3.2 m,掘进断面为10 m ;中部行人 联巷设计为梯形半圆拱形,断面规格为4.4 m X 3.0 m,掘进断面为12.5 m ,2条巷道均为锚网喷支护, “牛鼻子”处起始宽度一般在800 mm左右,在 “牛鼻子”处垂直巷道帮部无法施工锚杆,锚杆穿皮 达不到支护的效果,通过研究分析,在“牛鼻子”处 采用锚网喷+壁后注浆+对穿锚索梁加固,先对 “牛鼻子”进行锚网喷进行成型施工,然后再进行壁 后注浆加固,最后在“牛鼻子”两侧施工对穿锚索 该交岔点最大跨度宽为9.1 m。 2联合支护设计思路 锚网喷支护能使围岩形成一个整体,加挂金属 网构成一定强度的加固带,对巷道围岩起到足够的 支护加固作用,限制围岩碎胀变形;壁后注浆有效地 控制了围岩的变形,巷道进行锚注加固以后围岩变 梁,利用锚索两端托盘的预紧力,对交岔点中间的岩 柱施加横向约束,通过注浆增大岩体的黏结力和摩 擦力,提高岩体的整体性,再通过锚索梁使“牛鼻 子”两侧围岩相互作用,改善巷道整体受力状态,增 加了交岔点的巷道整体稳定性 。 形很小,且在较短时间内趋于稳定,注浆锚杆注浆加 收稿日期:2014—11—03 4注浆锚杆支护原理 注浆锚杆支护是在岩体内打钻孔、装入锚杆,以 ・作者简介:张振飞(1988一),男,河南上蔡人,助理工程师,2010年 毕业于河南工程学院,现从事采矿工程技术工作。 73・ 2015年第2期 张振飞:联合支护技术在三软矿区岩巷大跨度交岔点处的应用 总第230期 6 支护效果 该交岔点“牛鼻子”白2012年8月加固并服务 等支护方式不能保证交岔点“牛鼻子”的长期稳定, 影响矿井安全生产。采用锚网喷+壁后注浆+对穿 锚索梁联合支护技术,较大程度上提高了交岔点 2201综采工作面回采结束,至今保持较完整,该巷 道采用联合支护方式加固后变形量较小,但受工作 面采动及交岔点跨度大的因素影响,巷道在采动过 “牛鼻子”围岩的完整性,使“牛鼻子”处巷道状况大 为改善。 (2)根据工程现场条件及岩层情况,在软岩、岩 层破碎带及地质构造带施工交岔点采用该方法支护 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参考文献: [1] 杨运峰.高应力破碎带大断面巷道支护技术[J].煤炭工程, 2006f5):18_2O. 后顶底板压力显现,底板鼓起,交岔点应力显现明 显,“牛鼻子”处出现轻微的开裂。由于该交岔点布 置在L,石灰岩的下部,且该层岩石较稳定,通过对 交岔点处的2次人工落底,交岔点趋于稳定。 实践表明,锚网喷+壁后注浆+对穿锚索梁支 护对交岔点“牛鼻子”巷道变形控制较好,而在受综 采工作面回采影响下才发生较大的变形,但变形后 又趋于稳定。该试验说明,在三软矿区的岩巷交岔 [2] 高峰,夏志村,蒋国强.U型钢棚新型支护在软岩交叉巷道中 的应用[J].煤矿现代化,2012(4):18-20. [3] 乔卫国,乌格梁尼采,彼尔绅 巷道注浆加固合理滞后时间的 确定[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S1):2409.2411. 点“牛鼻子”处采用锚网喷+壁后注浆+对穿锚索 梁联合支护,对控制易变形的“牛鼻子”具有较好的 支护效果。 [4] 李博章.注浆锚杆在软岩大断面巷道支护中的应用[J].陕西 煤炭,2007(1):4748 [5]魏好军.锚网喷+锚索+U36型钢双棚腿+壁后注浆联合支 7 结语 (1)大跨度巷道交岔点巷道应力集中,围岩及 其顶板承受压力大,支护难度大,采用锚网喷、架棚 护在破碎顶板交叉口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3(7): 433. (责任编辑:秦爱新) (上接第41页) 原已施工的井壁在施工时要二次 破坏、浇筑。抛渣段注浆质量难以控制,止浆垫强度 及封水难以保证。 (3)强排水后施工混凝土止浆垫。进行强行排 应急事件的时间,提高了处理意外事件的成功率。 (3)避免了传统的治理突水工艺所造成的二次 投入。采用井下打止浆垫、回填注浆等技术时,止浆 垫及回填部分需重新破除并支护,而该技术利用永 久支护作为治水构筑物,对缩短工期及节约成本具 有特殊意义。 水,然后在工作面构筑混凝土止浆垫。排水及构筑 止浆垫工期均较长,后期止浆垫需破除。止浆垫质 量难以控制,强行排水易造成地表沉降和井壁坍塌。 参考文献: [1]高志刚.地面注浆堵水充填骨料工艺技术[J].煤矿开采, 2005,10(4):78—79. 5 结语 该技术针对当前棘手的立井井简突水事故,提 出了治理突水的新理念及新方法,以创造良好的注 浆条件为前提,以传统的防治水理论为基础,结合现 场实际,运用机动灵活的处理工艺,实现对突水事件 的治理。 [2] 孙尚云.井下水文钻孔施工及突水治理工程实践[J].煤炭技 术,2007(12):86—87. [3]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防治水规定[M].北京:煤炭工业 出版社,2009 [4] 张文山,王刚.近含水层工作面防治水施工技术[J].中州煤 炭,2013(9):89—90,92. (1)提倡了新的治水理念。在处理突水事件的 过程中,转变了传统的一味以“堵”、“截”为主导的 治水思想,提供了一种新的先“引”、“泄”,再逐步截 流,后“封堵”的治水思维的缓冲理念。 (2)采用新的处理突水技术。该技术不仅操作 灵活,简单明了,而且更有预见性,大大缩短了处理 [5] 周兴旺.注浆堵水加固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煤炭工业出 版社.1998. [6] 冯旭海综合注浆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中国矿业,2011(2): 94.97. (责任编辑:秦爱新) 7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